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非理性问题不仅是认识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只有联系非理性因素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为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从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出发,对传统片面的理性发展观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加强非理性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2.
李小琼 《传承》2010,(21):54-55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技术虽然具有其自然属性,但同时也离不开作为主体性人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在技术建构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同样不可或缺,但关键是一方面要坚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理性,进行明智的技术选择;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非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非理性,在理性的支配下发挥非理性的动力调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抑制、否定的负面影响,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统一中建构技术。  相似文献   

4.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刚 《理论月刊》2010,(8):64-6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亲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素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周红 《前沿》2007,(4):207-210
当代农民在经济生活、政治活动以及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种种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非理性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认为农业的现代化之路需要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当前,对理性农业的呼唤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向,以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为开端,非理性主义的普遍确立则是在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的形成及其张显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人性.  相似文献   

9.
刘秀萍 《岭南学刊》2007,55(1):95-99
选择、建构、重构、创造等问题的讨论,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触及到了认识系统和认识活动中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和过程,不是对反映论的否定,而是拓展和深化。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组成了认识系统,而且各自又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子系统。要深入研究认识的具体机制,即各个要素的匹配、结合、运行与进化,就得探讨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潜意识概念是理解弗洛伊德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其思想通达美学的桥梁。其发展经历了描述性、动力性、系统性潜意识意义和系统性意义上潜意识的消解四个阶段。潜意识不仅包括了潜意识欲望,还包括了对欲望的防御,以及与欲望相伴随的罪疚感。潜意识通过梦幻、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升华而与艺术相关。同时,潜意识概念的发展让人类非理性在人格结构中找到了相应的位置,并由此获得理性的认识。这为人类走出理性与非理性冲突的困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高瑞鹏 《人民论坛》2014,(2):209-211
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应该用代表理性的法来规范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非理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才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姗  吴远 《求索》2013,(10):97-99
马克恩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非理性因素作为个体认识图式的重要元素,是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补充,发挥着内在驱动、评价选择、协调控制等重要作用。积极关注和科学引导大众的需要、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非理性因素在大众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应该用代表理性的法来规范认得行为,这样可以减少非理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才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在工作指导上从哲学理性走向实践理性的重要标志。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尤其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权利、权益与发扬奉献精神的统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开发人民群众潜能的统一,重视人民群众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理性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揭示了市场理性原则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非理性的异化现实,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正是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结果。与法兰克福学派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理性导致非理性体现的是理性本身的"二律背反"。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扬弃理性的异化而不是抛弃理性。  相似文献   

17.
非理性因素与中国转型时期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改革的成功除了理性的主导作用以外 ,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这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与中国转型时期政策决策的非逻辑性、非程序化和非模式化等超常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为动力作用、调控作用和创新作用 ,既是对理性不足的弥补 ,又与理性相互作用 ,共同推动了中国改革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迷信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理性"一词是非常随意的。它的本意是指人类认识能力的三个环节之一,即感性、知性到理性。而我们广泛应用"理性"一词似乎是指那些遇事冷静,不作过激反应,所谓能做到唾面自干的人的表现;我们还习惯将理性同科学精神等同,那些臆想、狂妄的言行,我们叫它非理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对近代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人本主义用个人主体和非理性.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类主体和理性.导致传统认知方法的变更和认识主体地位的提升。二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解构主义发动的对传统形而上学根基的批判.致使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转变和认识结构主导地位的建立。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在我国则推动了党的思想认识路线的重建.并且加深了对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角度,探讨了非理性主义产生、盛行的根源。旨在揭示非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否定,只有认识其偏颇和危害,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地理解主体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