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14,(12):20-2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寓所会见了尼克松.在交谈中尼克松对毛泽东说:“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并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次会晤使尼克松喜出望外,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原定会谈只有15分钟,但这次会晤却延续了将近1个小时。然而4年之后,已经下台而且在美国声名狼藉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已是颤颤巍巍,说话都不清楚,却又同尼克松会谈了1个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0-4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美国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拉开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此后又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访华邀请。  相似文献   

4.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文龙,祖籍四川广安县,生于1931年1月20日,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十七代后裔.文龙曾就读重庆朝阳学院和广东中山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49年,在海南岛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任少校政治军官.由于他公开宣讲民主思想,不赞成反攻大陆,被关进国民党军事监狱.经友人说情,文龙获释出狱,去了台湾.在台湾,因他是文天祥的后裔引起蒋介石器重.蒋三次召见,提拔他为台湾国民党总部青年运动领导人,并批准他到阳明山革命与实践学院去“深造”,准备委以重任 但文龙始终对反攻大陆持否定态度,使蒋介石大失所望.1953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北,公开表示不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文龙冲破重重阻碍,私自拜访了尼克松,称赞尼克松的态度会挽救中国人民.文龙终于被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列上了“黑名单”.1955年,他逃离台湾,直奔美国.文龙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5所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62年10月,尼克松为竞选加利福利亚州州长而赶赴洛杉矾新唐人街.时任《新光大报》总编辑的文龙,将他在报上呼吁公民支持尼克松任州长的文章送给尼克松,并与尼克松进行了诚挚  相似文献   

6.
晓音 《党史纵览》2000,(1):32-3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他的亲人也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的请求,指示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分别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尼克松称赞周恩来是“当代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要知此案内幕,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 毛主席开始察 觉江青一伙的用心 两次历史性的会晤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空军一号”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舱门打开,尼克松和夫人帕特沿着长长的舷梯走下来。前来迎接尼克松的周恩来总理消瘦的脸上显得异常平静。当尼克松伸出手后,他也伸出了手,两人相握有一分多钟,周恩来说道: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进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 通讯卫星及时向全世界播出了实况。  相似文献   

8.
美国如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战后历届总统都十分重视进行意识形态战,最具代表性的是尼克松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尼克松认为,使苏联东欧改变颜色的过程“应当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和迂回性”,强调应“更多地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广泛持久渗透手段达到促进和平演变的目标”。尼克松和平演变战略的基本内容是:用缓和代替紧张,用  相似文献   

9.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时30分,飞机平稳地停在候机楼前。机舱门打开了,穿着大衣的尼克松总统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尼克松看到,周恩来总理站在舷梯前,在寒风中没有戴帽子。旁边站着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13,(1):5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个集装箱从美国运输机上秘密卸下并安放在首都机场。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天,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他指着身边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手中拎着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的终端)说:"从我踏上中  相似文献   

11.
李鸣生 《实践》2014,(2):29-29
1974年5月19日,周恩来写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批示。这就是著名的“5·19”批示。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运输机刚停稳,一个集装箱便从飞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12.
孟红 《世纪桥》2005,(7):8-11
引子1972年2月21日,一个春意萌动的特殊日子。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从大洋彼岸飞抵北京,开始了他后来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的中国之行。此行成功地打破了中美关系二十余年来的坚冰。这次访华期间的某一天,在正式会谈的间隙,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钓鱼台国宾馆散步。在随意笑谈之后,尼克松忽然话锋一转,说道:“我这次访华还有一项日程,那就是向总理阁下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说着,将恳切又带有一丝狡黠的目光投向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1970年4月,蒋经国应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邀请到美国。以黄文雄、郑自财为首的死硬“台独”分子,已在蒋抵美前两周秘密制订了一个枪杀计划。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权外交”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人权外交”是西方某些国家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把人权问题导入国际关系,在美国从尼克松政府开始。卡特政府把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系统化,并在国际范围广泛运用。卡特上任后,处理美苏关系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信给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对他发起的“人权运动”  相似文献   

15.
徐振光  孙芹 《党建文汇》2002,(10):21-21
1971年7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中国总理周恩来很快就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大使回国汇报返回北京时.  相似文献   

16.
肖国才 《新长征》2000,(1):39-39
沸沸扬扬的克林顿总统绯闻案总算平息下来了,但此案留给人们思索多多。如果克林顿在丑闻暴露之初敢于正视过错,不采用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公正等“捂”的策略,事情是绝然不会闹到险遭弹劾境地的。这就告诉世人一个真理,出了问题靠“捂”是捂不住的。 从克林顿总统的“捂”,我想起了1972年因卷入“水门事件”而引咎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本来,白宫几个小喽罗非法进入民主党总部的水门大楼进行窃听的行为尼克松一概不知,即使揭露出来也对他无多大妨害,充其量多说几句表示歉意的话就完了。然而,由于尼克松缺少这样的勇气,担心内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白兔”奶糖可是大名鼎鼎。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10周年献礼而诞生;1972年,周恩来总理将“大白兔”奶糖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  相似文献   

18.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19.
1972年2月16日,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在西湖畔的植物园参观结束后,周总理送别了尼克松。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总理说:“去楼外楼饭庄看看,请你们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精心安排斯诺夫妇上天安门城楼 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多次表示要与中国接触,要把改善美中关系作为美国政府的外交目标之一。1969年2月1日,尼克松要求基辛格研究对华政策,“试探重新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中苏珍宝岛事件后,美国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