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是由于出身寒门,故上台后对廉政很是重视。史载马皇后寿辰时,朱元璋把盛大国宴搞成“四菜一汤”请百官品尝。“朕请众卿先尝萝卜,多吃萝卜宛如多吃人参,可防腐治病,延年益寿;二尝韭菜,韭菜又青又长,吃了多想百姓得人心;三尝青菜,一青二白,两袖清风好为臣相;四尝豆腐,豆腐清白,公正廉明如日月,永保吾朝江山不变”。在劝廉的同时,又毫不手软地惩贪。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被处以极刑;驸马欧阳伦私贩茶叶被赐死;将军蓝玉骄横跋扈被砍头示众。笔者才疏学浅,对“忆苦饭”始于何时,起于何人无从考证。但…  相似文献   

2.
头几年报纸上忌讳说“竞争”,据说有姓资色彩,改称“竞赛”。那是姓社姓资争论热烈的那几年。好在中国话丰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办法。 这几年不忌讳“竞争”了,谁也回避不了。可又走到另一头,曰“商场如战场”,够血里手拉的,吓人! 商场如战场么?不是那么回事。商场上哪能刺刀见红般肉搏?商场上哪能把维和部队立兵用手铐铐在桥头当人肉盾牌?商场哪能开了战就没规没界?商场中哪能一方宣称安理会决议无效?  相似文献   

3.
谁玩了谁?     
有这样一则寓言:妈妈和儿子在动物园里看猴子。妈妈将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身一跃,接住糖块儿,吃了。妈妈又拿出一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儿子说:“为什么要将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让它自己捡回去吃,不也一样吗?”妈妈说:“傻孩子,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它跳得多好看,这就叫‘人玩猴’。”笼子里的小猴子也在问老猴子:“妈妈,你为什么跳那么高,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一样吗?”老猴子说:“傻孩子,妈妈如果不跳起来玩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给我们吃吗?这就叫‘猴玩人’。”由此,…  相似文献   

4.
邻省的一个县作出过一个绝妙的决定:全面取消村级行政招待费,自5月份开始执行,一经查出村干部用公款吃喝,按贪污论处。拜读所见3家报纸争相刊登的这一消息,真是感慨万千。 感慨何来? 原以为用公款吃喝,只是城市的弊端,所谓“穷吃,吃穷了一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3年第七期上半月报道:2002年年底,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为宣传其绿色食品——“千年”牌系列南酸枣糕,别出心裁地邀请了某名模,在其背部作了一副广告宣传画,并拍照刊发在南昌某报纸上。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该公司进一步准备进行户外宣传时,被南昌市工商局以“不符合社会良好风尚”而“叫停”。该公司不服,一纸诉状将南昌市工商局诉至法院。问 题:1、你认为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在靓女裸露的背部作彩绘广告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法律该如何对商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良好风尚”进行界定?人体彩绘广告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6.
1 屠文化以摩托车载客为生。他万万没料到今天会被人骗走了车子。 今年3月22日下午,他吃罢午饭早早地来到奉城汽车站招徕乘客,须臾,来了位年轻人。 “我今天要在奉贤办几件事,你去不去青村、头桥?”年轻人问。 “去。”屠文化答。 “多少钱?” “50元” “40。” “好,40就40。” 屠文化戴上头盔,让乘客也戴上头盔,待乘客坐稳,他一加油门,  相似文献   

7.
在南方工作两个月后,最近刚回到北京,便接到贾兰坡院士的女儿贾玉庄来信,随信寄来1996年11月22日《成都商报》第3版上一篇报道,肩题“南京一报纸怀疑小说《欲望的旗帜》别有用心”,标题“道德败坏的主人公竟是‘贾兰坡’”………一看标题,连我这见过太多的怪事,因而对任何事几乎都从不感惊奇的人也吃了一惊。在中国,凡知道“从猿到人”的人,或者说凡有一点文化的人恐怕没有不  相似文献   

8.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 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10斤鸡蛋 收买了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生癌 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 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 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 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 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时,地球上只剩下 一个鸡蛋了。  相似文献   

9.
一、肥猪头头有“痘”猪“痘”,学名猪囊虫,谁不忌讳?吃肉的怕吃了“痘”;得囊虫病;杀猪的怕杀出“痘”,鲜嫩嫩的肉只能高温处理;养猪的怕被验出“痘”,活蹦乱跳的生猪卖不出去。可是,屋漏偏遇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枪决前的愿望法官:“你就要被枪决了,最后还有什么愿望?”犯人:“我希望穿上一件防弹背心。”80岁的小偷法官:“被告,您干的这件事简直令我们难以置信,您怎么会在80岁高龄的时候去偷别人的汽车呢?”被告:“法官先生,您当然无从了解,在我年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呀!”拒不交代在法庭上,法官在审问窃贼:“你老实交代,你是怎么打开那个保险柜的?”“这可不能告诉您,法官先生,”窃贼说,“因为本庭上在座的说不定就有想吃我这碗饭的。”诚实的贼“你声明你偷东西是因为你快要饿死了,”法官问小偷,“那么你为什么不拿吃的,却偷光了钱柜呢?”“因…  相似文献   

11.
据最近一报纸报道,距某省会城市50多公里的一个乡间小镇,因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煨出了一种十分鲜美的鸭汤,而在省城官员间突然爆响。据说大小官员在一起只要说到吃,必然会提及小镇的鸭汤。不到一年,小镇的鸭汤实现销售收入竟高达一亿元,利润十分丰厚。报纸是敏锐的,但终究没有道出“鸭汤经济”兴起的根本之所在。一个离省城很远的小镇,能有多少自费吃客?剩下的就是本地人了。可即使把镇辖农村人口都算进来,让他们人人喝鸭汤,天天喝鸭汤,早晚三餐全部喝鸭汤,也无法吃出“一个亿”来。显然,“鸭汤经济”有意无意适应的是官员消费的需求。土罐鸭…  相似文献   

12.
幽默大王     
最后一道菜 一台商到家乡 W 镇办厂,厂房奠基那天,台商设宴请镇政府有关领导。镇政府有关 领导酒足饭饱之后,无一人有离席之意。台商见状有些不解,便贴着堂弟的耳朵低声 问:“他们饭吃过了,怎么还不走?”堂弟回答:“我忘记告诉您,还有最后一道菜没有 上。”台商又不解地问:“饭都吃饱了,还上什么菜?”堂弟解释说“就是给在座的每位一 包香烟,这是我们这里的习惯。”台商明白后马上叫来服务员小姐给每人发了一包香 烟。于是,镇政府有关领导才高高兴兴地一一与台商握手散去。 镇政府有关领导走后,台商问堂弟:“我小时候在家乡可没听说有这个习惯?”堂弟 笑道:”习惯在发展嘛!”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古代寓言:兄弟二人都善射箭,一天,兄弟俩外出射猎,忽见一群大雁由南而北飞 来,兄弟二人正在拈弓搭箭准备射猎之时,却为射下的大雁是“蒸了吃”还是“煮了吃”发 生了争执。哥哥坚持“蒸了吃”,弟弟坚持“煮了吃”,谁也说服不了谁。当他们最后达成 “一半蒸了吃,一半煮了吃”的协议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联想到检察机关的有些业务部门,案子上不去,任务完不成,往往犯了与“兄弟射雁”一 样的“毛病”。有例为证:其一,对于上级一再强调的办案任务,不是积极找案源、查线索 ,主动履行检察职能,坚决查处贪贿、…  相似文献   

14.
当今,在不同的新闻出版物上,看到眼熟的“职业撰稿人”的大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更有甚者,“某某写作室”、“某某创作室”的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文章的写作一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出。这不是坏事情。 问题是,一篇文章可以卖多少遍? 在能否“一稿多投”的问题上,媒体和作者或许永远持相反的观点。时下,随着报纸、杂志的发达和网络的高速发展,一稿多投现象在传媒界正愈演愈烈,几成肆虐横行之势。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对一稿多投现象仍然没有明令禁止,这是否意味着一稿可以多投了呢?  相似文献   

15.
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君桓公好穿紫服,于是“一国尽紫服”。桓公忧而问管仲:“我好穿紫服,国人争效之。我国小尚贫,而紫服太奢华,我欲禁之,如何?”管仲答:“我闻国君只要尝一尝,臣就会去吃;君只要喜好,臣就会去穿。而今大王您吃玉食琼浆,穿紫服狐裘,故群臣才追求奢华。正是‘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欲纠风,何不带头不穿紫服呢?”桓公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6.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后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这个广泛传播的段子,以自嘲而无奈的口吻,生动描绘了国人所处的“谈食色变”的年代.  相似文献   

17.
问:“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心关爱的两个群体,也是最容易因食品安全受到侵害的群体。请问《解释》对“一老一小”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原因更容易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也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司法实践中“一老一小”食品安全保护的薄弱环节,《解释》从多方面对保护“一老一小”的食品安全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事司法视角下的维护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帖子:“国人的一天:早起,买地沟油炸油条.七刀个苏丹红成蛋,冲杯三聚氰胺奶,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份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和双汇香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帖子里揭示的各种有毒食品,充斥着市场,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大盖帽”作为一个代名词,已在世人的舌尖滚荡多年了,它指的是什么,想必谁都心中有数。 这些年来,“大盖帽”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敲竹杠”的社会新闻,频繁地见诸于各地的报章。像“戴上大盖帽,钱物随便要”和“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现代民谣,正是在“客观存在”这样的前提下不胫而走,流行全国的。那些将“大盖帽”当作“聚宝盆”的勒索者们形象不佳,口碑不佳,乃是不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哪些罪犯可以获得“社区矫正”“待遇”?编辑同志: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的消息——犯了罪的人可以不关在监狱,让他们回家,放到社区里进行“社区矫正”,参加公益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