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种鹅场疑似白血病的朗德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可见病鹅极度消瘦,肝、肾、脾、胆囊和卵巢等组织器官呈不同程度肿瘤样病理变化。其中肝病变尤为明显,稍肿胀,表面有颗粒状弥漫性结节,切面有斑驳状异变;肾苍白,质硬,正常结构消失,形成肿瘤结节;胆囊变硬,胆囊壁增厚。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与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血管球结构模糊;脾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异嗜性粒细胞增多,有多量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卵巢、胆囊等则有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牛输卵管结构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对黄牛输卵管各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为生殖生理学和胚胎工程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黄牛输卵管伞和漏斗部为膜性结构,由两侧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中央的疏松结缔组织共同构成,没有肌层和外膜。壶腹部和峡部均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和基细胞共同构成,固有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峡部尚含有浆液性腺泡。黏膜层形成大小不等的初级纵行皱褶。漏斗部和壶腹部的大初级皱褶又分出数量不等的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峡部只有初级皱褶,无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肌肉层由内斜、外环两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大部分为浆膜结构,在输卵管系膜侧为结缔组织的外膜。  相似文献   

3.
1999年 2月 ,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某个体养殖户兔群中发生公獭兔的龟头、包皮、阴囊皮肤和母獭兔的阴门边缘、肛门周围粘膜皮肤红肿并形成粟粒大疱疹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症状 病兔精神、食欲、粪尿、体温无明显变化 ;公兔的龟头、包皮、阴囊皮肤和母兔的阴门边缘、肛门周围粘膜皮肤红肿 ,逐渐形成粟粒大的疱疹并破溃、结痂 ,剥去痂皮即露出溃疡面 ,溃疡稍凹下、边缘不整齐、易出血 ,其周边水肿 ;公兔阴囊肿胀、皮肤呈糠麸样 ,龟头肿大 ,阴茎水肿 ;有的病兔的鼻、眼睑、唇等部位皮肤干燥 ,呈鳞片状病变。实验室检查 取疱疹液涂片、…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来用地骨皮散治疗牛疥癣166例,治愈率达100%。 治疗方法 首先将患部剪毛,温水洗净晾干后搽药;地骨皮散的组成:地骨皮100克,硫黄100克,蛇床子50克,枯矾52克,共研细粉,花生油(或豆油)500克煎开,温后混合,患部涂搽;间隔2~3日再涂搽一次,即可痊愈。 病例 莱西县望城镇西贤都村在1981年3月有8头耕牛发现疥癣病,其症状是,病初在被毛稀少处皮肤发红、发痒、脱毛,有小疙瘩,破溃流黄水,结痂,皮肤增厚粗糙或皱褶,随后蔓延到肩部、背部及全  相似文献   

5.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羊以口腔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继之真皮结缔组织高度增生,形成疣状痂块为特征。该病毒可感染人,因此在公共卫生上有一定的重要性;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和控制,该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发病情况1999年6月,庆阳县玄马乡某农户放牧的9只奶山羊(其中1公4母和所带的4只哺乳羔羊)在口角、上下唇、乳房、蹄部皮肤等处形成黄褐色硬痂,公羊病情表现严重,走路跛行。成年羊采食困难,母羊拒绝羔羊吮乳,病程约10d。2 临床症状9只发病的奶山羊…  相似文献   

6.
我校教学实验农场荷兰乳牛群,1984年5月~1989年6月有4头发生放线菌病,全部治愈。临床表现 病初在颊部下缘或咬肌的下后部位出现界线分明的骨性硬肿,触诊不热,但按压敏感。硬肿缓慢增大,致患侧面部变形,重者影响采食、吞咽、咀嚼。病畜逐渐消瘦,奶量剧降。有的病例患部皮下出现脓肿。有的病例皮肤破溃,排出粘稠、黄色脓汁,并形成瘘管。探针检查,瘘管直通下颌骨髓隙。手术切开见患部下颌骨坏疽溃烂,形成蜂窝状腔洞,腔洞内充满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夹杂着黄色粘稠脓汁。骨疡的周围有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7.
犬黑色棘皮症是一种不多见的犬类皮肤病,其明显特征为皮肤乳头层增生,表层过度角化,色素沉着增多。 症状 患犬为2岁龄,雄性。病变初期患部皮胶轻度红肿,触压略感弹性,发生在股内侧、腹、颈、唇及眼睑,以后蔓延到腋下、阴囊及尾巴腹面.2日后,肿胀增加,脱毛严重,出现淡灰蓝色的黑色素沉积,出现轻微的角质化。随着病程的发展,皮肤增厚、粗糙,乃至被鳞屑覆盖,形成皱褶,最后皮肤完全变为黑色。  相似文献   

8.
笔者1978年以来,收治猪腹壁结肠瘘9例,均获痊愈。 病因与症状 9例全系母猪,行大挑花去势时,因腹膜切口过大,肠管脱出于腹膜外,形成腹壁疝而坏死溃破,受损部肠管夹在腹壁创口内与腹壁创口粘连,日久而形成肠瘘。创口周围皮肤增厚,可伸进一指,从孔内不断流出粪便。 手术方法 横卧保定,堵塞瘘孔,术部消毒,局麻,围绕瘘孔菱形切开皮肤和肌肉约5~7厘米,并于瘘孔后方切透腹壁,缩性剥离肠管与腹壁粘连的结缔组织(加剥离不开,可将瘘孔连同部分结缔组织一起切  相似文献   

9.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脓性疫病,以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本病零散发生,常不引人注意,较难治愈,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使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侵害骨组织、软组织,热毒注滞,发生硬肿。粗糙的草料,常刺破口腔,易于诱发本病。病菌常侵害牛上、下颌骨及喉头下部肉垂,结块肿硬,大小不一;初期按之坚硬,日久局部成脓变软,破溃流白色稠脓,长时间不愈;少数形成瘘管,经久不愈。病程可延至数月或数年。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10月 13日至 11月中旬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乡 6个村和靖远县大芦乡、高湾乡 5个村的部分驴发生一种以皮肤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疫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 ,至 2 0 0 3年 11月 9日 ,这11个村的 936 1头驴中 ,共发病 75 6头 ,发病率为8% ;死亡 2 3头 ,病死率为 3% ;病重淘汰 8头。1 临床症状初期病驴的四肢、头部、颈、胸侧、腹侧等处出现串珠状蚕豆大小的硬结节 ,由于被毛覆盖 ,用手触摸才能发现 ;随后结节逐渐增大 ,突出于皮肤表面 ,形成脓肿 ,数日后破溃 ,流出黄色黏稠脓汁 ,形成溃疡 ;以后由于肉芽增生 ,多呈蘑菇状高于皮肤表…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7月 2日 ,我园饲养的 1只雄性华南虎死亡 ,经诊断为恶性纤维肉瘤。该虎 1980年出生于重庆动物园 ,谱系号为12 7,同年运抵我园 ,入园后该虎生长发育良好 ;1999年初 ,该虎臀部左侧出现一肿块 ,以后皮肤破溃、体况渐进性消瘦呈恶病质至死亡。1 病灶情况病灶部位在该虎左侧髋关节的体表对应处 ,初期肿胀部突出体表 ,呈鹅卵大小、较坚实 ;在此期间该虎饮食、活动及排便均无异常 ,经使用抗菌消炎及局部药物处理后均无效 ,约 1月肿胀部自行破溃。经检查 ,肿胀部破溃边缘不收口 ,外缘表面鲜红 ,不时流出新鲜血液 ;创口内有盲囊腔 ,探查肿胀…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春,万县地区报告,当地“羊痘流行严重”,即派人检查,经检验取回的干皮张,证实不是“山羊痘”,而是一种寄生虫病。病原是真螨目(Acariformes)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的山羊蠕形螨虫。蠕形螨主要寄生在真皮内,在毛囊孳生繁殖,毁坏毛根皮肤,形成真皮半穿孔状洞,严重影响皮张质量。  相似文献   

13.
蓝狐疥癣主要是由疥螨引起的 ,疥螨钻进狐表皮挖凿隧道 ,虫体在其中发育繁殖 ,雌虫在隧道内产卵并孵化为幼虫 ,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皮肤上开凿小穴 ,在里面蜕变为若虫 ;再钻入皮肤形成狭而浅的穴道 ,并蜕变为成虫。前进农场场部 1个体养殖户饲养的 3 2只蓝狐中有 12只陆续发病。表现皮肤增厚、结痂、皱裂 ,被毛脱落 ,舌舔、啃咬 ;有的皮硬、出血 ,有的破皮后流出黄水、发出恶臭味 ;病狐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不食 ,逐渐消瘦 ,死亡 1只。发病 1周后来诊。临床症状 狐群先表现不同程度脱毛现象 ,体质下降 ,消瘦 ,多先从口鼻、眼、耳及胸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须癣毛癣菌感染家兔模型,对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进行基因分型,选用Ⅰ型菌制成孢子悬液,直接涂抹剪毛后的家兔皮肤,观察皮肤大体和显微结构病变情况。结果发现,皮肤涂抹孢子悬液后,大体病变皮肤潮红、皮屑增多,有渗出,形成结痂;显微镜下,皮肤充血,角质层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形成脓肿;皮肤组织进行特殊染色,在毛囊或毛干内有大量菌丝;从病变皮屑中分离鉴定出须癣毛癣菌。上述结果提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须毛癣菌感染家兔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胃外翻充盈观察法、全胃切开观察法和方格测试面积法对猪、犬和兔胃黏膜分区和黏膜皱褶分布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比较大,幽门腺区比较小;犬和兔的胃底腺很大,幽门腺区比较小,贲门腺区很小。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颜色比较深,幽门腺区的颜色比较浅;犬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颜色差别不大。猪、犬和兔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差别不大;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犬的胃底腺区发达,黏膜呈脑沟脑回状。猪、犬和兔胃小弯附近区域的黏膜与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有移行关系,可视为移行区。胃黏膜分区及黏膜皱褶分布的研究为动物胃的生理学和病理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绒山羊毛囊超微结构在透射电镜下的识别依据,在绒山羊一个生长周期内,每个月月初活体采集皮肤样品,经固定后制作超薄切片,利用透射电镜拍照和分析。结果显示,绒山羊毛囊超微结构随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特征的变化。在毛囊发育早期髓质细胞内可见透明毛质颗粒,细胞表面伸出伪足以桥粒相连,后期毛干形成后髓质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毛囊发育中期内根鞘由亨勒层、赫胥黎层和内根鞘小皮由内而外呈同心圆排列,亨勒层为一层角化的扁细胞,在毛囊所有的结构中角质化出现的最早,毛囊发育早晚期内根鞘三层结构不完整。外根鞘毛囊上部和中部为多层细胞,呈正方形,在毛囊的底部为单层,呈扁平型;结缔组织鞘中富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感觉神经末梢和血管,在毛囊生长周期内结构变化不大。毛囊发育晚期结缔组织鞘和外根鞘分离。明确不同生长时期毛囊超微结构的特征,能够准确地对生长中的毛囊各层进行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锅炉厂王某每年自繁自养猪500600头,饲料靠其他厂家供给,最近购进74t饲料,饲喂后有中猪64头、仔猪156头死亡,15头母猪流产且还继续死亡。临床症状 猪群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不食,昏睡不起,全身肌肉震颤,腹泻、呕吐,嘴唇、四肢、腹下皮肤发紫,呼吸困难,行走不稳,体温无明显变化。剖检 颌下及胸腹部皮下组织有胶冻样浸润,颌下淋巴结肿胀、出血,胸、腹腔有血红色积液;心肌肿胀,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水肿、质变;肝肿胀、边缘出血,有坏死灶,表面呈灰白色;胆囊肿胀、增厚;肠胃粘膜脱落出血;肾肿胀,切开有黄色积液。饲料检查 新购进饲料…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12日,上海动物园一头雌性成年豚鹿突然死亡。外观消瘦,生前未发现临床症状,经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该豚鹿患有溃疡性结肠肉瘤和弥漫性宫体肉瘤。 巨检 在结肠中段有两个大小相似的肿块联在一起,约5~7cm,厚达1~2cm,该段肠管粘膜糜烂,粘膜面布有大量小而弥漫型结节状肿瘤块,结节表面破溃凹陷形成火山喷口状溃疡,质较硬而脆,色污  相似文献   

19.
菌毒敌治疗疥螨病自1988年以来,作者对患疥螨的病畜,采用市售菌毒敌制剂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症状及诊断病畜患部皮肤发红,剧痒,经常在墙角或柱栏等处磨擦,进而皮肤出现小结节,形成水泡,破溃后结痂、脱毛。严重时皮肤变得粗糙干裂,出现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20.
7日龄健康肉用仔鸡气囊接种鸡毒霉形体(MG)HS2心株,3~5d后出现典型的MG感染症状,其呼吸系统(主要为气管、肺及气囊)发生一系列病理组织学变化。采集感染鸡及对照鸡的气管经固定、脱水、临界点干燥、镀金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感染鸡气管粘膜明显水肿,纤毛部分或全部脱落等,而对照组鸡气管则无任何病变;光镜下可见感染鸡的气管粘膜水肿增厚1~2倍,粘膜下层单核白细胞聚集,其间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集团,粘液细胞减少或消失;气囊粘膜水肿增厚,有淋巴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串珠样结构;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的结节病灶,而对照鸡呼吸系统的组织切片在光镜下无任何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