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不仅能增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合法性,而且可以改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们试图对国内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进行现实考量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公民参与方法和对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是直接实施者。当前地方政府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对领导工作导向有所误导。改革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系统,建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地方政府发挥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政府公共职能需要设计建构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回放:地方政府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历史走到尽头。5月24日,出席“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表示,中国将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观念。——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唯地区生产总值论”弊病已逐渐显示出来。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诸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等数字,多年来都是地方政府津津乐道的“政绩”。地方政府官员通常会置本地经济资源特点于不顾,狂热投资那些资本集中、见效快的产业。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国家国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3,(12)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最近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不再以GDP论英雄. 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相似文献   

5.
重建以人为本的政绩指标:GNP+SCC,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只看GDP、只看“政绩指标”而不计算资源消耗,不怕高耗能、高污染,不管可持续发展,只怕“乌纱帽”不够“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这种“政绩观”充分体现在政府决策及招商上,“贻害”一方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协调机制,是指国家、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取向盲目性和不规范性进行调控的机制。它由协调目标、协调主体、协调客体和协调手段四部分组成。我国公民参与协调机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协调主体的协调能力不足、协调客体素质有待提高、协调目标模糊和协调方式不当等问题。创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多方共同参与协调的多元主体结构,不断地提高协调客体的政治素质,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和创新协调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云 《岭南学刊》2004,(4):43-46
某些地方政府营造虚浮政绩的行为的危害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成为各地政府和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任务。认识“造政绩”过程中折射出的负面行政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应之策,实现行政文化创新,是遏制“造政绩”积弊的理念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在"创新"与"守成"之间面临着极大的抉择如果单纯的复制和学习,可能是替别人宣传"政绩"而对自己不利,这造成了许多有效的制度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顺利复制以地方发展为主的模式形成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地方政府创新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效果?我们并不能排除有很多地方政府创新出于单纯的政绩目的,但要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做一个完全客观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10.
视点     
《公民导刊》2013,(6):5-5
治疗污游后遗症需打破政绩天平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公安局金乡派出所民警张光聪,在"臭河道"下潜救14岁跳河女孩时,呛了几口脏水,因"污水游泳后遗症"住院。(5月22日《都市快报》)点评:污水河游泳后遗症不是一个孤立的病征,其背后的"病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天平"始终朝GDP崇拜严重倾斜——为了GDP,早就宁可不要青山绿水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理念之变,首先需要的是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与之相匹配,通过弱化"GDP指标"、强化"民生指标"来体现可持续性发展,否则,再高速的GDP也可能是民生之痛!  相似文献   

11.
盛明科  唐玲 《求索》2011,(10):46-48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表现及效果,从传统经济竞争思维惯性、地方政府及官员“经济人”角色、官员政绩考核与选拔晋升制度缺陷、民生类公共产品的产权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及其成因,提出要重塑民生政绩观、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创新政绩考核与官员选拔晋升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地区间公共事务协调合作机制,来治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  相似文献   

12.
郑斯民 《创造》2004,(2):29-30
政绩,本来应当是一个好东西.官员升迁,比起论资格、论裙带、论亲疏来,论政绩,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大进步.如果是真正于民有利的政绩,自然是多多益善,现在在一些地方,平心而论,这样过硬的政绩并不多,老百姓也希望咱们的政府能够经常出一出这样的政绩.  相似文献   

13.
万人评议政府是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一种。对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的研究表明,政绩压力、市场压力和决策者的利益三个变量共同决定了地方政府实现政绩目标和自身利益的最有价值的顾客是工商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工商企业,提高针对工商企业、尤其是招商引资项目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提供优先服务提高企业的满意度,是实现决策者的战略目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大建设》2009,(2):55-55
傅勇近期在《世界经济》撰文认为,考察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可能因此而造成扭曲。初步结论是,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强调,并长期用增长绩效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是一个重要解释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傅勇近期在《世界经济》撰文认为,考察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可能因此而造成扭曲。初步结论是,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强调,并长期用增长绩效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是一个重要解释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政府向增长型政府的转变首先是在中央层面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外部性的政治性非内部化指的是,政府官员因内部化环境外部性的私人成本超过其私人得益而有意未内部化的环境外部性。其主要原因有:1.GDP最大化的政绩标准。到现在为止,考核我国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最重要、最硬的指标,实际上仍然是GDP的增长指标。所以,当不得不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回放:浙江省委组织部近期出台的《浙江省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将地方政府负债率列入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考核中的社会稳定与保障类指标体系,相关数据由财政部门提供。今后,即使当地的马路、广场修得再漂亮,而政府负债却“红灯”高挂的,就不能算称职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无可厚非,但创造政绩必须符合实际、遵守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不顾经济和社会承受程度,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将政府负债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畴,看负债…  相似文献   

18.
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功能区的异质化特征必然要求生态功能区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差异化。生态功能区政府绩效差异化考评的模式构建,必须坚持绿色政绩、生态政绩、可持续发展等考评价值取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生态功能区政府绩效差异化考评方法。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生态功能区差异化模式构建的三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正必须把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交代给地方政府,因债务问题被告一票否决,并列入官员政绩档案,影响选拔任用。地方债,即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与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换言之,就是地方政府向公众之间的一种资金借贷。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公共基础建设的需要,地方债务额迅速膨  相似文献   

20.
张涌 《岭南学刊》2007,(4):54-56
地方政府竞争是政府之间区域的竞争,其实质是地方政府围绕非流动要素展开的对流动性要素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形成合作和增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但又带来重复建设严重、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随意滥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负面效应。争取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根源,现行的财税政策不合理是其体制性原因、政绩考核不规范是其制度性原因,市场管理行为不规范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