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日本朝日电视台每逢周日上午10点,以专提刁钻问题著称的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朗都会登台,就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对谈形式向日本政界的头面人物发起“进攻”。3月19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跨入了这个直播室接受田原的采访。今年3月中国召开“两会”之际,日本各大报纸不约而同地都突出提到了中国的军费增长率问题,甚至把这一数字与“中国威胁论”相联系。在此背景下,田原岂肯放过陈大使?他一面说:“中国是个威胁,是个可怕的国家”’一面拿出1996至2000年中、日、美3国军费增长率对比的表格,质问道:“美、日都在减少军费开支,世界…  相似文献   

2.
张健雄 《党政论坛》2008,(24):31-3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一是在地域上从美国延伸到欧洲,在内容上从“军事威胁”扩大到“经济威胁”和“模式威胁”。  相似文献   

3.
“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是关系国际交往的重大议题,如何破解其“国强必霸”的逻辑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自我”“他者”“世界”三重向度实现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相统一,促进一元性主导与复合型战略相协调,推进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与人类文明经验相结合,是破解“中国威胁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意义的深度彰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军费增长有多方面的客观正当原因,散布“中国威胁论”者心术不正最近10来年,我国的军费预算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有些国家的防务部门以及智库界的一些人以此制造“中国军事威胁论”,散布说中国的军费开支“超出了正常的安全需要”,有对外实行“军事扩张”的“战略企图”。对这类嚷嚷声,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中国是个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5.
邱雨  吴波 《理论导刊》2024,(3):101-109
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和散播的“中国技术威胁论”,立基于西方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和“修昔底德陷阱”的观念基础。“中国技术威胁论”表现样态复杂多样,集中表现为中国技术“偷窃论”“间谍论”“霸主论”“数字威权论”“武器研发威胁论”五种类型。“中国技术威胁论”是遏制中国发展的“中国威胁论”新变种,是资本主义国家转移治理危机民众视线进而维护治理优势幻象的新伎俩,是塑造中国负面形象进而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内认同的新手段。有效应对“中国技术威胁论”需从话语与实践双重维度展开,一方面要遵循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内涵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出有效的应对话语;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威胁”恐惧的逆向转化,推进信任传播与好感传播,发挥技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美国媒体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中国“威胁论”不再是主流意见,代之而来的是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讨论。不过,这并不是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日益融入世界,对世界的影响增大,让“威胁论”没有了市场。  相似文献   

7.
杨慧娟 《学理论》2009,(4):156-157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在国际社会中,“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热点问题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仍有广泛的市场,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10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抵达北京,对中国展开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他“欧亚大陆行”的第一站。作为美国政府“鹰派”势力的代表人物,拉氏自2001年出任国防部长以来,竟从未踏足中国一步。他经常大肆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可以说是对中国最有偏见的人士,现在来中国访问,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9.
“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爆热之后,似乎有些冷却下来,甚至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谓“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崛起”这个词,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如果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对“和平”这个词,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一向以“尊重民意”自诩,并反复标榜以民意作为“施政明灯”的李登辉,而今面对两项民意调查的结果,竟向来访的美国人喊冤叫屈起来.在他看来,是因为有部分人士“昧于他历次的谈话”,“执意抹黑”,甚至一再质疑他“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究竟是民众冤枉了李登辉?还是他的“台独”之心昭示于天下了呢?据台湾媒体报道,在11月6日同时公布的两项民意调查都显示:认为李登辉追求独立的比率逐步升高.在台湾颇有影响的盖洛普公司  相似文献   

11.
“崩溃论”、“威胁论”、“奇迹论”、“世纪论”、“机遇论”……中国人可从外部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法院对江西万载县株潭镇原党委书记晏志平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他受贿34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5年。晏志平在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时说:“我在株潭是父母官,我为人民做了一点事,为企业做了一点工作,人民、企业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对待我也是应该的,我是可以不推辞的。” 正是这个他认为“理所当然”的理由,使他“理直气壮”地让他管辖的企业厂长、部门负责人,像孝敬父母一样给他进贡,他心安理得地一一笑纳,终于在接受“孝敬”中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对于这个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3.
东京专电.新年伊始,记者走访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先生。这位有着40多年外交官生涯的“中国问题通”,现在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担任社长室顾问。他向记者畅谈了1997年他“眼中”的中国。年过七旬的中江要介先生,思路清晰。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中江要介先生说,1997年,围绕着中国问题有三件大事令世人瞩目: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二是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三是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威胁论"在欧美,均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其中有"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食品威胁论"和"间谍威胁论"等。如何针对欧美"威胁论"的不同特点和以上领域,开展国际公关工作,已成为摆在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继90年代初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火炮制出“中国威胁论”之后,最近又出笼了另一种奇谈怪论,即所谓“中国无足轻重论”。该论调的始作确者,是西方有名的保守派国际问题学者、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西格尔。西格尔不时抛出极端观点攻击中国。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外交》杂志9一10月号上,他发表了题为《中国重要吗郊的长篇文章,妄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充其量也是个“小角色”,在军事上是个“二流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和权威显然“微不足道”。一言以蔽之,“中国是多么地无足轻重”。西格尔的文章,从材料的选择;到结论的导向,通篇贯2穿着一…  相似文献   

16.
张燕军 《学理论》2009,(9):69-70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四国同盟战略”,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参加的战略机制,但它将中国排斥在外,表明日本企图借助“中国威胁论”,拉拢具有共同利害的国家围堵中国,并借机确立自己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民主》2006,(12):43-43
提起方舟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科技学术界的打假专家,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让一些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我在近日央视的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看到一些录像片段,其中就有一些学者、专家极其愤怒地在谴责方舟子,说他不按规则出牌,说他搅乱秩序,说他闹得人心惶惶,说他小题大做,说他捕风捉影,说他多管闲事。甚至还有九位“科技工作者”联名在报上发表了一封《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的公开信,声称“方舟子在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大自主创新一大障碍”(2005年5月11日《科技日报》)。我就…  相似文献   

18.
到底谁有病     
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田永亮,1991年从沈阳军区“雷锋团”复员回到家乡后,坚持讲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式的好青年。他在家中办起“雷锋展室”,主动照顾全村所有孤寡老人,听说一村干部贪污公款,就去质问、批评。然而,田永亮的所作所为竟被一些人说三道四,认为他“有病”。迫于舆论压力和为了证明自己“正常”,他经受委曲先后五次进精神病医院做检查。一位精神病专家说,如果硬说田永亮有病,那就是“雷锋病”,这样的“病人”越多越好,可惜现在这种入太少了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有些人总是把学雷锋看作是“做傻事”乃至‘市病…  相似文献   

19.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20.
吕耀东 《瞭望》2013,(31):10-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东南亚国家,明谓“汲取东盟活力以促日本经济重振”.实为谋求“海洋安全合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其感觉良好的“价值观外交”表演背后,展现出其借助美国亚洲战略再平衡,构筑所谓海洋国家民主联盟,谋求介入南海问题的海权图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