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25-1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主要路径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个主题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源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两个历史性任务,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十年,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逻辑,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着重点不动摇,任何背离现代化逻辑和现代化着重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影响乃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大势、聚焦人民关切、赓续百年辉煌,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踔厉奋发、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自觉承载历史使命、善于凝聚历史共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时代主题、最主要的时代任务、最重大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完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首要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郑敏  刘凡熙 《理论探讨》2023,(1):102-10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奠基百年伟业、奋进百年梦想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确立逻辑,是在不断对历史发展进程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这条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展示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条清晰主线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与展开。沿着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谱系和脉络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史可以发现,"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走向,始终以公共性为基本定向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欧式现代化道路、苏联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也是其"新"之本质规定性。新道路必然开辟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哲学表达是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则是谱写唯物史观公共性逻辑的纲领性文献。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反对单一主体性和同质化的抽象整体性,倡导个体与共同体协调发展,这一主张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内在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融合的背景下,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意义,还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旭晖 《求知》2023,(3):22-2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启了救亡图存可歌可泣的史诗篇章,在伟大的时代觉醒中探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真理道路。中国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历经艰难曲折,冲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对于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重塑辉煌的主基调,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主旋律。在追求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在坚持原则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规律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继承性与拓新性相统一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始终彰显人本逻辑、推进“并联式”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利用和驾驭资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展现中国气派的全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在西方话语霸权下成立,是由于我国用发展着的实践解构了“文明基因论”“历史终结论”“国强必霸论”“文明冲突论”等一系列西方话语,从而建构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晓山 《民主》2023,(1):24-2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主要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产业、建设、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两者关系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在目标取向、本质内涵、价值旨归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历史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同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夯实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任务,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景;从实践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制度保障、给予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现代化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应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明晰:现代化之于中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迎接现代化成为先进政党改变落后国家状态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将现代化定义为工业化,将其作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并在探索中逐步明确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内涵,开启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愈加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可以引领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方位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坐标。百年来,通过现实方位、路径方位和目标方位三重维度,中国共产党阐释历史方位的理论内涵并进行话语建构以明确主要矛盾、革命方式和复兴方向。现实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矛盾”话语的主体转换加以诠释,路径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革命”话语的阶段变化加以明晰,目标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复兴”话语的内涵演进加以阐明。对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话语建构,是研判基本国情、丰富政治话语和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俊 《理论视野》2023,(1):45-5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深刻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性、必然性、可能性和战略性。深刻领会并系统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逻辑理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精神品格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维度把握其生成。在理论逻辑维度,其导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政党学说的科学运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原则;在文化逻辑维度,其植根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心理结构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在历史逻辑维度,其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现实逻辑维度,其立足于百年大党持续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的内在要求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是我们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大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和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需要将其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和审视。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立足唯物史观,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脉络,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和核心力量,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中,始终守住“人民的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庄重政治承诺。从政党的执政规律来看,只有守住“人民的心”,才能更加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守住“人民的心”,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直面问题和挑战,我们党必将坚持自我革命,以不变的初心守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7.
张丽艳 《学理论》2023,(3):12-14
“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提出过的奋斗目标,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清晰明朗,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都曾提出: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充分准备。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本文就中国式现代化做了详细论述,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章,将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深入学习领会好、全面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用协调发展思维完整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坚持“两个结合”而创造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在被动适应世界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历史过程中,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时代需要促成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21世纪,在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播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时代格局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把握,更有力回应了对于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争论与非议,清晰指明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体建设的中华民族的建构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质言之,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体系核心概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传统、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既有民族理论的历史继承与发展超越;作为具有强烈现实指向意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国内有关中华民族构建张力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作为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主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仍然处在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中,既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需要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需要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需要更好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朱健 《求知》2023,(6):13-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全面描绘了人类文明新图景。天津市东丽区将全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找准在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的位置,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一步一个脚印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东丽答卷。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贾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