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8,24(1):58-6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两者密切关联的具体表现,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幸福与德性存在区别,在存在领域具有不同内容,因而我们无法用幸福消解德性,也不能用德性消解幸福;幸福与德性又具有密切联系,幸福是德性的目的,德性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这种联系表明两者是能够相互统一的,实践是德性与幸福两者统一的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与人民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协和人民团体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治力量,两者在工作上存在着密切联系,一些重要的人民团体,如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等,还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参加单位。但同时,两者又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正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非单一尤其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认同的发展,这种影响是复杂的。一般而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统治者往往会更加强调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体、对象和动力以及强化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是显然的。在对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两者关系进行研究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关系、两者是替代的关系、两者是共生的关系,三种表述都有其适应的空间,都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构建进程中不可避免要处理其与民族构建的关系。国内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对两者的关系认识并不全面、对两者之间的负作用重视不够。两者含义及其关注点不同、是两个历史进程、主客观性不同、方向性不同。两者之间不仅存在促进作用,也存在负作用,国家构建的认同问题,并不是民族认同提供的,而是公民认同。由于国家构建的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概念本身的多义性导致国内学者存在这些认识缺陷。  相似文献   

6.
高正荣 《前沿》2002,(7):122-124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 ;文化则是网络存在的深层次动因。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该过程中有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相关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但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一在我国,长时期以来人们不够重视产权,理论界对产权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产权完全等同于所有制,以为产权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误解。产权与所有制固然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又有区别,产权的功能是所有制不可取代的。到目前为止的一切阶级社会,不仅存在所有制现象,而且也存在产权现象,两者是同时并存的。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媒体与政府关系的主要理论,提出新媒体与政府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关系:理论上两者应从单向关系走向互动合作,实践中新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与政府对新媒体的规制并存;反思了媒体与政府的现实关系,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中,存在多重竞争目标的融合,博弈中的力量不均,理想角色的现实差距,法治漏洞中的行为失范,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等问题;提出了新媒体和政府关系重构的思路和设想:治理理念的合作化与平等化、新媒体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治理手段的集成运用、两者自我完善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立法和司法关系密切、极为重要。将立法和司法进行系统的比较,我们发现,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1.
罗日东 《前沿》2009,(5):146-151
新闻自由负载和体现了表达自由并构成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隐私权作为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社会已经或正在成为宪法权利。然而,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天然地存在冲突关系并日益紧张。论文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从利益、价值和规范三个层面协调和平衡两者关系的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12.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倪正芳  ;曾思艺 《求索》2008,(7):99-101
庄子哲学思想与谢林同一哲学思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这种共性基础上,两者的美学观也在审美核心、审美境界、美之特征及审美方式诸问题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他们美学观表现出的差异则反映了中西文化各自特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陆晓萍 《人民论坛》2011,(10):112-113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媒体与司法机构之间的博弈由来已久,两者在推动社会事件解决的过程中虽然理念、方法、行为大相径庭,但却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存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能,“博弈”的存在可以杜绝任何一方权力放大化或绝对化,最终促使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信息法律是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同为调整信息活动的规范,两者有着本质的联系,信息法律源于一定的信息伦理原则,信息伦理规则在一定条件下会实现法律化,两者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但两者又存在着实质差异,差异的本质是自治与他治的问题.因两者有着调整社会信息活动的共同目的,两者间存在着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梅胜 《长白学刊》2009,(5):88-90
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以恢复正义为核心,包括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两者的兼顾与平衡构成了刑事和解制度化的价值基础。刑事和解理论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着价值冲突,平衡两者的冲突,有利于刑法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中提到的“搜查”与公安实践中提到的“搜索”虽然存在着内在联系,但两者在内涵、执行主体、执行对象、执行程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0.
保护幼稚工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幼稚工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两种贸易政策体系。由于两者都提出对目标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持的政策结论 ,因此容易引起混淆。实际上两者存在诸多明显差异。我国应坚持实施适度的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而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则应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