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呼吁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改造农村并进而改造社会.这一主张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在实践方面有某种近似性,如强调农民的重要性和精神上的优越性,强调青年对于农村觉醒的责任等.但是,二者在思想内涵上有着根本不同,尤其在认识农村传统、资本主义以及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原则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眼下所有关于李大钊生平的论著都认为他是在1922年2月开始参与俄国灾荒赈济会的活动,然在《救灾恤邻》档案汇刊中却明确记载,李大钊从1921年10月北京俄灾赈济会成立伊始即参加了该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他积极投入赈济俄灾活动,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机会加强与苏俄联系,培养进步青年"走俄国人的路"。  相似文献   

4.
叶艳华著《俄国早期政党研究》,是近几年来出版的有关俄国早期政党研究的颇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俄国主要政党的产生、1905年革命与俄国政党、反动时期的俄国政党、二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政党以及一党制的形成等问题,全面、深刻地阐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政党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该时期俄国各个政党和政治派别在不同革命发展阶段的表现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1917年3月列宁在从西方回国前夕撰写的有关文章中提出,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不能立即直接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但俄国无产阶级可以使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使俄国革命成为全欧洲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使西方的无产阶级起来同资本主义决战。至十月武装起义胜利以至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列宁一直持上述战略思想。列宁的《四月提纲》未提出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天才计划",只是提出了使俄国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准备阶段"的思想。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谨慎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建国 《党的文献》2018,(4):107-116
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以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的身份,选择国民党一大宣言作为文献基础,借用孙中山的话语系统,强化了《分析》的针对性与战斗力,同时也使得《分析》早期文本中的"阶级"与列宁的阶级定义有所区别。为适应中共党内同志阅读,毛泽东对《分析》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中国青年》文本。由于毛泽东当时正大力倡导"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分析》才没有重点论述工农联盟问题。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作者又在《中国青年》文本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正因为如此,《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对《分析》写作时间的标注和题解的写作都是以《中国青年》文本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领主"和"贵族"曾经是早期罗斯社会的两个统治阶层,其起源和词源伴随早期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贵族作为帝俄的统治阶层,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同时也是俄国近代知识分子和进步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寻找张西曼译《俄国共产党党纲》早期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至今尚未发现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中文本 ,二大到五大期间也未发行过《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单行本。张西曼教授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在上世纪 2 0年代解决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党纲》不能公开出版的困难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经过在国内外广泛搜寻 ,现已找到该书 1 92 2年初版本、 1 92 6年第 5版本和 1 92 7年第 6版本。  相似文献   

12.
梁姣 《世纪桥》2008,(8):65-65,74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冶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3.
倪薇 《探索》2001,3(4):7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整个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马克思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前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的决定因素.俄国和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设想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列宁学说的核心是宣告社会主义在一个落后国家的正式建立,十月革命为20世纪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型现代化的开端。列宁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精明的策略性以及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时期,列宁克服了"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对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列宁学说不是狭隘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虽然它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但绝不是只适用于俄国。21世纪列宁学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蕴含的方法论及其价值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就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作深入的研究,未能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深刻的理论,可是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途径能否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列宁着眼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俄国的社会发展途径区别于西方国家发展途径的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的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张鑫 《探索》2004,19(4):90-92
尽管国内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并视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是其例.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对这一命题虽有酝酿,但并未最终确定,同时即使在提到这一问题时也仅限于俄国,而俄国并不能代表东方.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说成是马克思有关东方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成为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的裴赞芬与石家庄学院的宋杉岐两位青年学者的合著——《李大钊与早期共产党》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该书从现代政治文明、现代政党史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上的贡献及其对早期共产党成长的作用。它既合理说明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初步尝试、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一国社会主义"与斯大林模式,以及后斯大林时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终结四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保持与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二、三、四稿和复信)》中反复强调,《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只是就西欧而言的,不能用以说明俄国问题,俄国革命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寻社会发展的途径。他说,俄国生产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农村公社吸取西方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使自己成为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基础。但从农村公社内在的二重性看,它既存在着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可能性,也存着走向灭亡的可能性,关键看能不能排除对农村公社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对俄国革命的经验反思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思考的过程中,创建了农村社会动员思想。这一思想立足于俄国的现实国情,深刻揭示和科学回答了农村社会动员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问题。纵观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民本性、创新性和务实性五大理论特征。深入分析和掌握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的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列宁农村社会动员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为我国新时代农村社会动员工作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