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09,(3):58-58
来加拿大之前,我准备了一份简历,按照在中国的习惯,我在简历里写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性别,还特意准备了很多一寸半标准照片,准备一到加拿大就发简历找工作。  相似文献   

2.
董文 《法制与社会》2011,(13):138-139
审前准备程序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所共有的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二章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简略地规定了民事诉讼中庭审前的准备程序,审理前的准备已经具有了程序上的意义。审前准备程序具有一系列功能,使其具有区别其他程序的独立价值。本文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从研究功能的角度,对审前准备程序从正功能和负功能分别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围绕价值取向发挥应有功能,实现该制度的设置目的。  相似文献   

3.
庭前准备即为开庭审理所作的准备,是指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作为案件开庭审理的必要前置工作,庭前准备在诉讼程度中的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地法院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作法。传统的审判方式中法官过分注重依赖庭前准备,为在开庭之前对案件有一个全面了解,不惜一切去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是指民事案件在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已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其程序价值日益凸现。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庭前准备的规定过于宽泛,其地位完全依附于庭审程序,庭前准备活动尚无任何程序价值。于此,传统的审判方式中,裁判法官不惜一切去进行充分的庭前准备,庭前大量调查、搜集证据,并以此为由与当事人广泛接触,极易失去中立性和公正性。鉴于此,后来轰轰烈烈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一步到庭”、“直接开庭”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庭前准备是开庭审案的必经程序。如何规范庭前准备工作、处理好庭前准备与正式开庭的关系,使庭前准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庭审活动,以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乃至办案质量和效率,许多同行都正积极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试行的《关于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的若干规定》,已将预备审制度引入民事诉讼,在探索如何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方面取得的可贵成果。笔者结合行政审判实践,参照民事诉讼的预备审制度,就行政诉讼中引入预审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规范开庭前准备工作,对提高庭前准备工作质量,进而提高开庭审判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结合《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前准备工作操作规范》,探讨规范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前准备程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更高的法律     
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一位叫做古特的德国著名儿科医生准备移居美闰,他在纽约租了一个房子住了下来,准备参加美国的国家医生考试,拿到医生营业执照以后,他就可以在美国定居并行医,从而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立法和司法现状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法官庭前预断没有被排除,控、辩双方地位严重失衡,简易审判程序设计不够合理、案件繁简分流不畅,审前准备起不到明确争点、整理证据从而为庭审集中、高效地进行提供保障作用。现行职权主义模式的审前准备程序与控、辩式庭审方式之间存在着机制冲突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应当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提高公正和效率为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模式的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9.
庭前听证程序与庭前准备程序庭前准备程序主要包括法院为主的事务性的程序和当事人参与的实体性的程序。前者法学界一般称为诉答程序,主要是为开庭审理扫清程序性障碍。后者即属于庭前听证程序。庭前听证程序包括,证据交换(证据开示)、明确诉争焦点;并视听证情况进行调解,做出撤诉、中止等裁决,签发命令启动司法调查和财产保全等程序(听证附随程序),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法院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在庭前准备阶段消化了大量的案件,尤其是民商事案件,充分证明庭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我国即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做好知识产权审判方面的准备是入世司法准备重要的一环,北京法院在这方面的准备尤其重要。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措施,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TRIPS协议的执法要求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现状 1986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将知识产权第一次列为谈判主题,并导致《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称《T…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至119条规定了法院及当事人于审理前所进行的准备活动,但是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审前准备程序,而且审前准备活动也不存在程序上的法律效力。本文为叙述方便,暂将其界定为审前准备程序,以便与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联邦规则》)中规定的审前准备程序做一简略比较。一、诉答程序在美国,诉答程序(thepleadingprocess)是对抗制诉讼程序的第一阶段,它与发现程序等一起,构成美国民事诉讼的审前程序(pretrialprocedure)。它由原告的起诉和被…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受理民事诉讼以后,在开庭审理之前,为保证审理的顺利进行和案件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法官需要预先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我国民事诉讼法称之为“审理前的准备”.并将其作为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一个必经阶段和法定程序专门作了规定。 一、庭前准备程序的当前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最终裁判结果的作出,均须以证据作为根据。故此证据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证据在民事诉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民事诉讼将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一项“核心…  相似文献   

13.
让工资飞吧     
姗姗准备到淘宝上买那款印有“我要加工资”的搪瓷杯,这款复古的“加工资”杯具最近在白领群中很流行,一个淘宝网店最近一个月要卖掉近1000个。姗姗准备拿着它天天在老板面前晃悠。  相似文献   

14.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委派周恩来赴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15.
王青松 《特区法坛》2003,(78):33-34,38
近年来,在民事诉讼研究领域,庭前准备程序的独立程序理念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庭前准备程序创新瓶颈的举证时限制度更是备受青睐。举证时限制度,质言之,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应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交全部的证据材料,逾期法院不再接受该证据材料并不进行质证、认证活动的诉讼期间制  相似文献   

16.
天山网讯(记者赵世彪通讯员白雷晴报道)春节即将来临,人们都忙着购置年货,为亲朋好友准备礼物,住在乌市幸福路的李女士,却为家人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份公证声明书。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犯罪预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峡两岸犯罪预备的比较研究陈一榕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一个预谋性质的犯罪,行为人在产生犯意后,通常要先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以期犯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臻于完成,这个阶段即犯罪预备阶段,而犯罪人为实施犯罪从事的这种准备活动即犯罪预备活动。犯罪预备活动已经开...  相似文献   

18.
论准备程序     
论准备程序□王福华陈秀英一、准备程序概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以充分的辩论权,是排除法院恣意裁决,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虽然明确了辩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流于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对于当事人在开庭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必须作好加入WTO的法律方面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WTO是一套只有充分熟悉和掌握才能被有效利用的规则体系,提出了政府与企业协同行动的重要性, 指出了我国在法律准备方面的不足, 并针对我们在政府与企业协调和法律准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11,(3):F0003-F0003
浓淡二重奏,纯情一样心。《枫声》体现父女俩在认识世界中平等交流的幸福感和相互激励。历史也许不会为青年准备未来,却为未来准备了青年。我欣慰地发现那些被称为“80后”的年轻人“突然”长大了。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它可以在岁月流逝中沉淀成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