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穿警服     
初穿警服邵秉威孩提时便梦想着当一名警察,长大后,真的穿上了警服,圆了童年的梦.十几年过去了,渐渐地觉着进入了老警察的行列,在同形形色色的罪犯打交道中,饱尝了警察这一行当的酸甜苦辣,而最难忘的是我初穿警服时办过的一个小案子。那是刚被分配到派出所工作的第...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出版的浙江省《现代金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有个亭旁镇,那里的派出所有一条规定:凡是案子在半年内破不了,民警就得亲自上门去道歉。‘说这句对不起也是有原因的。’亭旁镇派出所教导员王政坚时记者说,三年前他刚来这个派出所时,当地群众对派出所的满意率才80%。民警在作了一番调查后发现:群众不满意是因为一些陈案未破而且老是没回音。就这样,一条浙江省内前所未有的规定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正>看过那条短信,老刘就已经确信,这起案子是内外勾结做的案。老刘名叫刘建平,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胡家庙派出所民警。从1981年当警察算起,老刘先后呆过三个派出所,多数时候都在干刑警,没当过一官半职。可是,如果我们回头看看  相似文献   

4.
绝活     
本以为这起案子绝对是个望山跑死马的活儿。案子太小,两名外地农民在菜市场里捡破烂,捡着捡着“捡”来几辆脚蹬三轮车,定个治安案件足可以,可这类案子没有当场抓住,嫌疑人就是个死不承认。只有走取旁证的曲折之路,漫长冗杂。派出所治安民警每人手里有着四五起案子,谁也没精力去搞。社区民警老刘捡起了它。到嫌疑人“家里”扑了个空,老刘从那绷着布满小洞的塑料薄膜的窗户里打量了好一会儿充其量是个窝棚的地方,才见女主人蓬头垢面地从远处的垃圾场回来,老刘便迎了上去,女人也没多问什么,毫无顾忌地将手上的油垢在衣角上揩了揩,…  相似文献   

5.
<正>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管辖汉口江滩,每天110接处警60%以上都是各类纠纷,年均纠纷总量超过800起。纠纷虽小,却关乎稳定。近年来,我坚持"群众无小事"、"纠纷非小事"的理念,耐心细致地处理好每件纠纷,定争止纷,总结出纠纷调解处理七法。  相似文献   

6.
高晶晶  刘阳 《人民公安》2012,(14):46-47
推倒一堵墙 近日,当你走进江苏公安边防总队连云港边防支队柘汪边防派出所营院,就会发现门口有了变化。原来这个所将办证大厅前移到门口。为什么把办证室迁到门口?派出所高高的玻璃墙将民警与办事群众隔开。群众来办事时,需要对着玻璃墙下方的小窗口说话,户口簿、船舶边防登记簿等也需要从小窗口递给民警。一边是墙内的办证民警,一边是弯着腰询问,将耳朵贴在小窗口听回音的群众。  相似文献   

7.
<正>一、基本事例情况2010年8月6日11时13分,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某商店有人打架。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将涉嫌殴打他人的违法嫌疑人李某(女,59岁,文盲)传唤至派出所进行询问。(一)调查走访,用证据说理  相似文献   

8.
自杀式讨薪行为是一种底层的不"体面"、不"正规"、不合法的纠纷解决方式。民间纠纷的当事人常常以扩大纠纷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这类含有暴力因素或有危害公共秩序之虞的因素的民间纠纷,成为当前派出所日常工作的一个主要项目。民警在这类案件中的功能,主要是充当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控制者、缓冲者、疏导者、协调者的角色。派出所的民间纠纷解决权,是底层大众解纷需求的产物,以此为核心的派出所调解机制的实践反映了底层解纷机制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审讯成为侦查工作的难点后,加强审讯说理研究很有必要。在论述审讯说理技巧时,需要对审讯说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审讯说理分为批驳式与确立式说理,单面与双面说理,归纳式与类比式说理,侦查人员与其他人说理,口头、书面与视听说理几类。无论哪种类型的审讯说理都必须符合说理的一般规律,即要求审讯说理要把握说理的逻辑、信用、情绪三个要素,在审讯说理中溶入法律、政策、事实等要素,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有的放矢、把握关键性问题、避免逻辑性谬误、调控情绪、保持语调低沉明朗、根据情形调节语速、保持适中的音量、配合身体语言、戒掉口头禅等是审讯说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0.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大力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派出所"活动的热潮中,一颗又一颗光彩夺目的爱民新星冉冉升起,在这些闪亮的新星中,有一颗便是浠水县公安局竹瓦派出所所长李少明。他用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歌。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抓起李少明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湖北省人民警察学校。自1991年起,先后担任浠水县公安局竹瓦派出所副所长、松山派出所所长。1997年初,出任竹瓦派出所所长。竹瓦是浠水县西北部的一个大镇,与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隔巴水河相望,106国道和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按说,地理上的优势,交通上的便利,当能为竹瓦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事与愿违,一个时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20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男子报警称.自己是“逃犯”要自首,现在洛南新区开元路与翠园路交叉口,希望警方赶快来人把自己带走。然而.当民警赶到现场将其带回派出所询问时,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3.
奔波了一天,余晖绕青山之时,我终于到了屯溪——黄山市政府所在地,一个清秀而古老的小山城,她坐落在黄山脚下,依偎于新安江畔,恬静而悠远。真是人杰地灵!我感慨着来到市公安局递上介绍信,说我要采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屯光派出所所长胡松伶,他们说“拼命三郎”已经调到老街派出所了,“拼命三郎”一词让我立马来了兴趣,他们就说这个人办案子不要命,工作起来不要命,脑子里没有家的概念,黑道、白道都这么叫他,我说那就赶快去老街派出所吧,于是他们就帮我联系,那边说胡松伶办案子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的心一凉,难不成大老远的来一趟,还…  相似文献   

14.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0):4-7
“这个案子不能旁听,审理是不公开的!”在北京某区级法院的门口,当记者把身份证递过去希望换取一张旁听证时,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为什么不能旁听?”记者问。“这个案子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所以审判过程不公开,除非你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或是被当事人允许,才可以进去。”工作人员解释道。“那结果呢!我也不能知道吗?”“审判结果当然是公开的,到时候你可以过来听,不过什么时候宣判,就要等法院的通知了。”隐私这个敏感的话题,在崇尚法治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渐渐从避而不谈,到积极主动要求保护。许多人已经拿起了法律…  相似文献   

15.
一场官司,打了13年没有结果。诉讼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法律可以解决纠纷,但是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当你遭遇纠纷想通过起诉维权时,请你权衡一下诉讼的风险。以免你的诉讼陷入迷局……  相似文献   

16.
当过派出所民警的人,一定经历过那种平常又琐碎的文字工作,一个字——繁!这项必不可免的分内之事你一定不会忘,那就是“做材料”。众多的纠纷材料,案件材料……都要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录口供的形式做出来,要有前因后果,思想斗争,悔改心态,有的简直是整个一违法犯罪回忆录。 学作文时,同学写了一篇游记,内容为“……星期天我要爸  相似文献   

17.
案子(小说)易凡张三失踪了。凡是张三能去的地方,乡长都派人查找了,还是没有张三的消息。只是在江边,捡到一只张三的破皮鞋。乡长提着破皮鞋,凝视着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倏地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报案。乡派出所立了案。所长心中疑团如絮;张三是死是活?死则尸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治安调解是现代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安派出所治安调解作为派出所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消解、弱化了大量的纠纷矛盾。但实践中,由于对治安调解立法、认识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治安调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从法律制度、执法过程、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界岭派出所的万所长打电话到刑警队来,说他们辖区内发了盗案,一位村文书向村民收集的7800元电网整改款不翼而飞。我问万所长现场怎么样,他说保护得还算可以。 这就很好。 队里派了警犬员小关带着他的“虎子”和我一同去协助派出所破案。我们先到派出所,听所里介绍了有关案情。未了,万所长说,失主老苏原来一直干村治保主任,在工作中和派出所合作得很好,这次一定要想办法帮他把案子破掉。万所长的话既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110期待新生     
1月10日,是全国110宣传日,浙江《现代金报》的一则报道格外引人关注,这天,嘉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悄然摘下了“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标语牌。对此,舆论议论纷纷,怅然若失。110最早设在刑侦部门的报警电话,功能单一,不为人熟知,1990年左右,漳州公安机关提出来“四有四必”的口号。那时人们还是比较“怕”警察的,在街上发生纠纷时,一句“到派出所去解决”就可以使胡搅蛮缠者知难而退,一般人提起警察是敬而远之。这种情况下,提出“有困难找警察”、“四有四必”等口号并付之行动,人们发现警察不是生、冷、硬的代名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