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82年12月21日,我们在张楼公社食品经营处剖检一头严重感染囊尾蚴的猪,发现猪体各部肌肉、心脏的外部和心室、心房内部有很多囊尾蚴寄生,并在直肠周围的脂肪上也有寄生,特别是在皮下脂肪内亦见到有囊尾蚴寄生,这是书刊中没有记载的寄生部位。  相似文献   

2.
弓形体病是由一种龚地弓形体(Toxoplarma gondii)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虫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家畜、禽类及一些野生的温血脊椎动物和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在美国和德国于1952年首先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6年后许多国家亦相继有本病的报告。在我国,最早在福建曾于猫、兔、猪及豚鼠体内发现了弓形体。1977年8月,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及上海市乳肉管理所病畜化制站由病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3.
人和公社有11个大队,59个生产队,2,702户,16,450人,85,600亩耕地;现有生猪11,000头,马、骤、驴1,579匹,牛696头。1976年4月开始在全公社实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全公社集体、机关单位饲养的猪、马、牛和社员养的猪一律参加合作防治,每年按养畜种类和头数由公社收取一定数量的防治费;对参加合作防治的大牲畜和生猪实行包防疫、包治疗、包骟割;对治疗无效,病猪死亡时,给予适当的补助。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发生猪结核病。綦江县北渡公社社员反映,70年杀年猪时,发现有的猪满肚腹长起“疙瘩”,说是猪生“瘤子”。由于病初没有得到确诊,以至疫病蔓延很快。据71年8月不完全统计,綦江、北碚、巴县等地有21个公社发现此病,病猪5000余头。綦江地区本病流行更为严重,仅该县北渡、新桥、万兴等7个公社、81个大队的调查,有58个大队发现此病,病猪3,599头,为生猪总头数42,371头的8.94%;死亡241头,  相似文献   

5.
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多发于火鸡雏和鸡雏。我们使用国产新药特效抗滴灵对患黑头病的11000只火鸡雏、500只成年火鸡及8700多只蛋鸡进行试验治疗,获得显著效果,并与痢特灵、尼他砷进行了疗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组织滴虫病的治疗药物筛选何维春,贾文发张岚峰于春惠(吉林省农业学校吉林市132107)(九站兽医站)(吉林师范学院)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多发于火鸡雏和鸡雏。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  相似文献   

7.
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 suis)通称“猪心丝虫”。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先后报告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成虫寄生于心脏等器官的淋巴管中,常在心外膜形成丝虫性内芽肿结节。某地为猪浆膜丝虫病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在40%以上。笔者在该地的屠宰检验中于腹腔淋巴结中发现了猪浆膜丝虫的微丝蚴及由该虫引起的淋巴结病变,前人没有报道。特将发现经过、病理变化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脂螨病     
猪脂螨又叫蠕形螨或猪毛囊虫,寄生于猪的皮脂腺或毛囊内,也有寄生于淋巴结的报道。它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宿主身上进行。本病的发生系因健畜与患畜或被患畜污染的物体接触而引起。据资料介绍,感染轻微者对猪生长无多大影响,较严重者引起猪发生皮脂腺炎或毛囊  相似文献   

9.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agridis)寄生于禽的盲肠和肝引起的,对火鸡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组织滴虫病在一些养殖场暴发流行,用常用药物已难以控制。为此,我们选用迪美唑进行了预防和治疗试...  相似文献   

10.
猪焦虫在云南省首次发现,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调查,本病于1978年7月发现于耿马县猛撒公社向塘生产队。至1982年已在我县4个公社16个大队的34个村寨相继发生和蔓延。流行呈地方性,且多发生于半山区放牧猪群。放牧坡地生长着矮丛灌木林和高山深箐相连,山上野猪、狼、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众多,自然疫源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鸭毛滴虫(Trichomonas anatis)系多鞭毛的一种肠道原虫,由Kotlan于1923年首次发现,我国至今尚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5年7月份分别在两个鸭场发生病毒性肝炎的病鸭体内发现大量鸭毛滴虫,现以其中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是由于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或猪囊虫)寄生在猪或人体的各部肌肉(横纹肌、心肌、隔肌和舌肌)组织内,有时还可寄生在脑子里,所引起的疾病。野猪、狗、猫等动物也能感染猪囊虫。所以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病。猪带绦虫病是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引起的疾病。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的终末宿主,同时又是它的中间宿主。猪带绦虫病患者是猪囊虫病的传染源。由于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在人畜中间循环感  相似文献   

13.
猪三色伊蝇蛆病在我县发现已有八年历史。1973年首先发现于我县的麾村公社,以后又在砖桥、高汉、吴桥、果园场、锦西、邵伯等公社陆续发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危害越来越重。1978年我们从猪体及其卧地松土内捉了部份幼虫(蝇蛆)和蛹,送江苏农学院培养,羽化出的成虫(蝇)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三色伊蝇。其幼虫所致疾病为三色伊蝇蛆病。现将几年来的有关调查研究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姜片虫病是人、猪共患的吸虫类寄生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如浙江、广东、江西等省都有人、猪共患的流行区存在,造成严重的损失。我省已证实人、猪姜片虫流行区为莆田县江口公社。1964年据卫生部门调查,东蔡等三个大队人的感染率在50.58~83.1%之间,猪的感染率在45~86.6%之间。查明当地有三种平卷螺均可作为姜片虫的中间宿主。猪姜片虫病的流行在我省各地都有,危害性也很大,如1957年长乐县农场调查,该场一般猪饲养十一个月,体  相似文献   

15.
不孕症是母猪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这种病不仅直接影响生猪的繁殖,影响猪只数量的增加,还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减少集体和社员的经济收益。这是当前大养特养其猪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据1976年桐梓县岔水、花秋、娄山关三个公社调查统计,集体和社员共养母猪1,077头,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母猪不孕症即达195头,占母猪总数的18.11%。个别如燎原公社水井大队第三生产队共养母猪12头,不孕母猪即达7头,占母猪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从长春地区腹泻仔猪结肠中分离到的1株毛滴虫进行了形态观察,并采用PCR扩增该毛滴虫的5.8SrRNA基因,测序后与国外已报道的三毛滴虫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并应用DNAStar软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形态观察表明分离的毛滴虫为猪三毛滴虫。猪三毛滴虫长春分离株5.8SrRNA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三毛滴虫高度同源。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猪三毛滴虫5.8SrRNA(序列号U85966.1),牛胎儿三毛滴虫5.8SrRNA(序列号U85967.1,AF339736.1,AF466749.1,AF466750.1,AF466751.1)和T.mobiliensis5.8SrRNA(序列号U86612.1)同属于一个亚群,但与另1株猪三毛滴虫5.8SrRNA(序列号AY349190.1)亲缘关系较远。形态观察和5.8SrRNA基因分析表明,从长春地区分离的猪毛滴虫为猪三毛滴虫。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每到干旱的夏、秋季节湖水下降后,本地鸭群中常发生麻痹症成批死亡。如高楼公社利民大队集体养的鸭1978年7月份死亡近1000多只,昭阳公社薛河大队集体鸭1979年7月份死亡600多只,1980年8月份留庄公社马口大队社员养的鸭死亡近2000只,1981年7~8月鲁桥公社兽医站和该社新民队社员养鸭又突然发病,出现典型的运动中枢麻痹症状,并大批死亡。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初步诊断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张全成(江苏省洪泽县畜牧兽医站223100)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鸡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agridis)寄生于鸡肝、盲肠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以盲肠出血、溃疡,肝表面坏死为主要特征。笔者在门诊上...  相似文献   

19.
猪囊尾蚴是寄生于人体的带科有钩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则是寄生于犬、狼等动物的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两病的流行范围都很广泛,危害性较大,长期以来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 猪囊尾蚴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猪,也寄生于人。猪是其中间宿主,而人既是其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本病可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造成死亡。患有囊尾蚴的病猪,轻者需进行无害处理,重者则需销毁,平均以每头猪损失35元计算,流行省份一年损失即达千万元以上,全国累计,每年几达亿元之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济经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囊虫病的简易诊断方法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等动物的肌肉和其他组织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不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而且威胁着人的健康,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该病的诊断方法较多,但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视、听、触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