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21年,蔡英文当局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行"台独"路线,并图谋"以武谋独"。2月9日,蔡英文在"国安"高层会议声称,"台海的和平稳定,已经从两岸关系的范畴,提升到印太区域,甚至是全球的焦点",叫嚷"台湾一贯的立场,就是遇到压力不屈服""我们会持续提升自身防卫战力,来因应各种新形态军事作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两岸交流     
《台声》2004,(12):8-9
萧万长: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 两岸应共存共荣 台声讯 台"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11月17日下午在云林县专题演讲时强调,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很重要,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这是现实,台湾应有效率规划、整合以提升竞争力,让台湾与大陆共存共荣。 据台湾媒体报道,萧万长是应云林县工策会、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1)
正5月20日是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职之日,不只大陆和美国及海内外华人关心蔡英文新当局两岸关系的走向,全球的新闻媒体也对台湾新领导人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密切注意,因两岸关系的好坏牵系着西太平洋稳定和安全。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就如同大家所预期的没有提起"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也没有提到"一中",而是绕了一大圈,从她的演说中提到"尊重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由于民进党"台独党纲"和"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把持,在蔡英文1月16日当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并就两岸关系与对台政策发表重要谈话。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发表长篇讲话。台湾舆论及各界对此高度关注,认为讲话"清楚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与立场",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号,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7)
<正>3月29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回应了两岸媒体关注的诸多问题。正确认知两岸关系性质才谈得上改善和发展日前,台湾对外交往部门说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而台湾陆委会的负责人也说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两岸协议不是"国际协议"。对此,马晓光回应称,两岸关系的性质是明确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国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马晓光强调: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21)
正近日,台湾"司法院长"被提名人许宗力在"立法院"公开鼓吹"两国论",表示两岸关系类似于东西德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引发岛内外轩然大波。这是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其当局要员首度公开主张"两国论",言论直接冲撞两岸关系底线。两岸关系与东西德关系有本质不同,许宗力的言论是在朝"特殊两国"的方向去舆论民众,会让已经陷入"冷对抗"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自"5·20"新当局上台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7.
正7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时发表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明确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展现了党中央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的战略自信与战略定力,对指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团结两岸同胞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7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发表长篇讲话,为正经受风浪考验的两岸关系巨轮把舵定向。"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两岸关系现实的洞察,更展现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坚持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战略自信。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局动荡不安,国、民两党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党内初选竞争激烈;蔡英文为追求连任,大打"台独"牌,不断恶化两岸关系;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很多动作,如军方"强势出击",宣称要派巡洋舰进入台湾海峡,美国会议员抛出"台湾保证法"草案要提升美台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3)
正热点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经济政策在两岸关系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台湾民进党新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该政策打出的旗号是通过结构转型战略,要让台湾经济"脱胎换骨",手法是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当局负责人蔡英文近日已正式核定"新南向政策办公室"的设置要点,千呼万唤之下,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0)
<正>摘编自5月6日台湾《联合报》对于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团赴大陆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批评其提到两岸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争取"国际空间",会使两岸关系越走越窄。蔡英文似乎忘了,两岸关系之所以越走越窄,民进党才是主要的"贡献者"。蔡英文担心两岸关系"变窄",虽然传达出两岸关系需用心经营和开拓,才会有正向而开阔的发展,但问题在于,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的角色,历来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1)
<正>蔡英文当局自去年5月上台后,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日趋复杂严峻,两岸关系重新动荡的风险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蔡英文当局在岛内加紧推动所谓"柔性台独",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并在国际场合冲撞"一个中国"原则,这反而压缩了台湾的所谓"国际空间"。综观蔡英文当局上台一年来的施政表现,可用"乏善可陈"一词形容。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蔡英文发表就职演说,带着"一党独大"的民进党"完全执政",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彻底翻转。蔡英文就职演说长达6000字,但攸关台湾经济发展与前途命运的两岸议题却被放在所谓区域和平稳定之后,只有区区不到400字。尽管这篇演说调动了民进党不少智囊高参挖空心思、精心准备,并被其幕僚称为"已释出最大善意",但面对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是不是承认"九二共识",演说着实令人失望。演说刻意回避"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舆论普遍认为,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关乎两岸关系发展方向,是检验蔡英文就职演说的核心指标。本刊特约大陆知名台湾问题专家,从多角度对蔡英文演说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15)
正@台声杂志本期话题#习近平会见连战一行提出四个"坚定不移"#7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就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表重要讲话,穿透历史、指点当世,拨开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迷雾,道出了两岸和平统一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大势",给处于关键节点、面临复杂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8)
正摘编自8月26日香港《大公报》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两岸经贸往来也越发趋冷,台湾经济可谓雪上加霜。据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为807亿美元,同比下降近一成。除了全球经济疲软、两岸贸易结构转型等原因外,岛内政党轮替带来的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对两岸贸易投资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因为"5·20"民进党上台后,6月两岸经贸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超过19%。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对外投资地区、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游客来源地以及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两岸关系陷入低迷,甚至倒退,势必影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第一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台湾同胞期待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红利",同时也认识到,应更加珍惜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是台湾政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4)
正摘编自1月18日台湾《经济日报》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又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位,取得完全执政的机会。蔡英文曾任台湾陆委会主委、"行政院副院长",也经历过两次选举失败的经验,深知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期待,因此,在竞选政见中特别承诺,将维持两岸关系现状,避免挑衅大陆。不过,大陆是否愿意埋单仍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当局不顾台湾舆论的谴责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加紧推动举办"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使两岸关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推动"公投"是陈水扁当局以"公投"方式谋求改变祖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3)
<正>新媒体(New Media)在台湾政治场域起大规模的作用,可以追溯到2012年"反媒体垄断运动",其后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而起的"白衫军运动"发挥关键的动员作用。新媒体对于台湾青年所发挥的政治动员效果,最为明显的是2014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及当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由于这几场运动与选举结果都涉及两岸关系发展,因此新媒体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