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F0004-F0004
鄂木斯克州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隶属俄联邦西伯利亚联邦区。西北与秋明州接壤,东面与托木斯克州和新西伯利亚州交界,南面是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界线。从鄂木斯克到莫斯科的距离为2555公里。州面积为14.11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的0.8%),全州人口为210多万,其中城市人口140万。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7人行政中心在鄂木斯克市。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研究》2010,(1):F0004-F0004
克麦罗沃州是俄联邦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组成部分。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的0.6%。该州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东南部,东经84°30~89°30’,北纬52°05’~56°50’。主要位于库兹涅茨克盆地,沿着它的边缘是萨拉伊尔斯克低山脉和库兹涅茨克山脉,在它的南部是戈尔诺-绍林山脉,北部同托木斯克州毗邻,南部同阿尔泰共和国和阿尔泰边疆区相接,西部是新西伯利亚州,东部是哈卡斯共和国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2):F0004-F0004
新西伯利亚州是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面积17.82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大部分土地位于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东部与萨彦岭相连。该州北部与托木斯克州接界,东部与克麦罗沃州相邻,西部与鄂木斯克州毗连,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阿尔泰边疆区和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642公里,南北长444公里。2003年共有居民267万人。首府新西伯利亚市位于东经82°55’、北纬55°2’,距莫斯科3191公里。该州成立于1937年9月28日。现有40个区、14个城市、19个城镇、427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研究》2010,(2):F0004-F0004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位于秋明州境内的北部,面积75.03万平方公里,占秋明州面积的52%,占俄罗斯总面积的4.4%。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极北地带。地域的50%在北极圈内,包括别雷岛、奥列尼岛、绍卡利斯基岛等,以及亚马尔半岛和格达半岛。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研究》2009,(2):F0004-F0004
阿尔泰边疆区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东南部,面积16.79万平方公里,边疆区东部和南部是阿尔泰-萨彦斯克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区。区内河流有鄂毕河、比亚河等大小河流17000条,40%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500公里以上河流有3条。边疆区西面和南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新西伯利亚州和克麦罗沃州交界,东南毗邻阿尔泰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研究》2008,(6):F0004-F0004
秋明州是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该州成立于1944年8月14日。在秋明州联邦主体区域内还有亚马尔一涅涅茨自治区和汉特一曼西自治区两个联邦主体。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社会层次、收入水平各异。秋明州面积(不包括自治区)为16.16万平方公里。秋明州最大城市是州行政中心秋明市,其他大城市有:托博尔斯克、亚卢托罗夫斯克。2003年秋明州总人口为134.19万人。  相似文献   

7.
伊尔库次克州属俄联邦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位于安加拉河、勒拿河和下通古斯卡河上游流域、东西伯利亚南部,面积为76.79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的4.5%)。从伊尔库次克到莫斯科的距离为5042公里。该州人口为279.52万人(占俄人口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人,居民的平均年龄为33.  相似文献   

8.
高振芝 《西伯利亚研究》2005,32(2):F004-F004
深入太平洋西北部海域中的堪察加半岛及附近岛屿共同组成了俄联邦远东联邦区的一个行政单位——堪察加州。该州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三面环海、地形狭长,火山活动造就众多的湖泊、温泉、地热等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远东地区旅游胜地。该州总面积17.08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面积的1%。1956年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该州人口总数35.88万人,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研究》2009,(3):F0004-F0004
阿尔泰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西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山地,东邻特瓦共和国,南与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接壤,北与克麦罗沃州搭界,西北是阿尔泰边疆区,面积9.2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0.29万人。首府戈尔诺一阿尔泰斯克距首都莫斯科3641公里。  相似文献   

10.
阿穆尔州位于北纬55°33′东经127°50′,地处俄罗斯东南部,在斯塔诺沃伊山脉之南和阿穆尔河(黑龙江)北面。领土面积为36.37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总面积的2.1 3%。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830103人。阿穆尔州成立于1932年lO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西西伯利亚的汉特-曼西自治区在苏联及俄联邦石油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资源开发在给该地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当地汉特人、曼西人的传统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对此做出反应。土著民族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任何国家和地区在进行石油资源开发等社会生产活动时都应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是由89个主体(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苏联解体前,俄联邦主体的分离主义就已露头;苏联解体后,分离主义迅即蔓延,并已威胁到俄联邦的完整和统一。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今年第2期载文承认,俄联邦“由车臣至卡累利阿—鞑靼斯坦—巴什科尔特斯坦—雅库特—布里雅特的崩溃轴心已清晰可见”。本文拟就有关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西伯利亚州政治体制的典型特征是总统制共和国与苏维埃共和国的特征混合存在。苏联时期的一些政治原则继续被采用,允许行政长官对新西伯利亚州较大的行政区(区和州辖市)实施行政监督和管理。在这些行政区由区域国家政权机构而不是地方自治机构实施行政管理。州行政中心—新西伯利亚市享有行政和立法方面的自主权,它是州辖市中惟一一个建立了发达的地方自治制度的城市。其他地方自治机构都建立在州基层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超党派性”是公共权力领导者的典型政治特征,这种“超党派性”能够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随机应变。以俄联邦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政治势力在新西伯利亚州居于主导地位,1999年底之前,新西伯利亚州被列入俄罗斯的“红色地区”。左翼和民族主义政治观念在新西伯利亚州深入人心,但选民的政治倾向正在慢慢向中派政治立场转变。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新军事学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5日,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关于批准俄联邦军事学说(以下简称军事学说)的第146号总统令,同时宣布废除2000年2月21日由俄联邦代总统普京签署的旧版俄联邦军事学说,标志着俄罗斯新军事学说正式出台。这部并不算长的新军事学说以军事理论原则为基础,在对俄联邦面临的军事危险和军事威胁进行分析后,详细阐述和列举了俄联邦的军事政策及国防的军事经济保障。作为引导今后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军事力量发展走向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11月到1991年,在俄联邦先后有6个自由经济区条例草案正式公布.1992年6月4日,俄联邦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经济区”的命令.由此可见,俄联邦  相似文献   

16.
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形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俄国统治西伯利亚主要依靠的力量。由于西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其军队的管理机构、数量、等级、兵种、招募等方面与欧俄地区不同。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按照西方建制创立了新型的正规军,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独联体或俄联邦的标准,就是经独联体或俄联邦的标准化机构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的独联体跨国标准都是逐步由前苏联标准转化而来,还有一部分是由国际标准"修改"后转化的标准。俄联邦的国家标准是俄罗斯联邦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大体上有10000多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俄联邦打击生态犯罪特别是非法砍伐森林的刑事犯罪的力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俄联邦刑法典》在立法层面上对该犯罪设置的法定量刑过轻,另一方面是在法律适用层面上缺乏更为明确的划定。未来,俄联邦应在法律层面加大打击非法砍伐森林的力度,并采用更为先进的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是冷战后俄联邦关于运用现有的资源和潜力,抵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生态、信息等领域的内外威胁,保障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理论.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是对俄传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以俄联邦国家安全政策为载体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透视,剖析了俄传统安全思想中三大重要理论--地缘政治论、军事实力论、集体安全思想对当今俄内外政策的影响,同时对这三大因素在俄罗斯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是由89个主体(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和130余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57个主体名称不含有任何民族成分,32个主体名称含有民族成分,它们中只有10个主体主要民族占明显优势。俄联邦的构成表明,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和联邦体制建设以及民族关系调整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