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博 《法律与生活》2011,(21):54-55
在如今的品牌时代,消费者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商家品牌的辨别和选择。可是,加盟店频频出事、真假难辨,让消费者心生畏惧。加盟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旦加盟店坑人,消费者该找谁呢?如此混乱的加盟市场该如何规范呢?  相似文献   

2.
王吉万 《法人》2009,(11):86-86
品牌是有生命力的,品牌要成长。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金融危机中,在市场产品大量过剩的今天,品牌的个性和魅力愈加显现。  相似文献   

3.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6,(3A):39-55
从安防制造,到安防创造,再到安防品牌,在这块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总有一些安防品牌赢得用户的尊敬,总有一些故事激励着安防的创新,总有一种力量推动安防的进步,安防品牌,影响安防,影响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琪蕾 《刑警与科技》2006,(3A):66-67
难以满足发达市场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在国内形成的品牌价值无法复制到国外。缺乏有效的战略性品牌管理,成为弱势地区品牌向国际强势品牌迈进的三道坎。[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国内安防企业为打造民族安防品牌,可以说不遗余力。其间涌现出了一批批品牌精英,使中国安防市场形成了坚实有力的“中国系品牌”阵营,这些品牌成为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中坚力量,使国产安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成为我国安防业的骄傲。这些优秀品牌,无疑将成为中国安防品牌走向世界、屹立世界品牌之林的希望!那么,这些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都有哪些经验?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为此,本刊特邀请部分知名安防企业的老总,请他们结合自已的实践和经验,畅谈对品牌的认识。希望对广大安防企业的品牌建设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闫燕 《刑警与科技》2005,(9A):40-4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安防产品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中国的安防市场容量又相当可观,并且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相关人士估计,目前的安防市场容量已达千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国际知名厂商陆续登陆中国,希望在中国安防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之际为自己攫取“几桶金”。然而,中国本土的安防企业众多,其竞争力也不容忽视,但无序盲目竞争的现状,给外商创造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机会,于是出现了外商与中国知名企业强强联手的现象。如此的强强联手将对中国的安防产业以及中国的安防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民族企业将如何发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品牌;面对国外安防企业强有力的品牌冲撞,中国的民族品牌又将如何在国际市场抢占席位?  相似文献   

7.
王辉耀 《法人》2008,(9):84-84
可以信赖的品牌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信息之上,并富有技巧地传达给目标市场,这个技巧也许是扬长避短,但肯定不是欺、骗、蒙、诈  相似文献   

8.
五大“品牌系”成市场主导 目前在中国安防市场,蜂拥着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几百个国外品牌。但通过调查发现,真正的外资安防品牌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多。市场上有许多所谓的国外品牌,并非来自国外,而是国内企业为了迎合早期市场上某些客户的“崇洋”心理而“包装”出来的“洋品牌”。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09,(15):F0004-F0004
山西百家老根酒业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6年百家老根获得汾酒品牌前三强殊荣,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山西市场扩大至河南、河北,内蒙、甘肃、陕西、海南、福建、江苏等省(区)。  相似文献   

10.
在持续两年多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冷静”下来。在不少自主品牌增长乏力时.进口品牌特别是豪华车品牌正稳健增长.在整体汽车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增大。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量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同时,超标购车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豪华公务车”更是频频被媒体和网友曝光。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4,(9):17-17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步进入了品牌竞争的年代。在市场各种不能预料的变数面前,成熟品牌的承受力和应变力成为了最大的竞争力。在今年车市的剧烈震荡中,历经市场多年打磨的上海大众帕萨特就充分展示了其成熟品牌的魅力。尽管五、六月份帕萨特也一度受到整体气候不佳的影响而遭遇市场淡季,但随着车市的回暖,帕萨特彰显了其品牌力量,市场反攻迅速,七月销量稳步上升,大有收复山河之势。  相似文献   

12.
代颂娥 《刑警与科技》2005,22(12A):91-93
中国安防企业队伍和实力在不断壮大,走出国门已是大势所趋。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的中国安防产业应该如何应对国外的市场环境?走出去的品牌究竟是应该单一还是应该多元化?或者是应该根据情况因企制宜?笔者就此采访了品牌营销方面的几位专家学者。希望通过这些专家对TCL的点评,给已经或正在准备走出国门的安防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时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3,(16):54-54
利用商标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品牌产品、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对于发展民营经济、品牌兴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阳原县工商局积极推进品牌战略,鼓励特色产业发展,为商标之“船”扬帆提速.鼓劲加油。  相似文献   

14.
阮加文 《法人》2011,(2):40-53
如果没有这些公司,公众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每年总有一些企业甚至是受人尊敬的一些全球性品牌,也会犯下那些低级错误?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却无法知道其自身面临的真正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背景:贴牌厂家加工国外知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只为获取微薄的加工费。贴牌生产在技术上、市场上完全依赖于品牌企业,在市场交易中毫无主动权可言。为了利润,贴牌厂家对上(品牌企业或外贸公司)有求必应,对下(企业员工)压榨,将生产压力转移到劳动者身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品牌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根据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给自己的品牌规定一定的市场地位,树立起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特色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偏爱和需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四次品牌创立高潮期,一大批深受国人喜爱的品牌一度风靡全国。这些老品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赢得无数忠实的消费者,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留下美好的时代记忆。近年来,由于体制机制限制、缺乏市场灵活性、产品创新性不足等原因,很多知名老品牌逐步退出市场。以中华老字号为例,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商务部认定的全国1128家中华老字号,仅有不足10%的品牌仍活跃在市场上,很多知名的老字号品牌都被搁置或已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刑警与科技》2008,(16):119-119
2007年有关方面公布了两组数据:一是中国GDP总量排名全球第四、出口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100强中却无一席之地。二是中国品牌总数已达170万个,年增长数以几十万计,然而它们的平均市场寿命不足两年。  相似文献   

19.
余大伟 《法人》2009,(9):66-67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全球市场的征途中,遭遇着一个又一个商标与品牌被抢注的暗礁。如何在此过程中有效保护商标和品牌,成为中国企业近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华平 《法人》2008,(11):62-63
现阶段的王老吉是孤单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单一品牌统领一个品类市场是相当脆弱的,这个时候,王老吉也需要竞争对手和竞争伙伴,来推动这个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