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12,38(1):115-119
鬼主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号,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鬼神崇拜的产物。鬼主制度在西南乌蛮系统部落普遍推行,是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历史上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小鬼主与唐宋王朝的朝贡关系,有助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史籍记载有宋太祖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断绝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之说,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认为:终宋一代,内地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贸易来往频繁,其中市马贸易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宋代设置在四川、广西两地的市马场的数量、起始和关闭时间、交易情况的分析后指出,市马不但加强了内地和西南少数民族从经济联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市马贸易成为政治上羁縻制度的一项重要补充,加强了宋王朝与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这对于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加强少数民族的内聚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生熟户的统治政策,始于宋代。宋王朝以距离内地远近、受汉文化影响的多少,以及接受其统治的程度等多种标准,把西北地区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蕃落分为生户、熟户,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生熟户的存在和变化对宋王朝西北边防布署、市马贸易、民族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指出,宋王朝对生熟户所采取的统治政策虽然有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消积方面,但历史地看,它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佴澎 《思想战线》2007,33(6):137-138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已相当完备并积极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扩张,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往往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最终适用的依据。在具体规范的制定和适用上,中央王朝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规范越走越近,这两种规范互相学习,互相融合,表现出趋同的特点。一、规范渊源及适用的多元化(一)中央王朝纠纷解决规范的扩张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加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七月,乌古孙泽在广西“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所有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因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1]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权利的制度.明清时期随着土地租佃和典卖的发展,地权流转频繁,西南少数民族固有的习惯法已无力解决其土地所有权不断被侵夺的状况,王朝国家逐步以专门立法和制度化司法手段保护西南少数民族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明代云南土官朝贡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贡,乃中国古代社会中诸侯向天子、臣属向君主、附属国向宗主国等定期朝拜并贡献方物的一种形式,几千年中它沿而不变,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之地,自古民族众多,洪武中明军平定云南,各地少数民族首领纷纷纳土归附,不少被委以官职,准以世袭。大批土官被起用,成为云南境内维护明政权统治的重要支柱。土官对朝廷承担有若干义务,朝贡即为其中之一。明代云南土官的朝贡,在云南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拟据有关史料,对云南土官朝贡的类型、朝贡者的身份和人数、朝贡的时间、朝贡的物品、朝廷赏赐,以及朝贡的作用和意义等等,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地处中原王朝岭南边疆向西南边疆过渡的特殊一环,是历代王朝南部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治理的好坏,关系着王朝南部边疆秩序的稳定与否。广西在中国地缘政治上有着特殊地位,历史上广西曾发生了三起影响中国政治的事件:一是唐末桂林戍兵之变,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二是北宋前期侬智高起事,使宋王朝加强了对南部边疆的治理;三是清末在广西金田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几乎推翻了清王朝。由此可见,虽然广西位  相似文献   

9.
聂中民 《传承》2009,(17):44-45
滩歌古镇坐落在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南渭河支流山丹河河畔,素有"武山小江南"之美称。说起滩歌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宋真宗时期。当年赵宋王朝的兵马盘桓在渭河两岸时,给今天的滩歌赐了一个"威远"的美名,以此来彰显大宋王朝的恩威。大约在宋神宗后期,改名滩歌镇。  相似文献   

10.
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与我国刑事速裁程序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仅限适用于轻罪案件,都是不经当庭质证、辩论对被追诉人定罪处刑,实质上都要求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二者又存在一些区别:刑事处罚令程序严格禁止被追诉人会被判处自由刑立即交付执行的案件适用,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并未对此作出限制;刑事处罚令程序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二者在定罪处刑方式和程序救济后的法律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我国可以借鉴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放宽刑事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加强对被追诉人获取律师辩护权的保障,明确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从宽量刑的幅度,进一步简化庭审程序。  相似文献   

11.
陇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南部。在自然地理上是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森林草原地带向草原地带过渡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历史上这里长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随着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力量的相互消长,当地农牧经  相似文献   

12.
潘勇勇 《前沿》2014,(13):220-221
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贸易。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颇多,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的相关原理,并以明朝与帖木儿王朝为例来分析明代的朝贡贸易,以期从深层次上来重新审视明代朝贡贸易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年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这两大豪门争着派使团来中国朝贡,两使团到达宁波后,发生真伪之争。结果双方打了起来,不仅自相残杀,还杀害了不少中国民众,明军将领或不幸战死,或被掳走。在今人眼里,朝贡是四周弱小蛮夷向强大的中央王朝示好、臣服的表现,通俗来讲,也就是给人磕头。那为什么当时日本人要争着给明王朝磕头?磕不成还要烧杀抢掠?更匪夷所思的是,这次日本朝贡改变了明朝的战略走向,留下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晓沙 《台声》2009,(3):70-73
宋和汉、唐、元、明,清比起来,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宋朝被后世评价为“弱宋”,为什么高度商业化、百姓富庶的宋朝不是强盛的,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辽、西夏和金这三个偏居西北、却十分了解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角度看待宋朝,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13,39(1):113-117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相容性,体现在:后现代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念拓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空间;后现代增强了文化资本也增大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写作动力;后现代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新环境。看到这种相容性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实现合而不同、多元共通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元一二四○年蒙古帝国派兵入吐蕃境至公元一二八三年元朝招降贵州境内的“九溪十八洞”,其间经历四十三年之久,西南各民族中的一些主要地区才基本上被征服.征服的时间既有先后,各民族地区的情况又不尽一样.蒙古帝国和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先后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最终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较之过去有所发展变化.(一)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的设置蒙古贵族们先后征服西南各民族地区之初,为了使他们的统治能够在既是多民族,各民族发展又不平衡的西南各地稳定下来,采取了保留各民族内部原有的政治结构不变的办法,使各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复长其民,仍领其地.为避免征服者大民族统治阶级与被征服的地方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乃以各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万户、千户、百户,依旧统治他们原来统治的地方.万户、千户、百户本来是蒙古族中的一种政治、军事组织.蒙古初起于北方之时,其内部的氏族、部落组织依然存在.各氏族、部落的成年男子在军事活动时都是战士,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而部落贵  相似文献   

18.
有关明清云南土司的编户赋役问题,学界关注较少。如运用历史政治地理及社会经济史的视角,对明清时期云南土司地区的赋役征收及少数民族编户问题进行考察,即可发现,元明两朝均已对云南土官、土司征收赋役,并已完成对部分少数民族的编户。明朝初年,中央王朝曾在云南各地土司编里甲造黄册,以征收赋役。明代云南各属土司中既有编户、编丁并承担赋税的“内地土司”,也有既不编丁,也不编户,甚至不承担赋役的“边外土司”。少数民族地区编户赋役的实施,是明清王朝国家治理直接深入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会活动方面,而对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研究还很不够。其实他们的社会心态五彩缤纷,互相交织,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有必要对对其社会心态进行探析,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整体变迁。  相似文献   

20.
11世纪,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曾雄踞一方,与辽、宋王朝成鼎足之势。然而200多年后,随着成吉思汗铁骑所至,西夏被元灭亡。这个神秘王朝消失后,其史料与文字逐渐湮灭。今天,当人们要“破译”这个王朝的种种谜团时,都将目光转向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石碑,它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