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见中国驻外大使时强调指出:“必须增强保护中国海外利益能力,要始终将国家和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被国际传媒看成中国在外交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宣言!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治化向纵深发展,开展法律外交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法律外交领域,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制定多边和双边条约,将部分外交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有效化解外交纠纷.在民间外交中,中国法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外交、法律外交和民间外交的优势,成为我国开展法律外交的先锋践行者.展望未来,我国将以法律外交的方式更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开展法律外交的综合实力,巩固法律外交的机制建设,推进法律外交的民间进路,为促进国家总体外交、推动和谐世界的建构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胡锦涛向全世界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与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论是在理论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外交战略思想,还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改善和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等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TRIPS新一轮谈判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顺德 《知识产权》2003,13(3):12-15
根据2001年11月14日通过的《多哈部长宣言》、《关于TRIPS协定与公共健康的部长宣言》、《关于与实施有关的问题和关注的决定》的授权,TRIPS理事会已经自2002年初启动了TRIPS协定新一轮谈判。在世界贸易组织第4届部长级会议《部长宣言》(即《多哈部长宣言》)第17~19条中,具体提出WTO新一轮谈判所关注的问题:“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17.我们通过促进对现有药品的获得和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强调我们对以支持公众健康的方式实施和解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通过了一份单独的宣言。18.为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公共外交的定义、衡量标准等入手,结合当下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困境,从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应该加强对东盟的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峰会在与会十六国领导人签署《吉隆坡宣言》后结束。在签署《吉隆坡宣言》时,日本首相小泉显然刻意“忘了”带签字笔,而要向大会刻意安排在邻座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借笔”。温总理不卑不亢满足了小泉所求。明眼人往往能从大国外交中的种种细节解读出某种深层次的“暗示”,而此次小泉的“临机借笔”也不例外。吉隆坡系列峰会前,降至冰点的中日关系就已引发诸国惴惴不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明确指出,在吉隆坡举行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期间,中日领导人“不可能”举行双边会晤。而中日领…  相似文献   

7.
宁涛 《法制与社会》2013,(23):148-149
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无论将来发展程度如何,也绝不称霸。这种外交政策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在古代外交中就坚持和平外交,主要体现在"和亲政策"和"朝贡体制"上;这种理念在当代外交中依然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结合中国古代及当代的外交政策,分析其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庞卫华 《法制与社会》2012,(16):224-225
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方式存在很长时间了.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交流不断加强,文化外交在增进国家间了解、保障国际政治行为体开展外交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外交理念及实践也得到了发展.本文将简单梳理文化外交的相关问题并简述中国文化外交的现状,以期达到系统分析文化外交从而对我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借鉴价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是实质诉讼规范和诉讼程序规范之集合,但通说却将其同义于诉讼程序法而尘封实质诉讼法。从法律发达史上考察,实质诉讼法曾依附于实体私法体系,且与诉讼程序法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在脱离私法体系之后于民事诉讼法中找到了安身之处,并且在公法诉权说的推动下皈依了公法。在实质诉讼法脱私法体系而入诉讼法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温特沙伊德的《诉论》发挥了主要原动力作用,因而被奉为促成民事诉讼法走向独立化的“门罗宣言”。本文拟通过解读《诉论》,阐述实质诉讼法脱离私法体系而入公法的民事诉讼法之过程,恢复实质诉讼法的本来面目,以为我们克服民事诉讼法同于纯程序法之观念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期中共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政党外交战略,丰富发展了政党外交理论的内容.立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发挥党在外交中旗帜作用的历史高度,学术界理论界对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仅就如下三方面做出述评: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理论拓展的背景问题和政党外交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京华 《政府法制》2014,(15):37-37
2011年1月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司法部门,举行为科尼利厄斯·杜普利洗脱罪名的听证会,达拉斯地区法官亚当斯,地区检察官华特金斯,杜普利的律师之一、“无辜者救援项目”共同主任谢克等人参加.  相似文献   

12.
论TRIPS协议框架下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乃根 《法学家》2004,(4):145-152
TRIPS协议是WTO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从多哈会议通过的关于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宣言,到坎昆会议前夕达成的关于该宣言第6段的实施决定,表明TRIPS协议的法律框架在不断发展,其推动力是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冲突及其平衡.本文将论述在TRIPS协议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法学博士H.B.维特鲁科、Г.А.多罗霍夫、Н.М.叶尔绍夫等编写,苏联新闻出版社1986年出版。 本书论及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原则,1948年关于人权的总宣言,1966年关于人权的国际条约,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以及1975  相似文献   

14.
7月15至16日,“中国视野下的《专利保护宣言》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联合主办,由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协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主持。来自研究机构、司法及行政机关、企业的五十余位代表结合《专利保护宣言》的内容,共论专利制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姚莹 《当代法学》2011,(3):24-35
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划界与岛屿归属问题上的争端已经成为困扰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结症之所在.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立足于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海洋争端,但收效甚微.作为中日外交谈判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2008年<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仅表达了两国的合作意向,无助于彻底解决东海问题.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较于外交方法的久...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络的兴起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和国际体系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外交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新利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它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我们对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日常外交管理机制。中国应如何开展网络外交、实现国家利益,逐渐成为需要考虑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将对网络外交进行扼要而系统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在信息时代规划和实施网络外交战略提供若干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无论中大的通识教育接下去办得如何,至少宣言本身就有积极的导向意义.宣言中"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直指当下社会的痛处.  相似文献   

18.
1789年由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自由权利宪章,即<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言反映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全面地阐发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民事权利以及社会权利.其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同等权利原则、分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重要原则,成为完政主义理论的核心.本文在探讨<人权宣言>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浅析<人权宣言>对法国大革命后东西方社会的影响,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仲琴 《法制与社会》2015,(3):261+264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调向外逃贪官宣战,先后引渡了如赖昌星、余振东等多名外逃贪官回国.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方推动通过了《北京反腐宣言》,并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这意味着亚太各国在共同清楚腐败毒瘤、加大追逃追赃、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等方面的合作认识更加趋于一致,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APEC成员国在引渡条约、司法协助等领域的谈判步伐加快.本文从《北京反腐宣言》出发,以国际法为视角,就引渡制度发展与反腐败国际合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孟祥进 《研究生法学》2010,25(1):96-102
国际交往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成为研究国际政治行为体交往行为的基本考量对象。而对外援助作为中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史为鉴,把握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起点和国家利益的构建与实现形式,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外交援助行为的导向和评价指针,使中国国家利益的得失成为观察中国对外援助的核心视角。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如何把对外援助和保障、维护、实现中国的海外利益结合起来,是把握中国外交政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