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萃岚 《政府法制》2010,(16):35-35
贪官都是翻云覆雨、势利轻薄的小人,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臭的能说成香的,把丑的能说成美的,连腐败都能找出“充足理由”,以致闹出许多政治笑话,让人既感滑稽荒诞,又觉可恨可恶。这里列举贪官们15个雷人的腐败理由,看贪官咋给自己进行“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2.
据专家观察,现在中国买房人有三个群体,一是“把买房当作投资”的民营企业老板,二是“把买房作为洗钱手段”的贪官,三是既没有房子住又没有多少钱的老百姓。房贷利率的调高增加的是第三种人的负担,打算提前还贷的也是这些普通百姓。银行收取提前还贷违约金,对这部分人“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李郁 《政府法制》2008,(15):44-46
有人说中国现在是全民收藏热,文物古玩收藏成了仅次于炒股的又一大“群众运动”。这话或许不假。在这“运动”中自然会有大起大落,也有小打小闹;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喜庆,也会有懊恼.总之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但又是“阁外”人所不能体会的。前些年有句流行语叫“玩儿的就是心跳”,这也许能反映文玩收藏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近来偶翻报章,发现有一则新闻颇有文章可做。这条新闻说的是,辽宁省铁岭市棒胶厂628名离退休人员状告两贪官(原两任厂长),历时4年有余,日前终于有了结果:两贪官一个被逮捕,一个被判刑。 笔者在为这628位老人嫉恶如仇、爱厂如家的精神所感动之余,忽而又想到了在经济学理论中颇为经典的“成本管理法”。倘若将这一追求“投入”与“产出”最大优化的成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4,(12):64-64
自由人士(博友):小沈阳看A片,很正常。现在只有没看过的才不正常呢。网络里有的是,谁都知道是那么点屁事,不用装正经。女人正经都骂男人是色狼,但还得找个男人。男人都骂女人是狐狸精,但还都找漂亮的女人。食者性也,人之本性,动物有需求,植物也有需求,万物皆有需求,可惜的是没有中性人。别当婊子还得立牌坊。  相似文献   

6.
骂人也能挣钱——捧着厚厚一大叠几斤重的钞票,石俊英双手颤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告诫大伙:“一定要乘胜追击。百骂不挠,把产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范围”后,这些人不仅骂人,还打砸他人财产,实现了“动口又动手”的经营模式转变,发展到最后,他们一个个进了班房。  相似文献   

7.
张军 《法人》2014,(10):90-92
正大凡贪官,总爱如优伶演戏一般,在人前做出比廉吏还廉、比忠臣还忠的样子,在背后却百计千方地蒙皇帝,骗同僚,欺百姓,其所以能立足,就在于他有多副不同的面具大凡贪官,爱财是其本性,怎么爱呢?免不了借不法手段,攫不义之财。这就给他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既是"不法",便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便是袖里乾坤、桌下世界,但这又岂是他们这些场面上的人干的事?于是,他们或伪饰清廉、吃用简朴,或装作大义、扶贫恤孤,或上下遮护,捆绑作案,总之是如优伶演戏一般,花样百出,在人前做  相似文献   

8.
瞭望 《政府法制》2005,(24):18-19
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是一个索贿受贿及拥有不明来源财产近千万元的贪官。在这样一个全国重点贫困县,陈兆丰长期以来贪而不倒,直至成为腐败“大鳄”,据说与他很讲“诚信”有关。“办不到或没法办的事情不收,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嘴巴不严的人不收。”这是陈兆丰讲“诚信”的“三不收准则”,也是众多贪官在反腐高压下, 为降低索贿风险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它再次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那些披着“廉洁”、“诚信”等外衣的贪官, 因为他们更隐蔽、更狡猾,所以危害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1,(3):58-58
法官: 我因与丈夫感情破裂而诉请离婚,但丈夫却有意刁难,死活就是不同意。为将我搞臭,让我没脸见人,他竟然一再在网络游戏上发布言论,骂我是“妓女”“婊子”“人见人睡”,租住的地方是“鸡窝”,还公布了我的真实姓名、详细住址和电话,使我的工作、生活、精神受到很大影响。我要求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他却说法院没有判决离婚之前,我还是他妻子,  相似文献   

10.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学和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格,其浪漫主义学的成就也达到了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学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均决定了他们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格 ,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也达到了文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文学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 ,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 ,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 ,均决定了他们文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20至23日,湖南头号女贪官在长沙受审。这个既没文化又没特长的人为什么能从仓库保管员“成长”为厅级干部  相似文献   

13.
一个诈骗犯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来钱最快也最安全”?面对提问题的骗子,许多人会联想到答案可能就是“骗”。不错,骗钱,不要多少本钱,不用花多少力气,一旦骗局得手,就会很快“来钱”。不过,这只猜对了一半。诈骗钱财虽然“来钱最快”,但骗术一旦被揭穿,被骗者就会抓着不放,骗者不但要吐出被吞下的钱,而且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高风险,谈不上“也最安全”。“最快也最安全”的,只有骗一种人才可以做到,那就是骗贪官。因为,贪官的钱是贪来的,即使发现被骗了,也只好“哑巴吃黄连”,不敢伸张。所以,完整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堕落为一个囚犯,从一个堂堂的市委副书记堕落为腐败分子,袁俊雏案长达27页的判决书,无声地讲述了一个贪官的堕落与腐败历程。袁俊维案的突出特点是一面大肆收受贿赂,一面装模作样地上交“廉政佥”,他的这一犯罪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贪官的两面人生。  相似文献   

15.
老彭治"病"     
熟悉老彭的人都知道老彭的眼光特厉害,照你一下就像投过来两道X光射线。有人说这是老彭常年修炼气功的结果,比如他能给人发功治病,通过“看气”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出病源所在。老彭在纪检部门任职,久而久之又有了这样的传闻:老彭“看气”还能看出谁是贪官谁是清官,因为贪官头上冒  相似文献   

16.
湛江市委原书记陈同庆锒铛入狱后,曾发出“早知有今天,他们的钱我一分也不会要”的哀叹。感此,谢桂安先生在《杂文》上发表了《应该“早知有今天”》一文,以善恶有报、贪欲膨胀大祸会临头、纸包不住火等三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依据,推断出贪官们在作奸犯科时就应“知道有今日”。对此笔者并不完全同意,反而认为,许多贪官在胡作非为时未必“知道有今日”。令陈同庆“幡然悔悟”的是法律,那姑且就从法律讲起,从理论上讲,但凡法律都具有预测作  相似文献   

17.
钱藏哪儿最安全 综观这些亿元级腐败案,既有“能人腐败,腐败能人”,也有“受贿夫妻班,敛财父子兵”;既有“边腐边升,边升边腐”,也有“台上为人民服务,台下为人民币服务”.反腐倡廉影视剧、宣传片中的负面人物,几乎都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找到原型. 不少贪官往往将赃款藏匿在家中,“家”似乎成为一些官员贪污腐败最私密的领地.这背后既折射出贪官的侥幸心理,也折射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虚弱”:只要财产公开制度未立,一般不会有人监督.  相似文献   

18.
论宪政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宪政与法治的人性基础问题—开始并且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撇开思想家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的细微差别 ,从总体、宏观上总结 ,不难发现 ,他们对宪政与法治的人性基础的思想是立足于这样一种双重的人性假定或预设。即人性有恶的一面 ,因而权力成为必要 ,而对权力的执行者、权力也必须加以限制 ,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洛克语)。另一方面 ,人性又有善的一面 ,因此 ,人是目的(康德语) ,应当尊重他们作为人所应有的尊严 ,去保障他们的生命、自由与财产等基本权利。这两方面的统一生长出了宪政与法治的基本精神即对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东窗事发之后,法院判决之前,贪官们会是什么表现?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要么“不见棺材不落泪”,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要么“悔不当初”,写忏悔书。交思想汇报,指望得到宽恕:要么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什么也不想也不说也不做,只等坐穿牢底.或者去见阎王……去年。有一个大贪官被抓后,要求允许他去当一个农民,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真让他当农民,当然意味着不掉脑袋、不用坐牢,相当于“曲线”请求宽恕。  相似文献   

20.
方工说:“我也不赞成那种认为一个人犯了罪,注定永远是个坏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犯罪后理当认罪忏悔,改过向善,真正这样做的人应该得到鼓励,但这不等于轻信。对待贪官的罪行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公正地处罚;对他们是否悔罪,也应听其言而观其行,根据事实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根绝那些被查处的贪官企图以虚假忏悔赢得社会同情进而骗得从轻处理的投机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