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应当用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但公共权力的行使有可能偏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目标.被掌权者滥用.甚至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说:“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倾向于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腐败义必将影响政府的威信,削弱其合法性,甚至使政府垮台。所以,反腐倡廉始终是各同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寻租活动成因于“理性人假定”的错误和现实中的“市场失灵”,由寻租而引发的腐败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毒害性,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寻租成本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当社会处于变革或转型时,腐败行为就会有可能滋生和蔓延。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的增值和制约不力:公共权力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干预市场的某些活动也为权力“寻租”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达  刘毅 《理论前沿》2003,(22):36-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腐败的产生及其历史表现腐败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并根植于剥削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对干滋生腐败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除了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政治的,以及西方的时髦观点──“寻租理论”之外,最根本的是由权力的自身特性决定的。在剥削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这种腐蚀性,加之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泛滥的总源头。所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如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早已明确指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  相似文献   

7.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的趋势。改革开放初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同时并存所产生的大量寻租机会诱发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和经济监管措施逐步出台,由双轨制带来的寻租机会大幅度减少,寻租型腐败在90年代中期以后相应地呈现出衰减的态势。但另一方面,政治领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呈现上升态势。这主要表现为: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逐步向“高层化”发展同时“一把手腐败”比例在增长,[1]腐败的群体性特征明显,腐败分子在政治…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的中国,英国贵族阿克顿勋爵的名言"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 lute power cor- rupts absolutely"几乎无人不晓,人们一般将其译为“权力使人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但已故著名科学史家许良英先生并不赞成,他认为在原文中,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权力中,行政权既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有力的一种权力,也是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公民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种权力。行政权也最容易对公民权利和利益造成损害,最容易被滥用和产生腐败。要使行政执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预防和制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监督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的“两会”,高房价与房产泡沫成为热议的话题。高房价里不仅包含了土地的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开发商利润,还有一块隐形的腐败成本——“权力寻租”的租金。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的环节中,职务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在国务院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时,研究房地产市场“权力寻租”的刑事责任.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