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沈抒 《群众》2008,(10):86-87
在新兴的网络媒体环境下,图片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体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网络图片传播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网络传播手段,科学对待网络传播的内容。不久前的“华南虎假照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剖析图片网络传播的范本,从这一事件入手,笔者认为,网络图片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2.
“后真相”境遇下的网络空间建构出情理裹挟传播、娱乐化传播、圈层式传播等新型情感传播形态,在传播中嵌入情感化的认知取向、话语体系和行为模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开启了情感转向,网络情感借机入侵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原有的真理基础、权威话语、价值共识面临传播生态变革的风险。对此,应着力于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情理基础,增强主流媒体情感传播的竞合能力,促进网络圈层异化政治情感的正向转化。  相似文献   

3.
高欢欢  耿绍宝  康宇坤 《前沿》2014,(9):138-140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环境中,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在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新传播媒介中都掌握着相较于以往更为宽松的话语权和更多的言论表达机会,网络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和地位得以进一步的凸显,对于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网络传播所触及的传播伦理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构建和谐、理性的网络传播秩序需要培养理性的受众和理性的传播媒介,更需要培养理性的“意见领袖”,推之当下,体现在具有更多话语表达机会和更强话语影响力的“网络大V”之上。  相似文献   

4.
林趣 《青年探索》2012,(5):11-15
通过分析80后90后使用个人DV、网络视频、QQ表情等影像传播的情况,重点研究影像传播方式与80后90后群体的关系及对其的影响,以探讨80后90后影像传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空间,从而为80后90后在文化变迁时代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各种网络成长环境的深入了解寻找重要的视点。  相似文献   

5.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7.
“传播正能量,拒绝负能量!”“传播是一种力量,亲,今天你传播了吗?”近期,众多网友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人人网等各网站的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空间热情传播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有网友说:“正面声音就应该广而告之。发出网络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这就是一名好网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倍感困扰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60后”管理层的“英雄式领导”和“80后”新生代的个体化倾向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在管理体制、领导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中突。  相似文献   

10.
周克林 《求索》2010,(2):214-216
文物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见证。“五利后”是东汉时期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特殊随葬品上的一种铭文,研究该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到目前为止,具有“五利后”铭文的文物已出土四例。对于“五利后”铭文的含义,鲜明先生在《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一文中认为“五利后”三字应分为“五利”和“后”两个组合,分别意指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方仙道代表人物栾大及其后人。然而,经我们考据,这种解译尚为不妥。我们以为,“五利后”铭文中的“五”字应该是指“五铢”;“利后”者,即利于后之意也,希望子孙绵延、昌隆也。正确解读“五利后”铭文对研究汉代乃至我国诸朝代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各地高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这些学生时代感鲜明,个性张扬,充满朝气,但同时他们又很叛逆、自我、缺少责任感。针对“90后”学生的不同特点,高校英语教学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90后”的群体特征,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萍 《长白学刊》2009,(2):80-84
“人肉搜索”具有两面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在“找人”的过程中,基于网络表达的交互性、便利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网络发表的言论极易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应对“人肉搜索”进行严格的规范,躅络用户应严格自律,网络言论自由应止于信息隐私权开始之处。信息服务网站对用户言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对明显的侵权信息有主动审查、删除的义务,权利人提出异议权时,网站应及时删除或屏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人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卅“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存: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线性与非线性。  相似文献   

14.
金莹 《人民论坛》2014,(5):158-159,205
随着网络文化对公众生活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面前。革新了娱乐方式和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文化观和法律规则。通过深入剖析“网络红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理性对待新兴事物、反思文化传播现状,从而科学地引导和管理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智宏 《传承》2010,(15):132-133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集结号》公映为标志的中国电影在2008进入了一个“后大片”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在短短的5年之内进发出了强烈的生机。中国电影应该认真思考进入大片之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努力提高主旋律电影和武侠大片电影,继续做好“三方营销”。积极针对受众调整视角,在观众需求,平民视角,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嫁接打造主流电影,不断将“美国梦”变为“中国梦”,培养并发现其电影公共话语空间,打造类型杂糅的“综意”电影,努力提高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的传播和发行,努力实现大片、中片和小成本电影的和谐发展,力争在“后大片”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09,(12):94-94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2009年12月7日在第四届健康传播大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拟设立“网络发言人”。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08年,网上就出现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以“80后”为主体,如今已经有近2万人成为小组成员。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受父母伤害的经验,并将伤害归纳为五类:1、直接肉体伤害,2、人格侮辱伤害,3、控制欲伤害,4、家庭矛盾伤害,5、其他伤害。我觉得“父母皆祸害”这个名字太网络、太生猛,  相似文献   

20.
陈宁 《青年论坛》2011,27(1):30-33
“90后”的成长与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共情操发展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的调查有利于正确地认知这一群体。调查发现,“90后”情操呈现一种积极的正向发展态势,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女生情操发展优于男生;年级差异显著,且呈现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90后”越是快乐,情操发展越好;压力越大,其情操发展越差;人际关系越好,其情操水平越高。这些结论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