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焦点。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后,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市场和政府两个不同主体实施的不同职能,社会公平问题比较突出是因为政府职能做得不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来弥补其不足,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改变当前“兼顾公平”政策和手段的滞后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的提法则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则先讲“激发活力”,再讲“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提法及所强调的重点的变化,反映出中央对公平与效率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前提下,产生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关于公平效率问题的研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哲学界从本体论角度探讨了公平效率问题;政治学从政府视域来探讨二者关系;社会学则以社会公平为立足点;伦理学从人本维度来理解公平和效率问题;经济学从经济效率出发来探讨。学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提出了三种不同实现效率的方式。当前,对公平效率问题的研究,研究范式有待突破,研究深度有待加强,研究视角有待拓宽,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学术研究有待整合。  相似文献   

4.
论发展社会公平——关于现阶段改革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发展实践使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加剧等问题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效率优先”的模式进行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于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发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为此,应改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模式,逐步加大社会公平的政策含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公平来促进效率,以效率来实现更进一步的公平,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效率优先阶段和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将其两者规定简单化、关系对立化和解决公平问题方向错误的认识倾向。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把握两者的科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关系,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与公平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问题,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效率是生产力问题,公平是生产关系问题,二者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并通过大量中介相互作用,由此导致了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更多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市场经济有效率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平。通过重新界定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使其统一于“人的发展”的纬度上,并积极探求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处理好这一问题,而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理顺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效率和公平均衡发展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公平和效率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连升 《理论前沿》2005,(22):32-33
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错位和社会公平缺失;现代政府从肩负的使命看,只能强调"公平优先".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的批判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视角下公平、效率的含义并不一致。讨论公平、效率问题必须设定语境,相应的语境下公平与效率才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均衡,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主要取决于情势,而不是取决于理论、伦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适时建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城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度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工具,自“社会指标运动”兴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建立的有不下数十种,但此前尚无一种能够适用于我国社会转型后大城市社会发展的度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用于评估我国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经试测检验和国家权威机构专家的论证,认为其涵盖性和逻辑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我国大城市的社会发展特点,并能对其进行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评价,亦具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的制度供给是针对“强”竞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基于平等原则的要求,给予弱势群体的合理性差别对待。而平等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国家所标榜的社会规则,究其原因在于平等原则所具有的社会正义性特质。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正义性矫正,从禁止不合理分类到合理差别待遇的正义性追求,平等原则透视出制度正义的原理并为当前社会救助制度提供了正当性的说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但人们在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上还缺乏一种社会公正的理念,致使在处理和对待有关弱势群体的问题上有失公允。社会公正应首先体现在社会权利的平等上,其次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最后要解决的是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为何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战略与行动?立足于这一战略追问,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回顾、比较早期中西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差异,提炼中国反贫困政策实践中的福利元素,以此理解中国福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理念、政策与对象等几大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社会中国"视角下反贫困机制的福利制度建设框架。研究认为:(1)中国的反贫困政策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元素,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社会民主主义的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理念、全民参与的政策特征、每家每户的对象特征;(2)从"社会中国"的福利框架对反贫困政策的实践进行理论整合,可以建构以社会公民权为基础的福利理念、具有整合性的跨越地域与身份差别的社会福利体系、以无差别的社会公民身份为识别对象的社会福利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令"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服务令就是指地方法院以判决的方式,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无偿劳动。社会服务令在法律上的定位有多种模式,既可以作为附加刑,也可以作为法定的非刑罚处置措施。恢复性正义的复归,社区保护理念的确立是社会服务令的基础,实施社会服务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有效力的法律出台以前,不宜扩大社会服务令的适用对象,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尝试适用社会服务令。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的核心问题之一。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制定和管理主体,必须要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发挥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改革的核心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诠释了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目标选择,并系统分析了改革所面临的挑战。社会形态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物理心理过程,其物理部分是由人口和社会资源分配形成的社会结构,心理部分则是社会联结的纽带。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管理者通过调整社会资源的供应和分配,操控人口的流动和社会成员的心态,增强社会的联结纽带,不断塑造变化着的社会形态的过程,社会学对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国外关于社会管理的战略及其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综合分析表明,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在加强社会团结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安全运行需要构成社会安全体系的生存保障系统、经济支撑系统、社会分配系统、社会控制系统、社会心态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等诸子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心态的形成和演变主要来自社会安全系统的变化,并能直接反映社会安全系统的综合变化。所以社会心态系统既是社会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安全系统运行状况的综合表征。因此,社会心态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安全运行状况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游离于传统的管理体系之外,成为管理的"空档"和"盲点",社会成为自由人社会。文章阐述了社会人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治安管理中"社会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人管理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