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法制与社会》2010,(2):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流出的宏观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差距;流动者个体流动的动机:流动者因为经济原因和求学而流动。接着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针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农村人才流失、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及土地流转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我们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全区下辖31个镇、641个自然村;在83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80%,新农村建没的任务十分繁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检察机关肩负着法律监督的重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怎样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仅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以下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而在全国老年人口中占比较大的是农村老年人口,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其次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民养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强化社会公证意识 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强 《中国公证》2007,(5):25-26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大量需要合理协调的问题,如农民的利益关系、地方行政政策的适用、法律法规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技工的培养、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来源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终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农村治安问题,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努力实现农村治安状况的全面好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社区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社区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存在的认识不够、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活动单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有9亿农民,占世界农业人口的25。虽然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但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发展、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步伐在加快,农村土地的经济使用价值不断提高,农村土地侵权纠纷案件也因此不断增加。如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纠纷日益突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比较混乱,因“三农”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矛盾的升级与激化,不断制约着我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我市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于2009年起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可以说,新农保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转型、社会体系优化和法律公平正义三个方面的价值,具有传统农保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在分析我国新农保制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地方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的份额需要明确,领取养老金年龄要具体细化,新农保与其他农村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的视角分析农村普法,可以发现存在五个系统性矛盾,即对农村普法的期待与农村普法整体工作现状的矛盾,农村普法目标与农村法治现实的矛盾,农村普法体制与普法价值取向的矛盾,粗放型普法模式与农村社会现实的矛盾,农村普法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In the rural areas of Spain the aging population trend is particularly acute, and these region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high sex ratios. These are the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an intense rural exodus that started in 1950.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trategies that families from these areas have put in place to guarantee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these limited demographic contexts. It quantifies the demographic change from 1910 to 2010 and analyzes current mechanisms for organizing social care.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secondary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censuses. The results show the emergence of new care strategi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agents involved in ca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gender relations. All these changes are conceptualized as soci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that increase resilience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4.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彰显。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应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切入点,以建立科学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为前提,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构成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实施以来,各地反映良好,但作为一个新型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各地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村精英与农村社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超英  王惠 《行政与法》2013,(11):49-53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阶层的日益分化,农村精英群体不断涌现;他们依靠自身拥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优势,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吉林省农村的实际,阐释了农村精英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农村精英的自我完善、组织培养、身份认同、政府支持体系建构等角度探讨了有效发挥农村精英带动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原理分析,工业化中期是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高速发展,产业换代升级,农业、农村和农民进入快速裂变的阶段。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是在落后的传统农业基础上起步的,这使得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非常缓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非农化的伟大战略转变,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8.
金凌 《政法学刊》2012,(4):41-43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建设稳定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举措。建立完善的农村选举制度和村务管理制度是有效防止少数人为追求非法利益,采取一些违法手段破坏农村的换届选举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5,27(2):109-12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的推进 ,以往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寻找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的缺失 ,使进城务工人员沦为城市中比下岗职工境遇还要差的弱势群体 ,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社会后果。为了推进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应逐步将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惠及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单一型社会结构已经解体,复合型社会结构得以重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和重组,农村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分化和组织分化的局面,从而给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挑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整合基层组织资源等途径来确保农村地区的长期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