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假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犯罪分子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新型假币犯罪,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治理途径。首先,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假币犯罪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公安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时所遇到的困难。然后,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优势,我们可以采取高端货币防伪技术、构建假币犯罪数据库、开发假币网上检测预警系统、创新反假币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来提高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王伟 《公安研究》2009,(8):36-42
假币犯罪通过使用假币商品交易和支付结算,破坏贸币管理和掠夺他人财富。假币犯罪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主要形式,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假币的制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防范打击假币犯罪增加了难度。防范打击假币犯罪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综合治理,可采取减少现金交易、鼓励群众主动上缴假币、加强打击整治力度、严肃假币收缴纪律、提高钞票防伪质量等对策,遏制假币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制贩假币犯罪的重点地区,不少假币案件涉及港澳台跨境犯罪。近年来,广东警方加强与港澳警方合作,共同打击假币犯罪,取得显著成效,但跨境假币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打击跨境假币犯罪要建立畅通渠道,加强情报交流;加强办案协作,提高打击实效;加强海峡两岸合作,形成警务协作机制;推动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谋求两岸四地共同打击犯罪在法律制度层面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假币犯罪不仅使消费者误收假币而蒙受经济损失,还严重干扰和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分析假币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加大打击假币犯罪的力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假币犯罪发案数和发案率。  相似文献   

5.
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活动日渐增多、形势严峻。深入研究假币犯罪的特点、规律以及犯罪原因.是成功遏制假币犯罪的关键。假币犯罪活动,不仅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群众因误收假币而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由此也引发了不安定的因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和治安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略论假币犯罪案件的防范与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币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伪造、变造、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货币的行为,目前其呈现出犯罪活动涉及范围较大、作案手段智能化、团伙和集团犯罪突出、犯罪手段隐蔽多变等特点。对此应采取加强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落实责任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因地制宜,建立严密的打击防范机制;制定举报假币的奖惩制度;完善假币的收缴制度等措施。侦查方面的措施是主动出击,获取假币案件线索;堵源截流,落实查控措施;深追细查,打尽同案犯;加强协作办案,发挥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宁地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金融犯罪也呈现出高发态势,其中,假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危害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辽宁地区假币犯罪特点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打击、防范辽宁地区假币犯罪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假币犯罪是国际公认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一种犯罪。假币犯罪只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习惯称谓,其概念并非法律明确加以规定的,而是学理上的一种概括。假币犯罪具有集团化、专业化,流动性强,犯罪地域广,手段多样以及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打击力度的增加、群众防范意识的增强,假币犯罪在我国主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假币:汹涌的黑色浊流谢宏章猖獗的假币1989年至1992年,全国共破获伪造、贩卖伪钞案3200多起,缴获伪钞1700万元。1993年以来,假币犯罪日趋猖镢,仅中国工商银行收缴的假币就高达1384万余元。据悉,这是继建国初期首获假币高峰之后出现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货币犯罪具有总量减少、大案要案突出、犯罪主体复杂、犯罪手段高科技化、假币源头向境内和内陆转移、假币流向由南向北、假硬币问题凸显、假币币种多样化发展等特点。当前货币犯罪高发原因:追逐高额利润、存在冒险侥幸心理,市场现金流量巨大,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识别货币真伪的能力和主动防范意识不强,民众不负责任和转嫁损失的心理和做法,社会控制机制失调和政府部门懈怠,假币犯罪案件侦破难度大、现行假币案件追诉标准过高、刑事处罚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货币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持有、使用假币的犯罪也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时候,存在许多容易使人们混淆的认识。文章主要探讨了在认定此罪时应注意的持有、使用假币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以及罪数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人们对大面额假币识别能力的提高,犯罪分子将目标盯在了小面额人民币的造假上.从浙江省所破获的这类案件看,导致这类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小面额假币迷惑性强,制作工艺和防伪技术简单,犯罪成功率高;而团伙作案,犯罪分子懂得专门技能,就地就近流通假币,则是这类犯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现在,伪造、出售和持有、使用假币的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犯罪者为了牟取暴利和巨额财产,往往铤而走险,与国家法律对抗。国家虽然不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假币还是不断地进入流通领域,与真币一样,具有流通手段和支持手段的职能。这种现象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谁只要进行交易活动,谁就可能成为假币的持有、使用者。可以设想,A 在与 B 的交易当中,B 将面额100元的人民币交付于 A,并且 A 没有辨别假币的能力和经验,随后 A 去银行存款,银行发现了这是一张假币。现在要问,银行有无收缴这张  相似文献   

14.
法国2000-2003年犯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3年犯罪状况 2003年,法国警方登记的全部刑事案件总数为3974694起,发案率为666.61‰,破案率为28.80%。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凶杀、性犯罪、严重伤害、盗窃、诈骗、与假币有关的犯罪和毒品犯罪等七类刑事案件为3033475 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6.32%;凶杀、性犯罪、严重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案件 177753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47%,占七类刑事案件总的5.86%;盗窃、诈骗、与假币有关的犯罪等侵犯财产权利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假币犯罪的日趋猖獗,出售、购买、运输假币案件呈高发态势。如何合理运用各种侦查措施与手段,提高破案率,加大对此种犯罪的打击力度已成为侦查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紧密结合经侦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侦查方法,并指出侦查中应特别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打击假币与打击毒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在运输、贩卖、使用环节抓住不法分子,相当于只抓到了马仔、堵住了支流;端不了窝点,抓不住主犯,相当于查不到毒源,漏网了毒枭!与毒品犯罪不同的是,毒品的“金三角”、“金星月”都在境外,而假币的“金三角”却多在境内,全国有几个闻名的假币“加工厂”、“集散地”、“专业村”,历来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政府部门综合治理的目标。难道永远是“猫捉老鼠”的模式?“打击假币斗争要站在国家安全的层面来考虑其战略,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来制定前瞻性对策,不能跟在后面跑。”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孔宪明如…  相似文献   

17.
破坏货币管理秩序犯罪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部门应对不同来源的有关破坏货币管理秩序犯罪的材料线索进行审查 ,对法律上应当受到惩罚的犯罪行为予以立案并开展侦查工作。其侦查措施有广泛发动群众 ,控制假币投放 ;调查假币来源 ,发现线索 ;分析假币制作特征 ,缩小侦查范围 ;加强区域协作 ,开展并案侦查 ;分析假币投放、使用地区的特点和控制特种行业 ,发现犯罪嫌疑人 ;组建情报力量 ,及时发现线索。其取证方法采取询问证人获取证言 ,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 ,搜查有关场所获取罪证 ,采用技术鉴定获取证据。侦查中应根据各类货币案件证据体系的不同特点予以收集 ,形成完整证据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安徽省公安机关始终保持打击假币犯罪的高压态势。本刊记者专访了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调研员李柏岭,他曾任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长期奋战在反假币工作一线,从实践出发提倡集群作战,为遏制假币蔓延作着持续的努力。问:安徽省的假币发案率如何?有着怎样的特点?答:2014年,安徽省共立备类假币犯罪案件61起,破获案件42起;2015年,立案88起,破案53起,两年其收缴假币2000余万元,其中大多为数额较小的持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假币案件年均立案在1000起左右,假币犯罪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近期有反弹苗头和抬头迹象。2012年至2014年,全国公安机关分别缴获假币3.29亿元、4.15亿元、5.32亿元,增幅都在25%以上。据悉,近年来广东假币破案数屡占全国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假币阻击战"前沿阵地。假币团伙"最后的疯狂"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发行。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10日发布了该公告,假币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近年来,全国公安司法机关始终把严厉打击假币犯罪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查处了一大批假币犯罪案件,打击了一大批假币犯罪分子,为维护人民币信誉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保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