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文明观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本质特征,而且集中展现了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的发展共生之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全方位指引,"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是习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四个自信"相互联系构成整体,要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相似文献   

5.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我党历史上迄今为止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现实指导性的论述。讲话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而且还对发展繁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就是一篇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新研究、多出精品力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党校是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党校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坚持运用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发挥党校作用。一、党校要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  相似文献   

7.
正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爱,为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必将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的使命,应紧跟时代步伐,扎根大地,为人民解疑释惑,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传播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也是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昭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9.
李中元 《前进》2016,(7):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使命、指导思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系统回答了发展怎样的文化、怎样发展文化与为谁发展文化三个根本问题,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中汲取文化思想资源;以时代问题为逻辑起点,将和谐作为重要目标,在社会系统中构建全面而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并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战略思维推进文化思想的发展;引领人民的生活夙愿,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以服务人民作为文化思想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2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五年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积极贡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相似文献   

13.
王联辉 《前进》2016,(7):24-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要始终紧紧抓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根本任务,不负时代重托,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这番重要讲话可以说振聋发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学风不正问题,切中时弊。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值得肯定的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  相似文献   

15.
曲福田 《群众》2021,(5):21-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苏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把握,可以从历史视野、哲学视野以及国际视野角度加以观照.习近平总书记遵循以史为鉴、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逻辑路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运用人民主体性思维、底线思维与系统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生态向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盘考虑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哲学视野、开放的国际视野深刻解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动因、深远意义、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展现了大国领袖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政治担当,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自信,提升了中国全球生态治理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最根本途径是学习党章党规。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学习教育的成效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6,(3)
正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