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代广西》2017年第1期《"农家饭票"待客来》一文中提到,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民俗风情,以"农家饭票"的形式对村庄进行包装推介,打造成备受游客欢迎的农家乐,拓宽了脱贫致富路,为其他有资源有特色的村庄提供了可借鉴和复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车辆行驶在盘旋弯曲的村道上,透过车窗远远望去,收割后的田野裸露着黄色的泥土,路边的草木在寒风中瑟瑟摆动……山里的寒冷和孤寂扑面而来。1月28日上午,记者跟随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扶贫工作队前往坛西村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广西政法干部学院派驻坛西村第一书记龙振奕告诉记者,坛西村是中和乡西南面的一个村,距离集镇13公里,总人口5024人,耕地面积7230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主打农业产业发展一张牌,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让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春来种植忙2月15日,年味犹存,坛西村妇女主任冉彩云一家已经开始忙着拉杆立柱种植百香果了。"今年我们家准备种植2亩百香果,拉回的120条杆要在这两天立好,早些种植也可以早些挂果,早点卖钱。"冉彩云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环绕蜿蜒,新种的火龙果枝发出新苗……与当年贫困落后的坛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变化,离不开坛西村的带头人——施世妙。2006年7月,施世妙在群众的呼声中当选坛西村党总支书记。8年来,为了谋  相似文献   

5.
温暖的帮扶     
<正>穿新衣,过新年。新春佳节,12岁女孩王晓凤(化名)有个小小心愿:想要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双耐穿的鞋子,还想要一个新的书包和铅笔盒。2016年年底,学校在征集微心愿时,她写道:“我希望,我们家的生活能变好一点点。”王晓凤心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幸经历。王晓凤就读于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坛西小学,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已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笔者走进岑溪市水汶镇云会村,只见连片农田上一排排百香果藤架整齐地排列着,绿油油的一片,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百香果垂吊在绿叶下,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我种的百香果现在一个月可以采摘3次,一次可以卖7000多元钱,一年纯利润可达到20多万元。"云会村的百香果种植大户黎义金说,近年来,云会村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很多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黎义金是云会村引进百香果的第一人。2015年3月初,他从北流引入果苗,在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笔者走进南宁市高新区安宁街道路西村老直坡,看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村屯环境,不禁感叹村民就像住在休闲公园。路西村支书周广发介绍,路西村以种植草皮花木和养殖罗非鱼为经济支柱产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路西村结合产业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大  相似文献   

8.
<正>"农家乐"休闲旅游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兴产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位于大新县堪圩乡的明仕村以明仕田园游、休闲健康游等为核心,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大新明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大新县政府共同主导成立"明仕农宿协会",扶持当地农民农家乐发展,促进了乡村周边旅游经济开发,推动了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地就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勇争朝夕促发展。3月1日,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方村村的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全体帮扶干部正在共同谋划脱贫摘帽大事。大家围绕精准脱贫出言献策,群策群力,决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摘帽的治本之策,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专业大户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写好特色种养的"三篇文章"。"今年方村村作为脱贫摘帽村,我们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  相似文献   

10.
周惊阳  谢川 《当代广西》2014,(23):21-21
正11月12日,笔者走进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刚到村头一曲欢快激扬的《社会主义等不来》就飘荡而来。走到村中的大榕树下,映入眼帘的是全村坡100多名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们有的拉来自家的牛车和小拖拉机运砖,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拌水泥砌砖……彩旗猎猎,欢快紧张的劳动场面让人恍如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红星村党总支副书记阮大鹏介绍说:这是要建设一座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村中小公园。公示栏前,一幅兼具壮乡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生态乡村效果图呈现在眼前,很多村民也纷纷围拢过来说:"我们今后的新  相似文献   

11.
<正>下村工作难以开展,很大原因是干部和群众的思维方式及关注重点有差异,导致一些工作事倍功半。笔者结合驻村经历,建议乡村振兴工作可以结合以下几点推进。一些群众的思维模式关于"公平"。笔者驻村后,综合多方面考量,将一个自然村作为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建设的试点村。不料其他两个村的群众意见很大,超出预想。其中,最离谱的言论是,"三个村,凭什么他们先建设?肯定是第一书记有问题"。还有不少村民表示,"我们村规模最大,第一书记、工作队又驻在我们村,怎么能去建设别的村?"这些言论虽然不是全部人的观点,但也代表了部分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想法。我们向群众解释,建设工作要分步进行,但仍有许多人不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月的南疆,或许并不是最美时候,萧疏寥落中有种开阔高远,却是值得记录的:2017年初,新疆民政厅组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奔赴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8个村,2018年1月再向和田地区墨玉县15个深度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在那里,他们与尘土为伴,与灯光为侣,但又关乎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村的兴衰、一片土地的安乐。现代文明生活走进千户农家努尔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正在忙着打扫刚搬入的新家,听到有人敲院门,原来是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喀拉  相似文献   

13.
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良勇村,李冬兰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巾帼英雄。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转变成创业能人、致富能手,她的传奇创业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自主创业敢为人先1985年~1987年期间,李冬兰将多年积累的几千元资金,投入养殖鸭子,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6月,笔者作为省委宣传部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第二批队员来到临高县东英镇博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按照省委宣传部和县、镇的部署精神,驻博纵乡村振兴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认真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部分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进行了学习和交流。"七一"重要讲话鼓舞人心、激励担当,工作队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担当尽责,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常熟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农家乐提升与发展"专题视察。委员们了解到,在市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常熟"农家乐"从最初一些农户创办农家餐馆、旅馆,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等体验式休闲活动拓展,逐步从零星、散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9,(10)
<正>"咱村来了工作队,自带炉灶和衣被。一心为民办实事,办了好事不收费。驻村问贫进农家,一家一户不怕累。因户施策办法多,群策群力意见汇。发展产业助脱贫,精准扶贫真到位!"这是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夕,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樟扒沟村村民自编文化节目"三句半"中的台词。地处秦巴山山麓的竹溪县生态良好,风景宜人。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扶贫新风新事,从中峰镇樟扒沟村近年来发生的美丽蝶变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正百香果的枝叶爬满了架上的网格,绿意盎然;一些藤蔓已开始挂果,似一串一串绿灯笼,惹人喜爱……7月20日,记者走进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了这喜人的场面。"家里3亩地都种上了百香果,并另租了3亩地扩大规模,每亩地每年至少收果2000斤,每斤最低能卖1.5元,一年保守有1万多元的收入。"百香果种植户梁火连笑着说,种上了百香果,脱贫增收就有了盼头。此前,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南宁市邕宁区,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就似一根针,牵引着各种资源的"千条线"直接导入农村,向贫困村、贫困户"定点投放",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主动融入把群众当亲人2015年10月9日,第一书记周文斌拿着行李来到邕宁区中和乡平天村报到,这天刚好是他结婚第七天。在来平天村之前,周文斌跟很多第一书记一样,毕业后直接进机关单位,基层工作经验少,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些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9.
<正>2月初,笔者走进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看到村民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美丽家园。在四冬坡,只见一辆大钩机正在对池塘进行清淤,池塘另一边,村民有的用斗车运来水泥浆,有的搬来石头……齐心协力砌拱桥,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因势利导绘就乡村建设新蓝图"上个月,村里组织我们100多人到新江镇那蒙综合示范点、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参观学习。""我们支书有文化会讲道理,我们都听他的!""我们今天出来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村前是宽阔平静的千岛湖,村后是流水潺潺的小溪流;村外山花怒放,村内绿树成荫;村道洁净如洗,村民生活怡然,处处充满着农家欢乐的气息.近日,笔者走进淳安县姜家镇下社村,亲身体验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强烈感受到淳安轰轰烈烈开展"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带给近40万农民的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