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物名片:黄大年,广西南宁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5月25日,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  相似文献   

2.
<正>斯人已逝,足迹尚存。黄大年,这位赫赫有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出生于广西地矿系统,成长于地矿大院,之后又追随父辈的足迹到广西第六地质队工作。曾与黄大年在广西有人生交集的同事、挚友,无不感慨地谈起他少年和青年时期蓬勃的科学潜质、严谨的治学风格、心怀苍生的大爱情怀……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科研上的杰出成就埋下了伏笔。"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领军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是国家对黄大年功绩的认可和褒奖。今年1月8日,一代英杰,陨落天际,让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7月12日,黄大年事迹报告会在广西大学举行。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荡人心,体现了爱国报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黄大年同志是广西南宁人,是广西人民的骄傲。在全国掀起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热潮之际,习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我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四川警察学院涉藏警务教师团队长期根植于藏区维稳第一线,秉承"为国维安,潜心育才"的团队精神,在全国公安二级英模、模范教师陈真教授的带领下,铸就心系国家安全的担当精神,培育出了一代代涉藏警务人才,被教育部命名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团结协作,注重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为国维安咨政服务科研高地,开展高精准反分裂维稳定服务行动,打造创新协作戮力奋进团队,成效卓著。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知行统一,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持续发展"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精神。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警察学院副院长、"黄大年教师团队"带头人陈真,请他详尽地介绍一下该团队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火星探测的开端。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距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1965年,苏联发射的“探测器2号”与地球失去联系,其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国家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既包括用宝贵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也包括用32年坚守诠释伟大初心的王继才,还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  相似文献   

7.
<正> 日前召开的中科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高层论坛透露,中科院地学部已完成《关于地球科学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初步提出了未来15年到20年地球科学发展的六个重大战略研究方向,并确立了以月球和火星为主的深空探测工程研究。这六大研究方向分别是:行星地球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及其协同演化;海洋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陆面过程、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黄大年的办公室很简朴,桌上摆放两台电脑,五组书架一字排开,里面有各种中英文专业书籍。书架最右侧下面塞着一床撒花棉被,应该在许多加班的不眠之夜陪伴温暖过主人;窗前地上放着一对大哑铃,无声地提示人们黄大年热爱锻炼希望保持健康的愿望;墙上的记事板钉着几十张名片,日历平铺在墙,记满了报告、讨论、验收和出差目的地……心静如止水,专注干事业"来吉大第一天,辅导员在车站扛过他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发回大批高清晰度的图片。这一新闻使地球人为之震惊和兴奋。美国的成功也是地球人科学技术的成功(如不少华裔科学家为之作出了卓绝的贡献)。火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星球?火星上有没有水?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哪怕是最原始的生命迹象?人类探测火星的难度在哪里?中国在探测火星上有何计期?为了回答读者的疑问,我们特约了较早关这方面问题的欧阳惠林先生。由他写出了专稿《探测火星生命奥秘》。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几篇有关火星的稿子,与欧阳惠林的稿子一起。搞了个"新闻集装箱"  相似文献   

10.
<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最近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  相似文献   

12.
这个新世纪,月球吸引了全地球的"眼球"。在沉寂了30年以后,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美、俄有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而欧洲、日本、印度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而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8月16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8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于日前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了出厂评审。至此,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嫦娥一号"在人们翘首期盼中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9,(3):98-98
“上天人地”一直是人类两大梦想。在嫦娥探月、神七飞天的同时.我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认识地球深部奥秘的科学方法。4月22日,代表着儿代科学家探测地球深部梦想的地球模型启动.这标志着被称为中国“人地”计划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美国“勇气”号登临火星之时,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业伦——在火星探测方面,美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外行星里离地球最近的一个(以太阳为中心,比地球更靠  相似文献   

15.
数字     
78051公里——2004年1月4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探测一号”卫星实施了精确姿态控制,随后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一号”卫星星上设备工作正常,在轨运行平稳。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近地测控体制的测控网,对距离地球7万多公里的航天器成功实施跟踪测控。以往中国测控系统跟踪卫星最远大约为4万公里,“探测一号”卫星的远地点轨道高度达到78051公里,几乎是普通地球同步卫星的2倍。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习近平说,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2017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中国长春,吉林大学,地质宫。同事们再也寻不到那熟悉的急火火的身影,学生们再也听不到那和风细雨的教诲,值夜的老大爷再也看不到507室窗下那盏长明灯……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不仅是对塞罕坝人55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探测地下矿藏,不是搬动笨重的马达和钻机凿岩穿孔取样,就是爬进坑道和山洞,从地下直接取样。一个没有矿坑、绵延千里的山脉,怎能随处打井钻探呢?可想而知,地质勘探是何等艰难! 后来,科学家发明了电探测法,即把电流通到地下,根据地下电流的电场特征来判断地下矿床的种类和分布。但是,由于地质复杂,加上地下水流影响、岩石导电性能差异,以及各种磁场的干扰,往往导致探测有很大误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各国地质学家研究的难点。谁解决了这个难点,谁就能把握地球的脉搏,登上地球物理勘探的世界高峰。 何继善就是登上地球物理勘探世界高峰的人! 他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的电场理论、方法与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中国将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展联合科学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条件,开展甚低频天文观测和其他一系列科学探测,取得第一手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我们永远看到的就是这半个月亮。两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月  相似文献   

20.
方羽 《中国减灾》2012,(4X):28-29
<正>今年3月31日,你会不会参加"地球一小时"?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地球一小时"?好吧,大概你的故乡还没有出现我们地球这样严重的环境与气候危机,所以不太能理解我们地球人总是想要发起这样或那样的全民行动来拯救家园的迫切心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