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职场瞬息万变。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为了使自己始终稳如泰山,四类人应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2.
热词     
职场硬糖 又被称为“硬糖女郎”,专指在职场中性格突出、态度强势的实力派,一位典型的“职场硬糖”,往往都是执著于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在职场拼杀雷厉风行,回家照顾小孩无微不至,这是许多“职场妈妈”对自己的期许。人们往往称赞这些女性面面俱到,像女超人一样。其实,在这些女超人职场妈妈心里,酸甜苦辣,百味难陈,那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从她们怀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素质,一项职场调研结果显示,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抗压能力和职涯规划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几项。而且,在职场中还流行要“三心二意”,即必须有包容心、忍耐心、好奇心,以及强烈的职场“意愿”和强大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你的办公室里有这样的人吗?生于“85后”,打扮“卡哇伊”,说话娃娃腔;没事就玩“人间蒸发”,下班就去抱团诉苦;不懂事的一副理所当然,爱逞能的一脸学术高深……如果你的同事里有符合以上几条者,很不幸通知阁下,你已经遭遇了时下职场最“生猛”,且有高传染性的职场“公主病”!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6-26
“我这么好的专业,找工作问题应该不大吧”、“唉。自己专业这么差,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对这两句话,每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预计,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找工作,专业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哪一个才是职场“王牌”?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广西》2008,(21):15-15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在职场打拼若不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就寸步难行!下面几位职场人士维权的经验之谈,希望对职场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有些东西可能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现象,但却被我们总结成一般性的规律,而我们越是了解、认同这种规律,这种规律的作用似乎就更强烈了。职场“天花板”理论或许就有这样的效应,从而不断困惑着职场里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9.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10.
职场竞争可谓激烈,职场人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职场的边缘人士,久而久之被“抛弃”。一方面,职场人必须想方设法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避免被淘汰;另一方面,职场人必须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营造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职场氛围。职场必须时不时淘汰~些人以保持新鲜的血液。那么职场中哪些人容易被淘汰呢?  相似文献   

11.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犹如刚生下来的婴儿,抵御各种职场风险的能力极差;再加上“职场流行病”的普遍性,使得辩别是非能力差的大学生们往往误认为其是职场的主流,因而盲目跟风,结果招至失败。交了不少“学费”不说,还会阻碍事业的发展,给心理造成伤害。所以,笔者在此将现阶段“职场流行病”的特征、表现形式、应对方法等总结归纳一下,以帮助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们增强免疫力,顺利地迈出职场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关月辑 《中国保安》2012,(12):56-57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那么,如何轻松跨越“职场代沟”呢?  相似文献   

13.
在职场里活跃着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讲究跳槽中的规律,也不参考什么“淡季旺季”的因素,工作想换就换,说走就走。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职场人士第一份工作不满一年,能在第一个工作岗位干三年的,还不到10%。事实上,一年中连跳三、四次的职场人士并不少见。盲目就业、职业没目标、想获得高薪高职,已经成为当今职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旭涛 《传承》2012,(23):59-59
“低调”也有高尚和低俗之分,关键是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低调”。人不是活在自我的真空之中,在中国大多数的职场上,过分张扬往往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学会如何驾驭“低调”、培养高尚的“低调”境界应该也是所有职场人士尤其是官员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一、专业是职场人的立身之本专业是指某一领域结构化、系统化、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及能力。人们从学校到职场就一直在寻觅专业方向的所在,感受"专业的力量"。对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表扬一句"你做得很专业"就可能激励他一辈子。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提出职称、学历和工作阅历等基本要求,归根结底强调的就是"专业"。企业需要的是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这些人一定是专业人才,能切实在某个专业领域和具体岗位上发挥效用。可见,专业是人力资源能力存在的职业归属,是职场  相似文献   

16.
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阴影尚未消散,职场领域的“雾霾”又悄然来袭。据国内知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薪酬、加班、“背房”、健康和职场安全感已成为压在职场人身上的“五座大山”。然而让业内专家担忧的是,面对雾霾的肆虐,大多数职场人选择了“低头”,默默承受或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17.
红袖 《今日广西》2007,(23):70-71
如今的职场可以和昔日的战场同日而语,在这里充满了机遇、诱惑、陷阱、暗算,但职场生活有自身的组织规则,所以就要求我们学会为自己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18.
“就业难”一直是困扰高校毕业生的难题。然而,就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并不能阻挡一些热门专业走俏职场。近日,国内首家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的职业指导专家对2007年大学生专业就业情况进行了排名,排在前9位的最易就业的专业是:  相似文献   

19.
在职场上被冷落了就心灰意冷,去酒吧买醉,对着好友把老板痛骂一顿;承受不了压力,无奈辞职,或者灰头土脸、消极怠工地去上班?这些都是于事无补的消极抵抗。该怎么走出“职场冷宫”的阴影呢?下面的文章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人职业生命的延长,“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士开始在现代职场中共同逐鹿,他们通过释放各自的光华构建起职场最为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