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淑华 《法制与社会》2011,(21):155-156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针对我国目前公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民警人性化执法协调和改进警民关系。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转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民警在人性化执法过程中要防止走入“放弃严格执法”、“软弱执法”和“人情化执法”的误区。本文拟从完善公安法律制度、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树立三种新执法观念、强化执法监督、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水平五个方面入手,对实现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做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包括意识文明、制度文明、机构文明和行为文明等要素。监狱工作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加强思想素质建设,创造监狱行刑思想文明;促进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监狱刑罚制度文明;深化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监狱行刑机构文明;促进依法科学文明管理,实现监狱执法行为文明。建设监狱工作政治文明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法德结合,文明改造”方略,推进监狱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应树立政治文明意识,提高警察队伍素质;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实行人性化管理;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监水平;深化狱务公开,促进行政透明化,确保执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安机关对于"医闹"执法具有法定职责。当下,公安机关在"医闹"事件执法中出现了对医务人员"人权"保障不力、执法方式不当和执法不严等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依法保障医务人员"人权"、改进执法方式和严格执法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强 《中国司法》2001,(10):52-54
一、删除《民事诉讼法》第85条“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的规定笔者认为,“事实清楚、分清是非”是作出公正判决的前提,而不应作为法院调解的前置条件。因为:(1)调解和判决是法院审结民事案件的两种基本方式。确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作出公正判决,不仅需要而且必须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而法院调解则是以权利人放弃部分权利来实现的。既然经过了庭审调查甚至法庭辩论,事实已经查清,责任划分已经明确,那么就应及时适用实体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出保护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的公正判决,而不…  相似文献   

5.
法官与律师都是法律职业人,他们因各种诉讼活动而走到一起。在此过程中,双方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到双方自身,而且由于双方职业的特殊性,还对法官能否公正、廉洁执法,律师能否依法维护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道德两难问题,主要有执法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抉择、警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抉择、警察法定职责与社会角色泛化的抉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内部组织管理的缺陷及个体执法素质因素三个方面。解决道德两难问题,必须以法律为底线,具体对策包括推动法律与道德相协调、加强宣传舆论改善执法环境、加强警察执法权益的制度保障、加强警用装备设施建设、减少非警务活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所谓行政处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准则。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涉及管理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坚持行政处罚原则,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行政处罚法》确定了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依法原则、公正公开原则、罚教结合原则和保障权利原则。一、依法原则依法原则,又称处罚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制裁,卫生行政处罚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执法主体,对卫生领域进行规范化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制裁措施。综合分析《行政处罚法》及卫生法律法规的处罚条款,本人认为卫生行政处罚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法定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公正公开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原则”。下面,我就四项原则作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应树立并实践改善民生的执法理念,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行政管理中坚持严格、公正与文明,在办案中切实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把人性化作为刑事执法的原则,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上。  相似文献   

10.
简论公安行政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公安行政调解惠生武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调解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因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已成为公安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公正地调解发生在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民事纠纷,对于缓解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教育惩处违法行为人,赔...  相似文献   

11.
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新江  金凌  王正苍 《政法学刊》2010,27(1):102-108
警察权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包括警察的执法权益,也包括警察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警察权益遭受侵害,既有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公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暴力化倾向严重和法制不健全、对侵害警察权益行为惩治力度不够、暴力袭警成本较低等原因;也有警察自身执法能力不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和防护装备落后,以及公安机关不善于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武器维权等多方面的原因。由此看来,保护警察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有义 《政法学刊》2007,24(4):102-106
民警开枪射击的法律界限,就是必须遵守比例原则,满足妥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的要求。在警察使用枪支的时候,警察的强制力最容易侵犯到公民的健康自由权和生命权。所以我国必须修订《警察法》,使比例原则法律化,有效规范警察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而且必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法》,使《条例》这种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为民警开枪射击确定法律界限,使警察权和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3.
孙山 《河北法学》2020,38(4):64-87
《民法总则》第126条中的"利益",与我国民法学界持者甚众的狭义法益说中的"法益"含义大致相同,指的是权利之外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客体,是立法者为解决其预见性不足的弹性规范设计。上述界定与"法益"概念的原意不符,和刑法学界的惯常用法存在明显差别,属于概念移植过程中的本土化改造。"民事权利和利益"的二分法和狭义法益说在法理、逻辑上都不能成立,也不具备法益理论应当具备的分类、区分保护和评价功能,必然会造成立法表述与司法裁判说理中的冲突。"法益"概念的本土化界定,应当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的、适用于包括刑法、民法等在内的各个部门法的"法益"概念。"法益"是应当受到法保护的利益,此处的法既包括实然意义上的法律,也包括应然意义上的法。法益是权利的上位而非平行概念,《民法总则》第126条中的"利益"实质上是未被立法明文规定的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未来修法时应将该条修改为"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  相似文献   

14.
田景荣 《政法学刊》2013,30(1):20-24
警察维权是公民维权工作中对应的一个特殊群体,警察权益应包括警察行使权力和警察享受利益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法律加以规定和保护的,不容侵犯。但警察维权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人民警察权益保障缺位有诸多原因;有效保障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应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警察权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包括警察的执法权益,也包括警察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警察权益的救济途径和制度保障路径的合理配置,是警察权益保障的当然选择,也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和优化警察执法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的关键所在。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警察执法和谐的真谛;体现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是警察执法和谐的需要。警察执法和谐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积极守法精神。培养积极守法精神对于促进公民理性守法,警察理性执法,实现警察执法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While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have the state-sanctioned authority to use force as a way to ensure citizen obedience with the law,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when private citizens evaluate the police as legitimat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comply with legal demand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Although procedural justice has shown to be a high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perceived police legitimacy, research has found other correlates of this outcome, including ethnic identity, low self-control and structural economic disadvantage. To date, no study has explored whether strain influences perceptions of the legitimacy of law enforcement.

Methods

A series of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was estimated us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train on perceived police legitimacy.

Result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procedural justice, strain exerted a nega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aw enforcement legitimacy evaluations.

Conclusions

Police officers are encouraged to interact with citizens in procedurally just manners and to also consider people's strain levels when enforcing the law.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警执法权益受到冲击和侵害的现象日益突显,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警察是执法者,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依法办事是警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其现状、危害性和根源,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忠诚 《河北法学》2004,22(12):74-77
行政诉讼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法学界,对行政诉讼目的的认识,主要有三重目的说、双重目的说、监督说、依法行政说、权益保护说等。认为,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行政诉讼的目的,行政诉讼的首要目的则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Present sta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state authorities to control citizens' activity in every moment oh his/her life. On the other hand none of us want to be controlled this way and democratic rights shall guarantee our privacy to be preserved. Yet proactive police techniques can be useful in protecting us against those of our co – citizens who do not respect the legal order.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nowadays cannot exist without using proactive techniques – no matter if it takes place in Poland or USA. Thus the problem emerges how to choose when these techniques should be used and who should make this decision. The key-guarantee of respecting human rights in this case is external control of police activities. Proactive techniques are usually kept secret; therefore control seems to be impossible. Disclosure in criminal trial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eventing abuses. Post fact revealing of all the actions taken by the Police is the best way to ensure legality. Both Polish and American legal systems try to balance 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 and efficiency of an investigation. Surveillance, infiltration and police "provocation" are used in both countries but the legal solu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especially considering checks and balances. It seems that polish legislator intentionally omitted most strict limitations as they cause problems for state authorities. Police lobby must have been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human rights" lobby. Analyzing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the citizen during criminal trial, it must be noticed that current American solutions are much more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