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艳斌 《求索》2008,(1):24-26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更加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本文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最后,本文又对虚拟因子作用于实际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虚拟因子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员工激励效应、企业成长效应等作用于资本、劳动、技术等实际经济因素,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2.
余甫功 《岭南学刊》2005,45(5):78-8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企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资本来源和产出来源,直接带动外贸出口、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发挥溢出效应提高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改革具有互补作用,从而对经济增长发挥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宝  周宁宁 《求索》2010,(6):5-7
通过重点分析货币供应量指标M2结构,发现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因素在内的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真实交易货币对CPI的影响更强,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基本力量,短期内不可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但长期内高货币增长可能最终转换为长期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4.
边璐  张江朋  张璞 《前沿》2014,(7):99-102
本文以2001--2011年内蒙古金三角、中、东西部地区的区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非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模型研究了劳动、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变迁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资本、劳动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外生创新驱动因素从四个区域来看呈现区域差异,即内蒙古中部及“呼包鄂”地区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贡献高于东西部地区,但就整体而言,明显弱于劳动、资本对产出的贡献度。研究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在中部及中部中的“金三角”地区抑制了产出的增长。内蒙古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通过制定技术创新赶超战略,是提升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发展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减贫的角度,对影响湖北、重庆、贵州3省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贵州省安顺市5县1区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本、劳动、初始的劳动力生产率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劳动产出相对于资本和初始的劳动生产率而言产出弹性更大.并且,典型的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且贫困县的经济增长要显著地落后于非贫困县.我们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的.这使得这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较一般意义的经济增长而言要更为显著.另外,外出务工是倾向于扩大本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甘肃1990—2010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三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建立VEC和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研究三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甘肃1990-2010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长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显著,并提出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济增长分解框架,本文将1989~2007年长三角各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资本深化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检验框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产出的影响。从分解的各个因素来看,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深化对劳均产出起了收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均产出起了发散作用。在三个因素中,对劳均产出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技术进步因素。总体而言,1989~2007年问,尽管技术进步对劳均产出收敛性产生消极作用,但是效率提高和资本深化的收敛作用最终使得劳均产出产生了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武少芩 《求索》2011,(8):12-14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真实水平应该从公共投资所产生的直接物质(人力)实体来衡量。文章选取代表基本建设支出和教育事业支出以及卫生事业支出的实际产出,分析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对分税制以来各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检验,得出教育、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用公路建设来代表)这几项公共投资的直接结果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该结论引发我们思考公共投资到底是通过哪些间接途径而与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省区都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不仅能通过增加实物资本,而且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本文利用1985-2012年贵州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考察了FDI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贵州省吸引的FDI每增加1%,贵州省的总产出会增长0.494%;贵州省吸引的FDI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则贵州省的总产出会提高4.13%,这种溢出效应是通过技术溢出、前后向关联、人员流动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货币和通货膨胀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 ,经济学家都为此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回顾和评论有关理论研究 ,认为货币、通货膨胀和长期实际经济之间存在非单调关系 ,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在低水平上的较小变动与长期稳态资本存量和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当变动超过临界点 ,则将损害稳态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在文献研究基础之上,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把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为"资本累积效应"和"效率效应",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并由此对1999年~2012年中国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累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值,而效率效应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目前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虽然不存在"高投资"的问题但是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建议优化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提高投资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周秀帅 《求索》2011,(7):26-27,202
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什么,目前仍缺乏理论支持。本文建立总需求模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制定劳动收入份额的调控政策要综合考虑这两大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匡爱民  郭样 《求索》2010,(7):27-29
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方法测算我国汽车工业增长的因素,得出1998—2006年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汽车工业产出增长历年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7.04%、32.99%、69.06%和-19.09%。这表明劳动、资本与技术进步对我国汽车工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但是前沿技术效率变化却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年平均下降19.09个百分点。本文提出加大技术引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效率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本文为考察产业结构转化对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搜集比对了1995年至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化视角下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应及其传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鹏  熊启跃 《求索》2011,(5):11-13,135
本文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总量效应、贷款期限结构效应以及不对称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投放对产出和价格的刺激效果显著,并且信贷渠道传导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长期贷款更多地刺激了产出的提高,而短期贷款对物价水平上升的推动作用较大;(2)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存在非对称性,前者对信贷、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长期刺激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6.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总额(注:包括了华侨资本的投资,本文的投资额均指批准投资额)仅次于1997年,创下历史第二位的记录。2001年1-6月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也比1999年同期增长1.3倍,光是2000年上半年的外资投资额便跃增到接近于1998年全年的水平。2000年全年的外资投资额肯定也将比1999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1999年台湾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额由于受到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疲软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但2000年1-6月的对外投资额则由于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额剧增(比1…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0-2013年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GDP时间序列,通过构建动态分布滞后模型测量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效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的分析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存在着较强的时滞效应。FDI对GDP的总贡献为0.74%-0.84%,FDI发挥总效应的一半需10.43年。我国应鼓励FDI建设总部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加速FDI溢出效应的产生,促进FDI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总额(注:包括了华侨资本的投资,本文的投资额均指批准投资额)仅次于1997年,创下历史第二位的记录.2000年1-6月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也比1999年同期增长1.3倍,光是2000年上半年的外资投资额便跃增到接近于1998年全年的水平.2000年全年的外资投资额肯定也将比1999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1999年台湾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额由于受到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疲软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但2000年1-6月的对外投资额则由于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额剧增(比1999年上半年增长129.9%)而比1999年同期增长42.8%.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左右的强劲增长。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使得社会公众公平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长期处于偏低状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的重要因素。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效应包括工资效应与劳动生产率效应。工资效应对提高劳动收人占比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劳动生产率效应却对劳动收入占比存在负向效应。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总体效应则取决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比重和供求状况。实施教育均衡化政策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