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蔡玲 《理论月刊》2010,(5):138-14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转变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分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从此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城市、城乡一体的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由内需、外需、内外需并重但以内需为主的转型,我国农民分化也经历了农民队伍分化、农民身份转换、农民素质提升的过程。湖北农村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下子显现出来。在广大农民转移、分化的过程中,少数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工成了城里人,大约三分之一的"两栖"农民在城乡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的往返流动中逐步分化,纯农户中的核心户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主力。当前,"两圈一带"区域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农民分化的融入效应日益明显,农民分化的制度条件日益成熟,农民分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如果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是利用外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区域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区域内农民的身份转换,那么,湖北在新一轮开放开发中,不仅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把经济发展速度搞上去,而且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进一步加快农民分化,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序管理。  相似文献   

2.
徐铜柱 《桂海论丛》2007,23(2):13-1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原来同质性很高的农民群体发生了严重的分化。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农民分化的现状,努力化解农民分化带来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农民职业分化是农民阶层分化的主要标志,这已属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以农民职业分化为核心的农民分化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民阶层的分化程度会日益加深,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农民的分化水平同样存在巨大的东西差距,这一差距恰恰是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地区差距的表现.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不足凸显的是我国整体意义上的农民分化的滞后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职业分化是必然的、长期性的;农民职业分化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并引发农村社会变迁.因此,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对农民职业分化的认识,提高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雪  穆利军 《传承》2008,(10):122-123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职业分化是必然的、长期性的;农民职业分化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并引发农村社会变迁。因此,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对农民职业分化的认识,提高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出了水平多层次、缴费灵活性和制度衔接性的新要求。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以发达地区为试点形成的模式,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压力。构建一个既有统一制度框架,又能适应农民群体分化特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长期以农为本的农民阶层发生了流动性、多元化分化.这种分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建设和发展,而且对农民精神生活正产生深刻的解构与重构作用.探讨其解构带来的消极影响便于在破旧立新中重新构建农民的精神生活,这对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型农民形象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霞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森  苏浩  孙小刚 《前沿》2005,(12):212-216
内蒙古农民增收问题备受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本文依据“差序格局”理论的概念,参考了“城市版”差序格局的观点和“弱关系与强关系”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农民依靠城市亲属关系提高家庭收入的可能性,提出了强依赖性关系的观点,即农民进城寻找工作的前期和刚开始工作时,依靠城市亲属关系的程度,以此说明内蒙古农业地区农民增收与农村亲属网络的关系,解释城市居民在帮助农民亲戚增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犯罪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农民犯罪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经济转型期间的一种必然的但却是暂时的现象.解决农民犯罪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强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钟利文 《岭南学刊》2008,(2):126-130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当前,我们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仍是治标不治本。要增加农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促进农业规模化,让农民成为财产性收入的主体;二是促进农民市民化,加快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易应  童庆赞 《理论月刊》2002,(11):57-58
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农民也面临失业,农民失业是不必与剩余劳动力相一致的概念,因为农民就业出现了一些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试图站在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的交叉领域认识农民失业的内涵,并寻求积极治理,这不仅是当前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国谋求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12.
陈方南 《求索》2010,(8):65-67
主体性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有三种基本的哲学规定。在自然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主体性历经了自然主体、神灵主体、理性主体,最终会归于实践主体。实践主体概念的提出使得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在辩证哲学中得到了统一。主体性的哲学界定是研究中国农民主体性的理论依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的主体性功能单位分别经历了宗族、人民公社群体到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家庭的演变。进入新时期,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当下中国农村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影响当下中国农民主体性功能正常实施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当下农民主体性的应然路径选择,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惠 《湖湘论坛》2007,20(1):91-93
转型期我国农村地区农民自主组织行为是我国农村地区农民以体制外的组织方式建立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它一方面代表着农村社会的开始分化,象征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取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增加了分散化的农民的自组织性,从而为农民走向市场,与政府对话找到了积极的出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农民利益型组织的空缺,从而起到在农户与政府之间的中介者角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民经纪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前沿》2005,(11):217-220
文章从农民经纪人的基本特点、交易方式及与农民利益联结的形式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经纪人形成的主要原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农民经纪人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发展农民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民经纪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基于村民自治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水  谭琪 《理论月刊》2010,(3):169-171
当代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有了制度化的平台。村民自治也为各种乡村力量利益间的博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化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农民利益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出来,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分析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研究完善村民自治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对策,从而探寻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6.
龚先庆 《桂海论丛》2004,20(1):17-19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 ,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农业 ,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一方面减轻、限制农民负担而使民不伤 ,赋税取之有度 ,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试论毛泽东的农民利益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 ,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大问题。毛泽东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 ,改善农民生活 ,同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杨晓仙  叶民英 《湖湘论坛》2009,22(6):122-125
土地承包期延长后,由于土地承包起点不公平和对土地调整的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地农民。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与土地相关联的一系列权益。无地农民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倍增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妥善解决无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完善维护无地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权益的政策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优先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深入分析无地农民的现状与成因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无地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权益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民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晓 《前沿》2005,(12):198-202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农民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民现代化的途径,主要有发展教育、促进劳动力流动、完善农民利益保护、推进大众传媒等。  相似文献   

20.
谢双明 《传承》2013,(3):82-8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俄国农民问题探索中,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利用合作化集体化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城乡协调发展等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