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斌 《河北法学》2012,(10):194-196
舆论监督对促进司法权的公正行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舆论监督存在越界行使、不当行使等情形,有干扰司法权的独立和公正行使的倾向,甚至出现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属利用舆论炒作,向司法机关和党政部门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因此,需要对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冲突进行归纳和梳理,探讨其平衡之策。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对于司法权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力量。新闻媒体对于增加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揭露司法腐败,培养公民法律观念,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民众对这种以媒体的批评性、揭露性报道为特征的舆论监督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罗浩铭 《法制与社会》2013,(24):139+159
权力天然的侵略性与扩张性决定了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与制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民主与法治的必由之路。司法权属于一种权力,具有权力的属性特征,所以司法权也必须受到监督与制约。现代民主社会中,除了国家固有体制与机构对司法权的监督外,舆论的监督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如何保障民众的舆论权,如何更好的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权是本文探讨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是宪法赋予的两种公民基本权利,具有天然的冲突。舆论监督在监督司法审判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缺陷和我国的具体现状,容易侵犯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本文认为司法公正与舆论自由之间的价值平衡与利益考量都要以司法公正为最终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卢亮  姜钧 《法制与社会》2010,(27):140-140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新媒介都会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现代社会,媒介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介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肩负着社会守望者,传承教育,舆论监督的责任。然而,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妨碍了司法的独立,甚至有时无法达到司法公正。在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国司法界与新闻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独立涵盖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三层含义;新闻监督是媒体所享有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新闻监督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领域尤其是公共权力所涉及与延伸的范围;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的内在统一源于其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的实质冲突是公民权利冲突的外在表现;秉持现代司法理念、加快新闻立法与坚持法律至上是平衡二者关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司法独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的问题,而同样的新闻自由与舆论自由也被信仰自由的人们视为一种追求。在价值上,舆论自由以及司法独立同属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追求,但是两者却有着天然的不同。事实上,舆论监督这个提法本身就与司法独立存在冲突,强行以监督和被监督的提法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利于司法公正进程的。  相似文献   

8.
石静 《法制与社会》2013,(23):107-108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和提高,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监督也越发执着,产生的效果也是有利有弊。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了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从周老虎、躲猫猫到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掀起了阵阵舆论监督的热潮,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更是将其推向高峰。本文指出舆论监督发挥着制约权力、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积极引导媒体合法监督、独立监督,对我国法制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法公正犹显重要。司法公正需要一个完善的司法制度,还需要行使司法权人追求司法公正的高尚情操。在我国现阶段下,确保司法公正,与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工作密不可分。人大监督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的监督。我国审判机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独立审判,需人大监督,更需人大保障,使法院能更好做到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障,法检机关作为我国的司法机关,其司法权的独立性也关系着国家的司法公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离不开对检察权独立性的研究。本文从必要性和限制性的角度,对检察权的独立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检察权独立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是检察权自身属性的要求,是与审判独立相配套的表现。同时认为检察权也不是无限度的独立,检察权的行使要受到上级检察机关和党的领导,受到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人大监督司法之应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就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而言,司法权依附于行政权,司法不能独立,行政干预司法。同时,司法权在其运行过程中,权力被滥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必将导致司法不公的结果。这种结果不仅损害司法机关的形象,更严重的是法律的严肃性、震慑力将受到破坏,国家的权威就会被动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司法的应有权威与效力是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司法权的正常运行,法律的正确实施,司法的公正,都离不开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与司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基础之上.社会主义舆论监督同样关注与重视批判司法领域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良倾向,积极引导舆论、组织舆论同各种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枉法裁判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了解、参与和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媒介,是防止和纠正司法腐败,推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司法的地方化又被称为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方利益团体或党政机关的干预下从事司法活动,从而使得司法不能实现应具有的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一种司法异化现象。国际社会已将司法独立作为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其标准作出相应的规制。受制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以及现行制度,司法独立并未在我国真正实现,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司法权地方化的存在不但违背司法独立的原则,也不利于我国国家主权和法制的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推动司法改革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进一步阐明了司法去地方化的必要性。本文就我国司法权去地方化价值和难点进行了阐释,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实现司法真正独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检察官》2012,(5):71-73
一、当前民事执行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对民事执行实施法律监督,以提高民事执行率,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现阶段我国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一)地方保护主义干预地方党委在人民法院人事任免权方面有决定权,导致司法机关不能独立的行使司法权,各级党委的政法委员会也对司法工作起着实际领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山东审判》2004,20(2):59-61
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 则之一。新闻舆论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促进人民法 院改进工作,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措施。同时,舆论监 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起到宣传社会主义 法制、监督司法权运作、防止司法腐败的作用,另一方 面如果对其不加任何限制,它就有可能成为破坏司法 独立、损害司法公正的工具。既然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司 法活动的独立、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素,那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社会稳定是公正司法的重要基础。当前司法理念落后、职业道德缺失、司法能力不强、司法行为不廉、关系处理不当、网络媒体干预等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继续加强司法职业道德建设,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努力加强司法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依法理性处理和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8.
再谈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剑秋  韩阳 《河北法学》2003,21(4):32-34
传媒自由与司法公正是民主社会最弥足珍贵的两大价值。从应然的层面而言,两大价值应当是良性互动的。即,如果传媒对司法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当,可以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刑事被告人获得合理公正的审判。但如果传媒的舆论监督超越了它应有的限度,则不但会导致司法的威信降低,也会影响刑事被告人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的实现,从而阻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实然层面的两大价值关系却犹如一柄双刃剑,如何用其利、避其弊也就成了人们普遍关注与探讨的话题。探讨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分析我国传媒与司法处于非良性互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两者在本质上不是冲突的,在目前我们应强调舆论的监督,并对完善两者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和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传媒活动介入司法审判,在实现舆论监督与公开审判协调一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国家司法权,影响了独立审判,并有可能侵犯当事人的私法权益。另外,在庭审过程中,司法审判权也制约了传媒的活动,进而影响媒介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对审判过程中传媒活动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规定,从而保障新闻媒介对司法的监督,消除传媒活动对司法审判的负面影响,确保国家司法权和人民宪法权利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实现司法公正需要从改善机制入手,同时也必须转变观念。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司法公正的载体,法官独立审判的司法权制度和全社会相当高的道德水准是司法公正的两个支撑点,三者兼备,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构架起司法公正的天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