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本文就这一规律有关的内容谈几个问题。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既有着特定的量,又有着特定的质,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何谓质?哲学上讲的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事物的这种  相似文献   

2.
量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基本范畴之一。搞清量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哲学教材中,都把量这个范畴定义为:量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各个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也是一种量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质”     
要了解质量互变规律,首先应该了解质、量、度三个范畴,本文就“质”这个范畴谈点看法。简单地说,质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由于这种内部存在的规定性,一种事物就区别于他种事物。例如,无产阶级不同于资产阶级,这是因为无产阶级一无所有,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度生,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专门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关于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度”的理论杨和屏,廖典海"度"是反映事物发展质量互变规律的哲学方法论之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许多关于认识改革发展"度"的思想理论,其运用之精湛,指导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之有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  相似文献   

6.
没有明确的职务,很难干事情。如孔夫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干部队伍实行了分类管理,定职定岗,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工作效率提高了。但事物总是相互关联的,分工不是分割,思考问题如果仅囿于职务的局限,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工作还是干不好。这就涉及到一个全局意识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或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这一点,看似简单,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全局意识,就做不好工作,当不好领导,不管是哪一层次的领导都是如此。“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于谋一时。”“善弈者谋势,不善弈…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和结构内容,并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不停地运动着,按一定的规律朝一定的方向发生、发展和变化,这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因此人们能认识事物、识别事物,就是通过其层次结构和结构内容而取得的。刑事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层次结构以及相应的特定内容。侦察破案作为刑事犯罪的最普遍、最主要的手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研究社会刑事犯罪事件的层次结构和每个层次中的特定内容,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探  相似文献   

8.
在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教学中,有部分师生总是把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看成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飞跃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的起点不同。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起点是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点是感性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做”和“行动”;而感性认识是事物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第二,两者转化的内容不同。虽然这两个飞跃都是…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次,在分析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这句话时,老师问道:“这里为什么使用‘发现’而不用‘发明’这个词呢?”这个问题听来是再容易不过了,地球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吸引力,这是原来存在的,难道还用什么人去发明吗?可是不知道你理解到没有,在“发现”与“发明”两个词义中包含着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不同含义。从“发现”的意义来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我们知道,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蔽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规律,就要求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邓小平同志正如毛主席赞扬过的“照辩证法办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统一战线的新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创立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理论,使之有丰厚的哲学基础。本文试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角度予以分析探讨,这将有利我们深入地掌握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在统战理论中的体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的动力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原理,邓小平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相似文献   

11.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法是通过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在理论思维中,不可比性是相对的,可比性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提高可比的层次,在这一层次不可比,在另一个层次就可比了,在抽象领域中没  相似文献   

12.
凡事绝则偏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向对立面转化,这是辩证法揭示的一条规律。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中国有句古话,叫“物极必反”。都是说的这个道理。生活实践表明,人的思想,即使是正确的思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一分钱,一粒米,一秒钟,有人瞧不起它,认为它太小,微不足道。而我却不然,因为无论多么可观的数字,其基数都是“一”,没有这无数的“一”在一定程度上的积累就不会有千和万。它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4,(22):43-44
“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给予,只要组织上心到意到情到就足够了。”“这是党委、政府对我们政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安慰,是以心换心。”“如果干部与群众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形同陌路,那就很危险了。干部离群众一尺,群众就会离政府一丈。”群众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真理是具有层次性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已有人论及(见李权时:《略论真理的层次性》,载《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但对真理究竟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尚没有回答。本文试就真理层次的具体划分作一试探,以求抛砖引玉。一、真理层次的涵义要给真理划分层次,首先必须对真理层次的涵义进行规定。我认为,所谓“真理的层次”,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表征、一定本质和一定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之所以具有层次,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这种符合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受主体和客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条件所制约的。因而,真理的发展就会在纵向和横向的无限序列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从纵向上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6.
一 基础文明的内涵 精神文明是一个包容性很广的体系。其内容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党的十二大就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战略目标,可以看作是上述划分的依据,表明精神文明有“基础”与“高度”之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文明?如何才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从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搞清楚“基础文明”的含义。在这里必  相似文献   

17.
对于“规律”概念,教材是这样表述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哲学范畴,而且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还常常遇到一些干扰。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排除干扰,在进行“规律”概念教学时,要注意讲清以下四个区别。一、规律和规律现象的区别。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它总是隐藏在事物的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只能依靠抽象思维,通过现象认识规律,而对于规律本身,人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例如:人们能够看到“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月亮绕地球转”…  相似文献   

18.
联系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正是由于存在着普遍联系,因而导致了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在人们认识的过程中,说某物现实地存在着,就是从它具有一定的时空关系说的,并由联系继之认识该物的变化发展及其特殊运动规律。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联系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离开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武警学术论文的定义 “武警学术”和“武警学术论文”这两个概念是随着武警部队的组建而出现的。“武警学术论文”这一概念包含“武警”、“学术’、“论文’三个小概念,这三个小概念共同限定了“武警学术论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对“学术”二字做过这样解释:“学纯以知识为目的,术以能力为目的。”“凡以创造产生事物为目的之活动,属于术的范围。以探索究明事物为目的之活动,属于学的范围。”这就是说,“学术”是指专门、系统探明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活动。推而言之,武警学术论文是研究探讨关于武警学术问题的论说性文章。具体说,就是研究探讨武警部队执勤、作战等项内在规律的论说文。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