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众所周知,《公司法》是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法律规范之一,始终关注如何规范、适应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法》在实行的过程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法》中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通过引进全新的理念对《公司法》的修正与完善,消除现行《公司法》的局限性,促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研究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修改和完善现行公司法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公司法的缺陷,探析了修改与完善我国公司法的措施,旨在为我国公司法的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妍 《河北法学》2001,19(1):26-29
《公司法》是调整市场主体的一项重要法律,但我国《公司法》却对很多具体问题未做规定,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就是其中之一。《公司法》没有规定出席股东大会的法定人数、没有规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应如何对待、没有规定表决权行使的限制,也没有规定代理行使表决权的条件、程序,更没有规定代理权的招揽问题。《公司法》的这些“没有规定”,不能不说是我国《公司法》的重大遗漏。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公司法》颁布实施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法》第20条给予了极大关注。大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认为这是我国《公司法》确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开端,是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在公司法中的一般规定.为公司纠纷案件中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司法最新修订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公司法》最新修订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入手,详细评析了我国新《公司法》的重大制度、理念创新。同时,也指出了新《公司法》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新《公司法》第20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文围绕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探讨了《公司法》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的如何具体操作,并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法人人格否认规定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却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漏洞。而法经济学在分析公司法制度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将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公司法》展开分析,研究我国公司法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司商业机会理论为切入点,对篡夺公司机会禁止义务的本质及意义作了简要分析,重点对我国《公司法》的篡夺公司机会禁止义务之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切实完善我国《公司法》这方面的规定提供些许建议,以期裨益我国《公司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公司法》自1993年颁布后,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三次修改,三次修改中,1999年及2004年所修改的内容只涉及《公司法》一至二个条款,①而2005年的修改则对《公司法》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改动,新增和修改的条款较多,因此我国《公司法》大致可以分为1993年版本和2005年版本。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格否认是一项英美法系的公司制度,是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责令公司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措施。2005年我国《公司法》修改时,规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一、公司法人格外部逆向否认概述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即我国《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格否认——"正向否认"。事实上,  相似文献   

10.
刘清生 《行政与法》2003,(12):80-82
对我国《公司法》第111条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该条是关于公司法的停止请求权制度的规定,只是存在巨大立法缺陷。本文拟对我国《公司法》停止请求权制度的立法缺陷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的《公司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这次《公司法》的修订意义重大,它不仅对我国公司立法、司法.公司实务、公司法理论乃至我国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直接而现实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给律师业务的拓展带来了无限机遇。作为律师,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一机遇,不仅要把新《公司法》的制度、规则和精神灌输给广大企业,同时还要通过诉讼、非诉等律师实务活动,去激活这部被誉为是21世纪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公司法》。不仅要让广大投资者真正成为新《公司法》的受益者,同时也要为我们广大律师创造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通过对新《公司法》的学习和研究,笔者发现,新《公司法》在以下三个方面将给律师实务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旧《公司法》对公司最低资本额的规定较为严格,不仅提高了公司设立的门槛不利与我们经济的发展,且并没有有效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最低出资额制度上,对我国新旧《公司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结合公司法是"设计精巧的公司、股东、债权人三者利益的平衡器"的这一特点,对我国新公司法最低资本额制度相关配套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股东权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公司契约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契约理论的契约自由精神在我国新《公司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公司法》提高了授权性规范在条文中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股东及其他公司参与者的自由空间。然而,从公司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股东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建议《公司法》修订中应使用规范用语、正确区分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进一步减少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完善股权转让权制度以及表决权制度。未来的股东权制度有待于建立《公司法》的动态适应机制,以保持《公司法》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迷思与重塑——公司社会责任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第5条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成就,但相关问题的研究依然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美国和我国《公司法》中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基础,指出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后果,并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993年通过,1994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公司法》为我国公司制度的规范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多年来公司法的真空状态,使公司制度在我国被扭曲和滥用,虽然《公司法》为我国公司制度的理顺与规范提供了保障,但这段路程将是很漫长的,公司法中的许多制度还有待于人们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监察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我国《公司法》及各国公司法的规定,谈谈监察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公司法》中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法的重要制度,也是公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论文以我国新《公司法》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公司法》修订之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权关系不清;权力高度集中;监督制约乏力。论文进一步剖析了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晰产权关系、界定股权性质;完善法律规制、突出公司自治;完善治理机制、强化"高管"责任;健全诉讼途径,强化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公司法》的决定,新修订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放松了对市场主体的准入管制,一改过去严管抽逃出资的做法,转而鼓励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充分体现了公司自治原则。一、抽逃出资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抽逃出资"一词最早出现于1993年《公司法》第二百零九条,此后,《公司法》历  相似文献   

18.
胡秋圆 《法制与社会》2011,(32):106-107
法人型联营企业为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当无专门的立法可用时往往适用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然而,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可以适用《公司法》,是否可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权利,如股东知情权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迫切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司法》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我国原有的《公司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公司法》的弊端逐步显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而没有进步就会遭到淘汰的残酷命运。为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重新修改与完善《公司法》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谭玲 《行政与法》2000,(5):46-47
我国《公司法》自<1994年7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了。1999年12月25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13次会议对《公司法》进行了一次重大修订,修正后的 《公司法》变更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设立监事会的条款,新增加规定了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无形资产出资、发行新股和申请上市的有关条款,是《公 司法》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一修订并没有从根本上弥补和解决我国《公司法》现有的不足与缺憾,还需结合六年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次全面的修正与完善,使 我国《公司法》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 一、界定发起人概念,明确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