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组织的产出:政府能力绩效评估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能力高低程度决定了行政组织产出的质量和数量,政府能力绩效评估就是根据行政组织的管理效率、效益、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对行政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政策或规定执行、中长期目标完成的结果等能力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对政府能力开展绩效评估有着三方面的理论依据,而在实践中需要建构一种基于绩效评估过程的有利于政府能力提升的组织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能推动政府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行政绩效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论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行政与法》2008,(3):14-16
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具有重大意义,它增加了公众和专家的参与,并能促使政府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责任型和回应型政府的转变。目前的政府绩效评估虽然实行的也是多元评估主体体系,但存在着主体缺位和错位、独立性不够以及主体间的权重比例不够科学等问题。应该在评估主体中进一步增加公众和专家的评估比重,并由第三部门主导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建立科学的绩效信息系统,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将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是为了对政府组织的运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然而,绩效评估往往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政府绩效评估理念提供了价值指引.基于当前的现实环境,本文分析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对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所应秉持的价值理念以及其在评估体系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治理方式,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树立责任行政、服务行政的理念,有助于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并最终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我国受到重视,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绩效评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评估制度呈现评估主体交错的现象,即部分制度确立立法机关作为评估主体,谓之自评估;部分制度规定委托第三方评估主体,谓之委托式第三方评估。自评估制度缺乏中立性和监督机制,委托式第三方评估基于委托关系恐存单方制约之罅隙。现有制度的种种内生不足都为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的生成提供致诱性条件。制度变迁理论为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替代自评估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解释了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的生成、变迁动力以及变迁结果等现象。相较于利益关联的第一方和第二方评估,第三方评估的优势在于主体的独立性更有助于真实地反馈评估结果。以评估权为建构基础,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可以遵循委托式第三方评估、法定第三方评估和独立第三方评估三条立法路径。在制度兼容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采用综合路径,以释放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的最大化效用。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法治评估作为对内部评估的优化而得以提出,且以倒逼政府工作为初衷,然而实践结果却是日渐形式化。运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第三方评估场域及其微观运行予以反思研究可以发现,第三方法治评估场域尚属新兴场域,且具有开放性、同构性、斗争性等特征,而在此生态环境下评估专家、行政主体、公众在行为策略的选择上均偏保守,彼此间形成制约模式。而要突破当下的实践困局,需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估的性质与价值、科学界定评估受托方的权责、打破多元主体的传统惯习,并建立有效的接纳机制。  相似文献   

8.
传统考核机制对于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公共管理能力缺乏必要的激励作用,改革完善乃至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新的绩效评估机制应以效率和公正性作为绩效评估的基本标准,构建组织绩效评估和个人绩效评估两大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主体,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改革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绩效评估是在企业组织兴起的一种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私企部门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近年来已被视为我国行政组织改革不可回避的主题。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影响深远,科学的评估会促进行政组织绩效的提高、重塑政府形象,不完善的绩效评估会造成政府滋生不良风气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推进政府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政府绩效评估在国内外的公共管理中受到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末开始,政府绩效评估就在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特别是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对政府绩效评估日益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改善与发展,政府绩效评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变化,来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是吉林省对政府管理创新工作的积极探索。由于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管理中出现的新型管理工具,因而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不仅对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分析,而且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目的在于不断推进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工具,必须以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本文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及其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不足及其成因。认为,公务员是创造政府绩效的重要载体,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是政府绩效评估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艳 《行政与法》2013,(12):6-9
政府缋效管理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增强干部执行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分析吉林省政府缋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科学评估为依据,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对省政府工作部门的绩效评估。在吉林省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了战略执行的功能;评估主体的选择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评估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特点;评估结果的使用发挥了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吉林省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洁 《行政与法》2013,(11):6-9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对于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背景,剖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但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吉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结合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新阐释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和功能。一方面,为吉林地方政府有效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另一方面,为完善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寅德  吴妤 《行政与法》2007,5(3):25-27
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对政府管理绩效评价做了积极的探索,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组织的绩效,但其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困惑,也由此引发了对“西方的绩效评估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争议。本文从绩效评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绩效文化所蕴涵的基本理念以及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关系,主张通过绩效文化的构建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并就如何培养我国的绩效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的现实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本质就是以评估来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加强对政府监督,强化政府的责任,提高政府的效率.然而当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遇到了现实困境: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扭曲带来制度安排困境,政府绩效评估客体与主体失衡带来制度安排偏差,绩效评估系统内部运行阻滞带来制度安排障碍.消解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困境,从价值层面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宽容合作;从运作体系必须考虑目标系统、比较系统、测定系统的制度安排要符合系统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