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转型时期我国社区自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行政与法》2009,(3):8-10
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社区自治,各地都在探索实现社区自治的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自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的分析,探讨了转型时期社区自治的各种模式,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自治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金路  严丽 《政法学刊》2011,28(1):103-107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对社区管治与社区警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社区的管治环境、人际关系、管治方式和治安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社区实施的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中,政府管理是主导,需要通过完善的居民自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作用;居民自治是基础,只有在政府引领下才能充分实现自治功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警务活动,应当立足社区履行公安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改善警务运行条件,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3.
于敏 《法制与社会》2013,(6):149-150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加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居民自治是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促进政府改善管理、重构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和谐社会建设对城市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分析了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的形式、参与的途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和谐社会视角下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提出培育和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培育和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扩展居民参与渠道、实现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自治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我国当下的城市社区自治建设中呈现的问题较多。本文选举了中部地区比较具有典型性的社区即河南省安阳市太行小区社区自治建设为视角,采用了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该区基层自治建设中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是在政府职责与城市基层社会有效衔接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是社区自治的主体,三者共同形成了政社合作的良性互动模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也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社区自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老城区改造和新社区建设中,规划权被授予给了社区,社区作为自治组织,通过听证会的形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环节,不仅有效维护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也很好地平衡了社区建设中各利益群体的权利与义务,为打造舒适、安逸的社区人的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需要借鉴美国城市规划中社区听证的经验,让政府、公众、开发企业及其他利害关系方在城市规划听证中沟通、了解、妥协,以有效避免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社会冲突与矛盾的频发。  相似文献   

8.
一、社区法律服务机制的提出(一)构建社区法律服务机制的必要性1、社区呼唤法律服务,群众急需法律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群众的涉法问题也随之大幅增加。同时通过十几年普法宣传教育,社区单位、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的需求与日俱增。要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后的社区居民的要求,必须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为群众提供方便而优质的法律服务。2、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离不开法律服务。法治…  相似文献   

9.
论社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社区在规模上的扩大,给社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抓好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理顺社区建设中的"三长"关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发挥居民建设社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邹会延 《行政与法》2003,(10):94-95
目前,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功能更加全面、具体,这就要求社区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社区和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与管理。建立社区干部培训机制,就是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党和政府为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启动与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使得都市社会中的法治认同成为一个重要论题。一方面,都市社会的发展消解了传统法治认同模式赖以存立的共同体,另一方面都市化的进程又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并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进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共同体——媒介型共同体。媒介型共同体以异质性的不断生成为其正当性基础,以多重空间分配与构造为其基本特征,并且超越传统的依托于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模式,形成了一种依托于都市和全球的新型共同体。都市社会中的法治认同要求利他主义的都市法律主体,立基于"都市—全球"的互动结构,以空间分配促进都市法律主体对于都市法治的认同,最终指向都市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社区应急治理现代化既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能,也要兼顾对居民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消除居民隐私顾虑。隐私权的双重属性和社区应急治理中不规范的居民信息采集、使用和泄露行为会导致出现侵害居民隐私权的情况,使居民产生隐私顾虑。因此,大数据环境下社区应急治理需加强对居民隐私的保护,从法律、责任、多元主体协同等层面建立居民隐私顾虑化解机制,平衡社区应急治理中社区公共利益与居民个人利益的张力和冲突,提高社区应急治理效能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佳 《行政与法》2007,(11):15-17
社区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个人。在以往的社区治理模式中,都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了居民个人对社区公共政策的参与,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中居民参与水平低下、参与机制缺乏的状况。因此,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模式,全面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构建和谐有效的社区治理体系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演进韧性强调系统在危机中变化、适应和转变的能力,为现代风险社会中社区媒介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据此审视疫情防控中邻里互助、技术嵌入下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多元交叉网络、社区中“隐私悖论”负面性的消解及微基建项目的推进发现,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的内部边界并未封闭,居民主导的治理模式在强调社区韧性的背景下愈发重要。社区媒介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去中心化赋权,为居民自治机制中由“精英模式”向“共建人模式”转型提供了替代方案:通过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区社交媒介,在其与线下公共空间的互动中完成共建人的开发与培养,继而发展多样的内生性社区自组织以建立居民自治主导的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paper explores barri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lice and residents of socially disadvantaged neighbourhoods (SDNs). Using a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pproach, research in a poor, high-crime, muiti-ethnic neighbourhood in Vancouver, Canada examin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lice and neighbourhood resident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were apparent included one-way dialogue between police and neighbourhood residents, the inability of police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minority and special needs groups,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community policing as a purposive rational model which obfuscates an empathetic dialogue between police and SDN residents. These communicative problems limited the success of community policing and crime prevention in this neighbourhood and perpetuated the asymmetrical relations between many residents and the police. Indeed, traditional community policing models have generally failed SDNs because they do not recognize how police communication with residents can continually reproduce an asymmetrical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infusion of Habermasian critical theory into community policing represents one means to overcome the communicative obstacles that perpetuate the asymmetrical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police and SDN residents. lt does so by emphasizing a communicative action that attempts to expose and deconstruct asymmetrical social and personal power relationships and replace them with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result in a more empathetic relationship. The communicative emphasis in a critical theory of community policing is a commitment to forward policing in SDNs as a democratic and empowering proces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As stat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truggl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increasing workloads with decreasing revenues, a strategy is emerging that brings new energy and resources to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This strategy, Community Justice, empowers the community to prevent and resolve problems once thought to be the exclusive responsibility of the justice system. Juvenile courts operating within this new approach are discovering that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willing to become actively involved when allowed to participate in defining the goals, objectives, and their roles in furthering community safe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is new approach, provides examples of promising practices, and articulates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court in promoting community justic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本调研小组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发现并分析了当前珠海市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社区居民对社区民间组织了解程度不高,社区民间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均衡,缺乏政府支持以及社区民间组织的参与率不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彻底落实"社区本位"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为基础,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多元化地拓展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的渠道,创新调动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民间组织潜在动力的实际措施,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宣传机制,扩大社区民间组织影响力,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社区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8.
当前,解决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镇化率始终排在全国前列。然而,城镇化水平不仅表现在城镇化率和城镇化速度上,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在质量层面上。目前,吉林省城镇化率较高而城镇化质量偏低的问题相当突出。在今后的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应注重解决城镇化率指标虚高问题,加快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以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