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宗耀 《唯实》2008,25(2):31-36
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社会主义视域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一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论战中对公平思想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为:公平是一个具体、历史的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在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不仅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背后所隐藏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有重要帮助,而且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平和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在理论上有待于商榷.凡是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强调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市场经济不需要再强调效率是不是优先的问题.社会主义绝对不应当在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率的过程中,把公平放在被"兼顾"的位置.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既应当高度关注和解决效率问题,同时也应当高度关注和解决公平问题,使公平和效率原则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文化背景等等因素都是一个公民无法决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保证——每一个公民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与配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经济公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实现政治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石,强调并推动普及教育,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强调人民应当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地位,以实现无差别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贺永旦 《世纪桥》2008,(2):44-45
公平问题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科学地分析毛泽东的经济公平观及其在实践中的得与失,有助于我们在现阶段正确理解经济公平的内涵,从而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先、兼顾、并重——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逐步树立实践“公平与效率并重,优先保证基本社会公平”的原则,从发展理念、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解析"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5,2(5):70-71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过程或状态.和谐社会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我们党现在要着力构建的在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首要的任务是消灭贫困;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必须消灭和解决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必须按法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和谐社会是德性的社会,必须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外学术界主要存在着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和公平效率折衷论等几种观点.建国后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进行了有着深远世界历史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教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必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一个最适合的平衡点,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在继承经典作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和现实要求作了深刻阐发,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针对不和谐而提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主要社会功能,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保证权利、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就是公平,因而和谐社会不是以牺牲效率换取公平,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不是平均主义社会,而是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公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保障、"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共同富裕等四个方面.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理论具有现实性、动态性和辩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不赞成抽象而空洞地谈论公平以及抽象地将公平作为未来新社会的组织原则,他认为"永恒公平"只是一种主观臆想,应当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中谈论公平.从本质上讲,公平观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道德反映,公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实现公平的手段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   

18.
刘燕 《学习月刊》2009,(10):68-69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公平、效率、民主、秩序等,公平作为其中最为基本的原则.同时现代公共行政也越来越强调将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因此.公共政策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公平的基本原则.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所以近年来政府制定的相关教育政策.充分体现了在政策的价值取向上以注重公平为先导、兼顾效率的原则.保障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社会公平放在突出地位,着力促进社会公平.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强化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观既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又要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与社会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权利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起点按同一规则进行平等竞争而平等获益的机会公平;在相同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下从事活动、并均等地继承了历史所累积的社会力量的条件公平;与差距并存的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