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志军 《学习导报》2013,(11):52-52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地处湘南的道县,坚持以“小财政”做好“大民生”文章,重大决策优先考虑民生事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民生领域,重大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9,(1)
农村公路"村村通"完工里程10510公里;全省高校和中职中有54.24万人获得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9.58亿元;对7.1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给予保障,新建廉租房155万平方米;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752.85万……2008年全省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76.4亿元,18项民生工程硕果累累。2009年,民生工程将扩容至28项,共投资220亿元。"新农合、住房保障、五保供养、居民医疗……",一个个民生关键词百姓已经耳熟能详,一条条关于民生工程的详细部署,已经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了更好地反映我省2008年民生工程的全貌,我们用镜头捕捉了那一个个亮丽感动的画面,推出了一组专题报道。让我们铭记昨天,让我们展望明天……  相似文献   

3.
观点     
《廉政瞭望》2011,(21):10-11
民生支出感受差异有四大原因 虽然从数字上来看。公共财政的民生支出在逐年增加,但群众的受惠感受存在差异。财政部官员日前解释了不同群体对民生改善的感受不尽相同的原因:一是财政收支总量较大,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却很低;二是有些民生支出是“普惠式”,有些民生支出却是“特惠式”;  相似文献   

4.
张博 《奋斗》2012,(5):43-45
城市,以人为本;发展,民生为大。我省这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还政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过去的五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始终都是龙江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更是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共享科学发展成果”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提出“大力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贯彻省第十l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12):10-11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不求经济增长最快,但求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百姓过得最幸福。”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到至高位置。从“五个重庆”到“唱读讲传”,从“三项制度”到“三项活动”,从“民生10条”到“共富12条”……这三年,市委七次全会,次次描绘着——  相似文献   

6.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及生计的保障,包括谋生之道、生活之事及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生建设始终是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凸现了浙江人民艰辛创业、快速改变自己生活状态、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伟大精神,也凸现了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努力为民、艰辛探索的不倦追求,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即三个“同等重要”:百姓创业与政府转型同等重要,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均衡协调与快速发展同等重要。这其中还包括三个“统一”与三个“相对均衡”:人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统一,富民优先与强省发展相统一,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均衡,人与自然发展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7.
徐吉欧 《当代贵州》2018,(51):40-41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革开放40年来,毕节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毕节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一件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构建起百姓幸福指数的“上扬曲线”。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生建设主要是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和住房五个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方面投入支出的失衡、公平缺失和教育成本高等问题影响民生建设;就业率不高和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民生的实现;医疗卫生保障性差给民生发展带来困境;养老保障不完善影响民生建设的实行;住房保障的困境影响民生建设的质量。对待民生问题,我们应该全面的、具体的、从当前民生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找到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0,(11):1-1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留学报国——民族地区“爱之光”复明行动岫岩基地建成以来,这一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得到了辽宁省委统战部和何氏眼科医院的积极支持和关注。五项活动助推了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江苏民生工作整体呈现“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重大改革有序实施、重点人群保障有力、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2022年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结果显示,1271户样本家庭对江苏民生工作总体评价为8.4分,较上一年提高了0.1分。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民生保障工作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民生问题广受关注,受到代表、委员的热议。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民生工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省民生保障支出3970多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64.1%;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4万套;推进"十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大批城  相似文献   

13.
岳振 《当代贵州》2014,(19):17-19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L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15.
周贺 《新长征》2011,(10):44-4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发展成果的体现。长春市宽城区在全面推进“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百姓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人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实惠,为百姓谋福祉,吹响幸福宽城建设冲锋号。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住房、养老、生育等民生问题,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六问西湖”聚共识.着力解决“精神缺钙”问题。杭州市西湖区委常委会带头深学深思,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要精神、研读5本书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增进与百姓的感情”、“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的专题,开展以政治定力、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保障、服务环境、创业激情为内容的“六问两湖”大讨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况怡兰 《当代贵州》2007,(19):126-127
2007年是南明区的“民生年”。“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书屋”“红丝带”、“民情日记”……关注民生的热潮正在这片热土上悄然涌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没成效明显,过去5年累计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达85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  相似文献   

20.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投入。致力缓解群众就业难、看病难、行路难……过去数年,一串串详实的民生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座和谐城市前行的脚步。如果你要问近年来什么事情最让百姓感动,答案肯定是: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牵挂;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我省最具分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