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求实》1982,(6)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它表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一定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总结和结果,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宪法和国家的普通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而和普通法律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1986,(6)
1、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就其广义而言,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其狭义而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正如列宁所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  相似文献   

3.
宁杭 《唯实》2000,(12):63-65
法律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样的提法 ,即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法律的概念 ,显然与时代发展的观念不太一致了。首先 ,它仅仅从阶级性方面 ,即过去人们常说的本质方面 ,阐述法律的特征 ,按照其解释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 ,它究竟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 ,还是像在封建时代只反映君主的意志 ,无从分辨。另外 ,在现代生活中 ,随着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带来了许多社会问…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是宪法的科学性?答:宪法的科学性就是指成文宪法在指导思想上的正确性、内容上的完备性以及法律形式上的严谨性。任何宪法都有它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宣扬他们的宪法是一种“社会契约”,是“人权的保护状”,是为所有的人服务的。这是不真实的。马列主义则认为,宪法是阶级斗争的总结和结果,是统治阶级维  相似文献   

5.
宪法小资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它是一国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类型的国家里,它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它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为了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职工主人翁地位进行了规定。 一、我国宪法确定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反映;这个共同意志只有上升为国家意志时才成为法律,而这种法律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的这一基本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法律现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国家意志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用以巩固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法律一旦制定并颁布执行,任何人不论贡献多大,权威多高都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放任自己或任何下属胡作非为,而要求免受法律的制裁或从轻发落。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说:  相似文献   

9.
宪法部分     
18、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它通常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  相似文献   

10.
官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官僚阶层、官僚制度的必然产物。所谓官僚阶层,就是在官僚政治条件下,主要由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处理国家事务经验,利益相对稳定的国家公务人员(官吏)组成的集团,它是官僚政治国家中的政治主体。从阶级属性上说,官僚阶层无疑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执行者。但同时,它又是官僚政治国家的人格化体现,它的根本利益直接与官僚政治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相对于特定的统治阶级来说,它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官僚政治国家的实质不变,无论哪个阶级或阶层上台执政,都不会危及它…  相似文献   

11.
崔英  裘菊 《求实》2003,(Z2)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基本权利义务 ,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民主和人权。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 ,都是先有了统治基础和制度框架 ,然后才制定出宪法。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在宪法的规制下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随着国家生活中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 ,统治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势力的消长又对宪法自身产生影响 ,统治阶级会随时根据需要修改宪法。在这种互动过程中 ,使国家从一种平衡达到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平衡 ,政治也在这一过程中螺旋式进步了。美国宪法的产生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许崇德 《党建》2004,(5):9-10
2004年3月14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庄严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8至第31条。这是我国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行宪法是符合我国国情好宪法,经过修正之后加完善。全党全民一定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根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严,保证宪法的充分实。实施宪法就是实施的方针政策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实现领导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定大政方针,提出修宪议和立法建议,把代表民根本利益的党的主张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意志,法律化、条文化宪法和法律。其…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1994,(1)
1、法律概念及其本质法律就其广义而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其狭义而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法律所反映的意志内容往往不限于统治阶级的特定利益,还包括关系整个社会共同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技体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个人意志,虽然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06,(12)
宪法———法律的法律。———马克思一语概括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普通法律的规定不能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的经典论述,道出了现代宪法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保障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为什么要修改宪法?邓小平早已给出了答案。———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宪法是什么?就是民主的政治。———毛泽东告诉我们,制定宪法,依照宪法治理国家,根…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的权威性。新中国的立宪修宪工作,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50年来,我国在1949年(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共制定过四部宪法,并进行了八次修改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具体内容如下:一、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之初,召开普选的人大会议和制定宪法的条件尚不成熟,暂由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建国…  相似文献   

16.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使命?顾名思义,使命,使命,就是使者所奉之命.我们军人的使命又是什么呢?宪法第一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问:什么是宪法的完备性? 答:宪法的完备性是一个国家立宪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因为世界各国宪政体制各有不同,所以究竟什么是宪法的完备性,并没有一个适用于各国情况的统一标准。可是,从大多数国家的宪政体制的情况看,宪法的完备性主要是指宪法文件所规定的内容是全面的;在法律形式上亦应当是完善的;宪法在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情况,作出筹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的重大决策,并通过全国政协常委会把它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充分动员和宣传基础上,党领导各阶层人民稳步有序地推进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并酝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制宪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党领导制定宪法草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制定宪法草案的初稿;组织全国政协、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8000多人对草案初稿进行讨论,形成宪法草案;组织全民大讨论,对宪法草案作修改完善。最后,党领导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制定通过宪法,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宪法指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注意把握以下几条指导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般把法说成是“神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等。马克思、恩格斯对法的本质的贡献在于他们首次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和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相似。”方法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