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演员选秀、导演更替、公布定装照到现在正式进入拍摄,已经一年有余,这期间上演的"好戏"不亚于任何一出大片。而当"红楼梦中人"宝钗组冠军的姚笛历经"黛玉"到"王熙凤"的角色变更时,同组亚军的白冰却始终是新宝钗"的不二人选。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5)
正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只在除夕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我们在364天里互相疏远的感情,都想在这一天尽量保温,尽量融合在一起,那一天晚上很"红楼梦"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可能只有一天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就是除夕。这是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说的话。活在当下的中国人永远被裹挟着向前冲,各种信息扑面而  相似文献   

4.
邹自振 《政协天地》2008,(11):53-53
戏称自己为"红学界第一票友"的高级工程师杜春耕先生,业余时间倾尽全力搜集有关《红楼梦》的版本和资料,研究《红楼梦》,现"供职"于北京农工党《红楼梦》研究小组。去年六七月间,作为"有心人"的杜君,竟然于坊间意外购得清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题写的扇面,上面题写的12首诗全部是咏《红楼梦》的。杜君复印此扇面广赠红学文友。笔者经反复把玩,仔细辨认,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对话中表达者的"误称"与接受者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可以分为自指型"误称"、近指型"误称"和远指型"误称"三类。特定语境下的"误称"别具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璐 《今日浙江》2014,(22):58-59
正《红楼梦》里,黛玉偶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文,不禁"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曹雪芹当年写至此处,耳边也一定回转着清柔婉折又充满叛逆之情的曲子。《红楼梦》成书的乾隆年间,正是昆曲鼎盛时期,黛玉听的这段正是昆曲。一说及昆曲,仿佛便有一线袅娜  相似文献   

8.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9.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水之深浅,搞明游戏规则,将大脑调整到"官场时刻",让自己迅速完成"官场化",在"混官场"时做到游刃有余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其中的缘由在于官场惯例的历史由来已久。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德性的荣辱观,以善为标准,体现着主体具有的自律、自由选择能力和自我反思,又确证着人格与尊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了"和谐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内在良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4)
正好的影视音乐应该是什么样?87剧版《红楼梦》的音乐或许能解答。它可以是"无迹可寻"的,每首歌每支曲子出现得都恰到好处,让人觉得《红楼梦》的音乐就该如此,也只能如此;同时它也可以是有形的,音乐幻化成一座惆怅感慨的桥,一端是一袭青衫茕茕孑立的曹公雪芹,而桥的这头是现代生活中的观众们。  相似文献   

13.
文化     
《台声》2016,(12)
正6月8日,以"红楼梦"为主题,把两岸艺术家、台湾多个不同类型音乐团体,以及大提琴协奏曲和京剧、昆曲聚集到了同一个舞台上的《红楼梦》音乐会在台北登场。此次《红楼梦》音乐会由民乐家阎惠昌担任指挥,以大提琴协奏曲和京昆戏曲版两种方式重新演绎《红楼梦》中的爱恨交织与千古遗憾。6月4日到5日,"第二届芒果要的就是你"台湾传播科系大学生暑期赴湖南广播电视台实习活动在台北进行第二阶段遴选,胜出的50名台生将于7月10日至8月7日  相似文献   

14.
<正>7月3日,省政协举行第24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以"旧中国的挽歌——《红楼梦》"为题,对《红楼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曹霑)和书中男主角贾宝玉一样,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生长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公子,少时锦衣玉食,后来却一落千丈,境况凄凉。这种巨大落差让曹雪芹饱尝人间冷暖,看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红楼梦》书稿初成后,又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  相似文献   

16.
自知与自律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尘世中人,能够清醒地、客观地全面认识自己的短处与优长,确实不易做到。但仅仅止于自知还是远远不够,更可贵的是应当有自律的意识和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68.00元《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本书作者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象征隐喻、千里伏笔等,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出来,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作者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  相似文献   

18.
办事“诀”     
云溪子 《小康》2012,(10):118-119
《红楼梦》里,葫芦僧给贾雨村讲"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等等,大概讲的是那时做官的"诀窍";而今,关于办事,坊间流传一种说法,"不疏通,什么事也办不成;疏通了,没有办不成的事。"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30)
正我们眼前的景观同脑子里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人心里的一道裂缝,就是自然之光照进来的地方。《红楼梦》里焦大说过一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结果被马粪塞了嘴。他这句话,一下子给《红楼梦》"挖了两个黑洞",暗示了两组不伦的关系:贾珍和秦可卿,贾蓉和王熙凤,两组关系的连接点,是秦可卿。  相似文献   

20.
忌满脸世故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要比过去早得多,社会阅历比较丰富,但另方面,因为可能看到的社会阴暗面比较多,并受某些条件影响,形成了一种满脸世故的人生态度,并带到新单位来。虽说一个单位,大家都是社会中人,但大多数人还是讨厌那些油滑世故的社会"混子"。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