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 《瞭望》2001,(28)
六月廿七日,在北京西单商 业区南端的中国银行总 部大厦内的“江南园林”里,84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笑了。 而在将近两年前——1999年9月12日,同样在这里,面对自己设计的这“最后一座大房子”,贝聿铭却有些忧郁。他对我说:“按照我的设计,室内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公众的广场,大家到西单买东西,可以从这里面穿过。可是,业主不太愿意对外开放。这样,就麻烦了,我设计这么多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3.
送“红包”     
礼堂里,锻工车间主任宣布:“本年度先进班组已经评出,是锻工甲班。” “哗——”伴着掌声,甲班班长阿华从主任手里接过了优胜锦旗和奖金。 一散会,大伙儿将阿华团团围住。 “班长,这锦旗挂在班里,这奖金大家吃一顿吧。”胖子阿海建议道。“吃有什么意思,我看还是去唱卡拉OK吧。”喜欢唱歌的小王抢过话说。“我看还是分了吧!”青工长发试探性地说。  相似文献   

4.
斯密斯曾说:“书是最美的家具。”这使我想起曾到沿海某个先富起来的乡镇访问,参观那里新建的总经理住宅——所谓“将军楼”,除了颇有气派的客厅,还有偌大的书房,陈设着古色古香的仿硬木家具,可惜的是书橱里只站着寥寥几册学习材料,还有一堆武侠和言情小说。主人在物质生活上确是相当富裕了;但是相形之下,精神领域却显得贫乏了些。据说,实际上有些书房,不久都改作他用了。  相似文献   

5.
曲径通幽,溪流潺潺。具有唐宋风格和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塔、亭、廊、桥组成的建筑群,掩映在波光云影、葱茏绿树之中。这是筹建中的温州市江心屿公园的一隅——占地一点八公顷的“安静休息区”。随着温州市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素有“瓯江蓬莱”之称的江心屿旅游风景区已被列为近期开发重点。她将被建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公园。除了独具情趣的“安静休息区”外,这里还将开辟大型游乐场和包括别墅、露天游泳池、室内游泳池、网球场、友谊商店、外宾餐  相似文献   

6.
冒怀谷 《民主》2006,(10):40-41
书生嗜书被书恼,买书倾囊心愉悦;卖书易米心不甘,永不买书心凄惶。郑振铎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作家和文学史家。他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其父过早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贫。郑振铎从小刻苦学习,好学不倦,因家贫买不起书。他说:“我要看书总是向人借”,读书贫里乐。他对自己读书要求严格,在日记上写道:“读书毋草率,每读一书必一页一页读过,随有所见,即做札记。”郑振铎20岁时到北京读书,常常去附近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那里,他结识了瞿秋白、耿济之和许地山等有志青年,在思想上和学术上进行交流。他们因志趣…  相似文献   

7.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8.
我穿了五年警服,有许多痛快的事情,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当兵,也有酸甜苦辣。 怎么想起要当兵的?记得高中毕业后一次酒会上,一位女同学说:好男要当兵。她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对我却颇具蛊惑力。几位同学也跟着嚷:“当兵去,当个将军才算好兵。”我的心里,就象喝了一口烈性酒,热乎乎的。你知道,天底下有那么一号人,总想做人尖尖。我就是这号人。 最初几天,我没敢报名。因为听说到北京当武警身高、体重等条件和其他兵种不同,特别是政审,要求更严格。一位同学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电话里鼓捣了半天,我想,干嘛不试一试呢? 这一试,竟被录取了。我自己吓了一跳,一股当将军的“野心”又怦怦跳个不停了。 到了警营,我的妈,这哪象同  相似文献   

9.
文意贵新     
我与诗一向没有什么缘分,然而,“千里捎书为一墙”这首诗虽未诚心去记,却已能倒背如流了。原因很简单:我至少在四、五家报刊杂志上见过这首诗,最近又有幸  相似文献   

10.
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素也不去调查核实,立即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宋仁宗颇不高兴地说:“这是内宫的事情,你从何得知?”王素说:“我是谏官,规谏乃职责所在,哪怕是对于风闻之事,也可知无不言.  相似文献   

11.
《瞭望》周刊的编辑给了我这篇报道——《他为什么被怀疑?》,读了一遍,越读越有兴趣,读完之后不禁拍案叫“好”! 我的叫“好”处,倒不在新闻记者下乡采访却受盘查干扰,而在这位记者打破惯例,既不蹲在报社里靠书面材料写“八股文”过日子,也不靠地方长官前呼后拥地用汽车接送,而是自己骑着自行车直接深入边远的县和乡,到人民群众中去采访新闻。从这里,我也看到我们新闻事业的一个改革动向,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的改革动向。 这样说,是否有点“浮夸虚报”呢? 不。只从他骑自行车出城采访,途中被人怀疑,两次受到盘查——这  相似文献   

12.
“做了一辈子到中国去的梦”仲夏,北京.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法国当代艺术大师巴尔蒂斯的首次来华画展以及他托小女春美带来的一封“致北京书”,使得中国美术界及广大观众如醉如痴。“哦,做了一辈子到中国去的梦,竟要实现了。我在山里度过整个童年,最终为自己杜撰了一个中国:它风景时隐时现,又使远壑——想必有先人居住——无从攀登。这一切便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唐宋传奇》、《东坡诗集》、《离骚》我百读不厌,《西游记》则一直是我的床头书……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时光已逝,我不复孩童,而成了八十八岁的老翁……”中国美术馆一楼展厅内偌大的屏壁前,一群又一群的参观者为屏壁上书写的这封推心置腹的大师之书而感动。眼前23幅出自大师之手的洋溢着浓郁的法兰西风格又蕴含着东方情调的绘画精品似乎表达着这封书信之外的没有吐尽的更多更多的情意。据法国画界人士透露,巴尔蒂斯一向不喜欢在公众面前抛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有关英模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广告上看到一本书,叫《改正了也是坏同志》,带着些调侃的味道;我不知道书里说的是什么,所谓“改正”是一般地指改正了错误呢,还是特指经过“改正结论”的原右派分子。不是“改正”二字使我敏感,而是“坏同志”一词使我心有灵犀地会心而笑。“同志”这个中文词,恐怕比任何外文中的同义词都更具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15.
跳着读     
一位朋友也是位嗜书之人,某日,忽发妙语道:“人到中年的标志之一,就是猛然发现,即使家中现有藏书,这辈子也读不完了。”个体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积累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古人早已觉察。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有一次有幸“深入”过校图书馆的书库,站在密密麻麻的书林中,“殆已”之感突然那么强烈地袭来。怎么办?庄子主张“取消主义”,既然路是如此地长得无限,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就无所谓了,最好一步也别迈。先辈里善读书的亦总结过很好的经验,说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中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一国尽服紫”,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的暴涨,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感到很忧虑,就问管仲:“我好穿紫服,一国百姓也争相穿紫服。现在紫服这样贵,该怎么办呢?”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个风气,何不从您自己开始试着不穿紫服呢?同时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衣服!”齐桓公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先自己不穿紫服。当时凡看见左右或来进见的官员中有穿紫服者,桓公就说:“离远点,我讨厌紫服!”结果在当天,郎中里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三天,一国  相似文献   

17.
书祭     
说起来,我与书的姻缘还是小时候由我爷爷“包办”的。 爷爷其实是外公。他是文盲,但 懂得读书识字的重要。我三四岁的时候和爷爷最亲,有时离开了大人,不是喊着要爸妈,而是哭着叫爷爷。那时常常吵闹着要跟爷爷去小镇上卖菜。家乡的小镇临河而筑,而且是在沮河、漳河交汇的地方,很美,但距我们村有10里地。小孩子脚力不胜,爷爷就用这样的办法来满足我的要求:一副挑担,一边蝶栏里装着菜,一边箩筐里装着我。卖了菜,爷爷就买给我一些小人书。回家的路上,我还是坐在箩筐里,胡乱地翻着书,而挑担的另一头是用一块大石头跟我“搭配”着。  相似文献   

18.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19.
傅艾以先生来找我,说曹聚仁先生的纪念馆在他家乡建成、开幕了,要我为它写一幅字去,我说我的毛笔字见不得人,不能写,他说他们希望我一定写,我这个人面子薄,经他这么一说,就不管献丑不献丑,答应下来了,而且跟着想好了十六个字:“行万里路,无愧记者;写百本书、不负此生。”我想用此也足以对曹聚仁先生表示敬意了。可惜我到现在为止,还在拖,还没有把这幅字交出去。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上级通知我参加军 区后勤部举办的直属企业新闻骨 干培训班学习,并指定我为特邀 代表发言,交流自己干宣传工作 的体会。我想了想,自己好象谈 不上有什么经验体会。如果说 有,只有一种热情,一种被热情激 发起来的投入。 我原来是搞物资的,由于爱 好写作,也在报刊上发了些“豆腐 块”。厂里看我会写,就叫我到政 治处当宣传干事。我觉得既然组 织上看得起我,又能发挥自己的 特长,也就答应了。有人说我此 举是“犯傻”,放着采购员这一实 在实惠的工作不干,去耍什么“嘴 皮子”!妻子也不解地问我:“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