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四川等地流行广泛的鸭疫里氏杆菌 (RA) 1、2、4和5血清型菌株制备铝胶佐剂四价灭活疫苗。对疫苗经无菌检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 ,给 3日龄樱桃谷商品鸭每只颈背皮下注射 0 .5mL ,第 10、13和 16d免疫鸭对同源RA的攻击分别表现出 5 %~2 0 %、75 %~ 90 %和 10 0 %免疫保护力 ,第 2 3~ 30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 ,表明 3日龄樱桃谷鸭首免后第 2 3d抗体达到高峰 ,至 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 ;10日龄时进行二免后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 ,到第 65d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 ,时间达 2周。经攻毒保护试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T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和田间试验 ,证明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病(RAI)四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能有效预防RA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重组融合肽Tα1-BP5(rTα1-BP5)对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试验以rTα1-BP5联合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雏鸭,检测免疫后鸭的Ig G抗体、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并通过攻毒试验评价其对雏鸭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Ig G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提升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Tα1-BP5配合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增强了对肝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新型佐剂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MPV)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分别经肌肉接种非易感动物--成年产蛋母鸡,并定期采血检测试验鸡的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MPV特异沉淀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油乳剂灭活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5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6.30%;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2周的峰值134.6.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7.83%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39.17%;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116.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6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5.67%;同期其特异抗体由0升至164.结果表明,MPV各种疫苗均可以诱导产蛋母鸡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由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以 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 (RA)分离株为菌种 ,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 ,对 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 0 .4mL/只 ,免疫后第 10、14、2 1和 3 5d分别用 1、2、10型RA强毒株攻击 ,第 14d的攻毒保护率为 91.7%~ 10 0 % ,3 5d的攻毒保护率为 66.6%~ 83 .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雏鸭 5~ 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 95 .0 %~ 10 0 %。  相似文献   

5.
为对犬瘟热病毒(CD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本试验使用2%的二乙烯亚胺(BEI)常温下灭活CDV-L弱毒株28 h,经检测,该条件下CDV病毒灭活完全。将灭活病毒分别与氢氧化铝佐剂和脂肪乳佐剂以9∶1混合制成佐剂灭活疫苗。将制备的上述佐剂灭活疫苗和CDV-L弱毒活疫苗分别接种SPF级试验大鼠,分别于接种前第1周、接种后第1周、第2周、第1月、第2月、第6月、第9月这几个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通过间接ELISA和血清中和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制备的佐剂灭活疫苗间接ELISA抗体效价最高达1.026 6和1.056 2,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4 197和3 762,免疫时效长约9个月,弱毒活疫苗间接ELISA抗体效价最高为0.176 3,血清中和效价最高为1 877,免疫时效约为6个月。BEI灭活疫苗的抗体效价及免疫时效均高于弱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和猪丹毒 1a、2型氢氧化铝吸附甲醛灭活疫苗分别免疫断奶仔猪 ,采用Dot PPA ELISA监测免疫猪血清抗体变化。结果 ,弱毒疫苗免疫后第 7d猪丹毒血清抗体效价开始升高 ,第 2~ 3周达最高值 ;灭活疫苗免疫后第 3~ 4周抗体效价达最高值 ,且灭活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三联疫苗免疫猪。免疫 6周后 ,用C4 30 0 4 (1a型 )、C4 3179(1b型 )和C4 3 12 (2型 ) 3株不同血清型的猪丹毒混合强毒同时对不同抗体效价的免疫猪和对照猪进行了皮肤内接种攻毒 ,并根据其皮肤和体温反应确定 1∶32为猪能抵抗混合强毒攻击的抗体保护效价。经对 4 4头 5 0~ 6 0日龄未免疫的断奶仔猪血清检测 ,其抗体效价在 1∶32以下的猪占88.36 % ,2 78头免疫猪血清的抗体效价在 1∶32或以上的猪占 92 .81%。表明Dot PPA ELISA适用于猪群猪丹毒的免疫监测和免疫力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毒株的灭活疫苗,选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分离株SMU-Z6/1a/SC/2016和SMU-DJ2/1d/QH/2015与201佐剂制备BVDV水包油包水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或奶牛,并通过抗体中和试验、抗体交叉保护试验及ELISA方法对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SMU-Z6/1a/SC/2016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中和抗体相比分离株SMU-DJ2/1d/QH/2015制备的灭活疫苗高,最高值为1∶177;抗体交叉保护试验表明,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保护分离株SMU-DJ2/1d/QH/2015;而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免疫奶牛后抗体效价最高值为1∶1 413,且高于商品化疫苗组。基于分离株SMU-Z6/1a/SC/2016 E2重组蛋白建立的ELISA检测结果表明,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且整个试验过程中均高于商品化疫苗组,该结果与抗体中和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以分离株SMU-Z6/1a/SC/2016制备的灭活疫苗可刺激不同动物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为我国BVDV灭活疫苗的研制和疫苗候选株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快速的型别诊断,探索了不同灭活方法、菌液浓度、染色方法和保存条件对标准1型和2型鸭疫里氏杆菌凝集抗原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甲醛溶液灭活细菌制备的抗原比加热灭活的灵敏度高;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优于虎红染色液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染色的菌液浓度达到109数量级时,常温和4℃保存1年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制备的鸭疫里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可用于临床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或免疫后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分离、鉴定猪盖他病毒(GETV)并对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猪腹泻病样品进行了二代测序,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了qRT-PCR和IF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在猪体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测定和免疫攻毒保护研究。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检测出腹泻样品中存在GETV;经细胞分离、qRT-PCR和IFA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猪源GETV,将其命名为GETV JS18株;该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猪源分离株同属于基因Ⅲ型,与我国2017年分离株AH9192株的亲缘性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7%。GETV JS18株以0.005 MOI接种Vero细胞48 h毒价最高,达7.6±0.2 Log_(10)TCID_(50)/m L;该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可有效阻止GET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平均日增重(ADWG)下降,降低GETV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并阻止排毒和组织带毒,对攻毒保护率为100%;疫苗免疫后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9.8±0.8 Log2,且持续较高水平至少7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猪源基因Ⅲ型GETV JS18株,其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和免疫持续期。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单增李斯特菌入侵相关蛋白(P60)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及纯化,分别与低剂量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单增李斯特菌灭活菌混合,以MontanideISA206为佐剂制成疫苗,皮下接种家兔,并设灭活疫苗免疫组和PBS对照组,定期检测3组家兔的血清抗体、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二免后第21d每只家兔腹腔注射2×108CFU单增李斯特活菌攻毒,观察各组家兔的发病情况,每隔24h检测一次细菌在各组家兔体内的繁殖率。结果表明,添加P60和低剂量LLO重组蛋白的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免疫组家兔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能诱导Th细胞向Th1型分化,抑制Th2型细胞的分化,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有效抵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使细菌在家兔体内(外周血、脾)的几何增长率从64.69%降到24.06%,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证明P60和低剂量LLO能增强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2.
鼻腔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呼吸道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文  杨倩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37-841
用添加CpG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对7日龄罗曼公鸡进行鼻腔免疫,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首免后第3、5、7周剖杀,取鼻腔、喉部、气管、气管叉及肺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观察呼吸道各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周气管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5周时喉部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气管黏膜中肥大细胞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肺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喉部最多,气管叉次之,气管和肺较少。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可增加呼吸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给猪口服和肌肉注射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DNA疫苗(L.acido SFMD-1),以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MTT方法分别检测了免疫后FMDV VP1抗体的动态变化和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并与商用FMD油佐剂疫苗、裸质粒FMDV VP1基因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口服组猪在免疫后第21d抗体效价达到了1∶2~(7.7),而肌肉注射组猪为1∶2~(3.3)。加强免疫后2周,口服免疫组抗体水平下降到1∶2~(5.3),到第3周快速上升到1∶2~8;与此相对应,肌肉途径免疫组猪抗体效价缓慢地从1∶2~(5.3)上升到1∶2~(6.7)。口服途径和肌肉注射途径的刺激指数(SI)分别为1.93和2.00,2种免疫途径都可以诱导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证实,该疫苗能够在猪体诱发VP1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反应,以乳酸杆菌为载体是DNA免疫和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3株B型副鸡嗜血杆菌菌株及0222标准株分别制作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无鸡传染性鼻炎病史的鸡群,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和HI抗体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免疫原性,以筛选适用于制备疫苗的菌株。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在致病性和免疫原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TJ-1株疫苗免疫鸡对TJ-1和DL-1株的保护作用可达90%和91.7%,对BJ-1株的保护率为63.6%,具有相对较好的保护作用,目前可以作为疫苗株使用。在各免疫组试验鸡中,0222株和BJ-1株免疫鸡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较高,但这可能与血凝抑制试验所采用的抗原是由0222株制备的及BJ-1株在抗原性上可能更接近于0222株有关。DL-1和TJ-1株疫苗免疫鸡的抗体水平都很低,但其免疫保护却要强于0222和BJ-1株疫苗免疫鸡。由此说明B型株因菌株之间免疫原性的差异使得HI抗原的选择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纯化的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外膜蛋白H(rOmpH)制备成疫苗,用该重组疫苗和全菌灭活疫苗皮下免疫小鼠。首免后每周采血1次,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动态变化,并于三免后第9天用2LD50的分离株进行攻毒,比较两者的保护力。结果显示,全菌灭活疫苗组小鼠30h后死亡率为20%,重组疫苗组小鼠30h后100%死亡,PBS对照组小鼠24h后100%死亡。结果表明,全菌灭活疫苗具有保护力,而重组蛋白疫苗保护性微弱。  相似文献   

16.
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对不同种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rChIL-6)在商品鸡体内对不同种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应用rChIL-6分别对不同种类新城疫病毒(NDV)单联疫苗和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三联疫苗(NDV-IBV-H9)进行了免疫增强试验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田间试验,并进行了将rChIL-6与NDV Ⅳ系预混合乳化制备成的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将rChIL-6与NDVⅣ系、Ⅰ系活疫苗预混合后分别采用滴鼻点眼、肌肉注射接种方式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其他方式;rChIL-6与NDV抗原预混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将相同抗原量的NDV油乳剂灭活疫苗和rChIL-6同时分点免疫接种.rChIL-6对ND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活疫苗,对NDV单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NDV-IBV-H9三联灭活疫苗.田间试验表明,rChIL-6对IBDV油乳剂灭活疫苗首免和二免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二免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首免.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新型鸡基因工程免疫增强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羊口疮病毒(ORFV)新型亚单位疫苗,设计了ORFV B2L优势抗原表位截短重组蛋白,命名为HBBH并经原核表达和鉴定。以不同剂量HBBH不加或加不同佐剂,经滴鼻或颈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其中滴鼻共4组(HBBH 10μg、20μg、30μg和20μg+LTB),注射组(HBBH 20μg+201佐剂)。同时设ORFV组织灭活抗原+201佐剂注射免疫对照和空白对照,每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7 d。HBBH间接ELISA检测一免、二免、三免后7 d以及三免后14 d血清中ORFV IgG、IgA和三免后14 d肺灌洗液sIgA的抗体水平,取不同水平的IgG ELISA阳性血清检测细胞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表达并鉴定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包含ORFV B2L蛋白优势抗原表位的截短重组蛋白HBBH。免疫小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HBBH通过滴鼻或颈部皮下注射均可刺激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IgG抗体,20μg HBBH+201佐剂注射免疫能最大刺激小鼠血清IgG抗体的产生。实验小鼠三免后14 d肺灌洗液特异性sIgA仅在HBBH滴鼻免疫剂量≥20μg的三个组中检测到,其中30μg HBBH组刺激小鼠产生了最高水平的sIgA。在同为20μg HBBH滴鼻免疫时,添加LTB佐剂刺激小鼠产生了更高水平的sIgA。表明一定剂量的HBBH+LTB佐剂滴鼻免疫可更好地刺激小鼠产生sIgA。HBBH间接ELISAIgG阳性血清的细胞中和抗体效价可高达1:128,且能中和4株ORFV分离株。结果表明,20μgHBBH+201佐剂注射免疫3次和20μg HBBH+LTB佐剂滴鼻免疫3次均能刺激BALB/c小鼠产生高水平的抗ORFV血清中和抗体IgG和黏膜抗体sIgA。本研究为ORFV B2L优势抗原表位截短重组蛋白作为亚单位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用新引进的 6株禽流感病毒 (AIV )H9亚型和现制苗用的AIV H9毒株分别制备AIV H9、AIV H5、NDV二联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免疫 5日龄和 10日龄雏鸡 ,于免疫当日直至 80日龄鸡出栏期间定期采血 ,用HI法检测相应的AIV H9、AIV H5和NDV抗体。结果表明 ,10日龄免疫鸡的AIV H9抗体效价最高 ,5日龄和 10日龄免疫鸡的AIV H5抗体效价差别不明显 ;用引进的 3号AIV H9毒株制备的联苗对 10日龄雏鸡免疫后 2 0d产生AIV H9保护性抗体 ,一直持续到 80日龄以上 ,期间的抗体平均效价为 6 .72 (lb) ,而现制苗用的AIV H9毒株制备的联苗免疫力较差 ;现制苗用的AIV H5毒株制备的联苗免疫效力仍较好 ;分别接种 0 .2 5、0 .30mL/只联苗的雏鸡AIV H5抗体效价没有明显差别 ,而AIV H9抗体效价以接种 0 .30mL/只剂量的为高 ;不同日龄、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鸡NDV抗体效价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沙门氏菌invH基因重组表达的基础上,研究invH基因表达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PCR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DT104株的入侵基因H进行扩增,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将重组克隆进行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和Western-blot检测,用油乳剂制备融合蛋白疫苗,将该疫苗通过3种不同剂量(40μg/只、60μg/只、80μg/只)免疫注射小鼠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同时设油乳剂灭活疫苗组和PBS空白对照组,采用黏附与黏附抑制试验对抗血清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克隆成功表达了44ku的融合蛋白GST-invH,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3种剂量重组蛋白疫苗间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均能提高小鼠体内IL-4和IFN-γ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油乳剂灭活疫苗组的保护率为90%,3种剂量重组蛋白疫苗组的保护率均在60%以上,虽然重组蛋白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及油乳剂灭活疫苗,但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外黏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融合蛋白GST-invH的抗体能抑制沙门氏菌对靶细胞的黏附。表明,GST-invH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