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法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代自然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近现代自然法学,其中古典自然法学时期的自然法学的理论是最为杰出的,它是建立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基础上形成的,以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这一时期自然法的理论十分完善,为西方世界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了掌握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内容,本文分析了古典自然法学中的自然法观念的起源、特征、意义以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2.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的有利资源。本文旨在从人伦情怀体验、人性生命意识、人格精神魅力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古典诗歌借助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 ,它的发展经历了聊天室、论坛、正式出版物三个阶段。当前互联网古典诗歌作者众多 ,风格各异 ,出现了不少佳作 ,但也存在水平差异较大 ,理论研究不够的现象。互联网古典诗歌的现代语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 ,反映时事 ,批判现实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 ,用新韵、现代语 (包括语汇、语法等 )入诗。现代语境下的古典诗歌创作要防止太溺于传统和太时事化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湖北籍赴台人士、自由主义者夏道平因为老师、朋友的激励和启导,更因为"知识贵族精神",经由一段"漫长、曲折而又崎岖的过程",成功地蜕变为古典自由主义者。其思想呈现出浓郁而迷人的古典自由主义性格。夏道平兼具自由民主和经济自由两大理念。他用一生,无论是在有言论舞台的时候,还是没有的时候,去追求、坚持和实践古典自由主义的每一个核心价值:自由和平等、法治和民主、权利和正义、宽容等。他用他所写的文章、他所译的书,甚至于他的行为为古典自由主义作了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涵盖了“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沿着交易及信息成本和集体行动理论两大思路展开研究。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它使制度与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重新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政策主题和发展障碍 ,从而使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三阶段。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并不能取代发展经济学本身 ,发展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思路的确立 ,尚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美的小品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实用价值减弱,观赏价值增强,开始成为文人墨客题咏的对象。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抒情传统中的离别意象之一,而且是小说戏曲中特殊的艺术情境。在艺术创造中,亭成为物我交感、天人合一的媒介,生命的思考和创作激情由此产生。而贯注其中的儒家入世精神,才是咏亭铭记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8.
左玉堂 《今日民族》2009,(10):38-39
在历史长河中,云南25个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典史诗,而且形成了繁盛的古典史诗群。  相似文献   

9.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创作中张枣独自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园地.在其作品中,大量的源自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及其所营造的传统古典意蕴频频出现,构筑了属于张枣诗歌独有的文化场域和古典场景.这种古典特征与张枣的先锋气质巧妙结合,使得张枣诗歌具备了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先锋诗歌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1.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08,(6):125-129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永芝 《前沿》2011,(6):15-17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背景出发点和理论生长点。因此研究马克思的理论离不开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利用德国古典哲学的问题意识、视角分析和理论成果,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本文就从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时代场域和问题域出发来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公共与古典公共的不可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期国内政治哲学的论述中,一些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学者再次提出古今之争的问题,试图以古典政治生活方案超越所谓具有明显缺陷的现代政治生活方案.其中,关于公共问题的古今方案的可逆性论述,成为他们论点的主要支持理由.然而,依据已有对公共历史构成状态的描述,现代公共与古典公共两者之间具有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既是因为历史类型的既定性,也是因为理想类型的不相通.因此,试图改进现代公共政治生活状态,就只能在现代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可能以回归古典公共来取代现代公共的方式达成.那种回归古典公共的理论主张只不过是一种历史眷念和知识追源的智力游戏而已.  相似文献   

14.
张顺 《前沿》2014,(1):237-238
本文针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探究,指出了创新性教学应用对于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推进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的创新性教学应用的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有助于提升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山水绘画的正确认识和对于绘画方法的掌握,让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能够永久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陈佑武 《求索》2010,(8):109-110,123
人的主体性意识与主体间性意识在西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铸就了古典人权理论的精神内核。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孕育与发展则为古典人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古典人权理论成为体系化的思想学说。  相似文献   

16.
岭南古典园林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捷 《求索》2014,(4):178-181
岭南古典园林装饰艺术地方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源流。本文以古典园林史代的分期为线索和依据,通过对岭南地区原始艺术文化和西汉南越王御苑、南汉王朝宫苑、明清、近代私家园林的装饰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求探索出岭南古典园林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赏析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陶冶情趣.情趣的陶冶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融合,学生情趣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素质的高低,也体现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古典诗词对学生情趣的陶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施特劳斯与中国:古典心性的相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相遇施特劳斯,不仅在国内引起争议,亦引起西方学者高度关注.之所以引介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中国的学术命运息息相关:一为借古典学问摆脱对西方现代各种"主义"的追逐,二为借古典学问涵养中国读书人的性情,三为借古典学问学会重新珍视中国传统.施特劳斯进入中国,是重塑古典心性的努力,也是对西方现代启蒙理想的超越.正是这一超越.引发了国内外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浅淡古典诗歌“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一种境界。它是古典诗歌创作中所采用的独特表现手法和由此所产生的美感作用之间的完美统一。“无理而妙”往往通过夸张、想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甘玲 《求索》2010,(6):181-183
中国古诗学有别于西方之学,它从作品的创作立意到文本语言组织、从美的构筑方法到美之价值判断都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特质和语言技巧,都是诗人以细腻的诗心在生命的感受中提炼发掘出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内向维度的探索和追求,诗人常以不同的语言技巧展现出来,并刺探入他人内心的本真中。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目治法为研究对象,目治法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结构方法,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古典的心灵主体论,与西方的现象学的精神遥相呼应,着力于人类内在世界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