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英国骑士制度与王权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国王虽然作为具有号召力的政治权威代表,而且西欧中世纪一直存在王权统一的思想,但是在实际统治中,君主难以行使真正的君主权利,而这种状况正是骑士制度存在的重要原因.随着英国君主通过与地方分裂势力斗争,加强司法集权,改革军队,最终使得君主专制得以建立,这个过程导致了骑士制度的衰落.  相似文献   

2.
胡小丽 《人民论坛》2013,(2):250-251
《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对君主权力进行了限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文章从法理的角度研究了《大宪章》中的公法、私法关系,分析了中世纪英国王权的特点,论述了中古英国社会中基于封君封臣制的私法关系与基于国家公权力下的公法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淑青 《人民论坛》2010,(10):188-190
伊丽莎白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险象环生,国际处境危如累卵,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与符号,女王适时地承担了这一角色。在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以及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精神与肉体、思想与热情的双重本质和多种形象后,宫廷创造了一个多面的女王崇拜,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4.
下议院起源于英国的平民院,是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 英国平民院,在14世纪时,系由封建等级代表会议中的骑士代表、市民代表组成,故有“平民院”之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平民院为主要阵地,与国王和封建贵族进行斗争,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和《议会法》,限制了王权,扩大了平民院的权力,使平民院拥有大于贵族院的权力,享有立法、监督政府和监督财政等权力。  相似文献   

5.
大巡回法庭制度是英国安茹王朝加强王权的重要举措,但它很快走向衰落.大巡回法庭的兴起源于王朝加强王权,早期较好和频繁地开展工作,并且制度化运行.但到13世纪初,大巡回法庭活动被限制,14世纪前期便完全停止活动.其衰落原因虽与其自身权力过分增长和地方抵制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此时英国中央司法制度已经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十五世纪英国的特许制度,最初是作为君主赋予的特权而存在的,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产生至今虽然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对其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知识...  相似文献   

7.
英国现代化的诸种要素,多孕育于中世纪晚期,尤以都铎时期为甚,其标志在于以向海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而这一国策能顺利推行,以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为代表的英国王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铎王权顺应了时代潮流,它在扩展外贸、巩固海防、建设海军等领域的作为,有效推动了包括海洋事业在内的国家发展。当然,都铎王权的运行没有脱离英国传统的轨道,在王朝利益与新型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的平衡。在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个关键性节点上,这样一种"适度"王权的出现是英国人的幸运。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创现代治安管理模式之先河。然而在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建立之前,英国经过原始部落时期、罗马不列颠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孕育出了适应其历史发展的警务工作模式。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警务模式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英国传统警务模式的发展轨迹,即由早期的"自我警务"到"社区集体警务"再到"王权监督下的地方自治警务"。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对资本集团之间利益与意志的相互制衡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史上,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他的《政治论》一书中,就明确提出分权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三权。洛克的这种分权学,实际只是两权分立,即把制定与执行法律的权力分开。他主张把立法权交给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占多数的议会来行使,因为这样既能限制当时英国君主的权力,又能使资产阶级掌握权力的核心,从而使君主派与自由资产阶级的权力得到暂时的平衡,实现资产阶级与君主派之间的权力再分配。到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学  相似文献   

10.
冯光 《桂海论丛》2005,(Z1):82-83
中英封建社会早期都有王权,但都不强大也不统一.到封建社会中期(约中国秦至唐朝,英国诺曼和金雀花王朝,本文后同)中英都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统一而强大的王权.中英王权在封建中期的强化发展道路、王权的结构模式及法律地位、王权的历史功能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刘淑青 《前沿》2010,(24):21-23
英国宫廷政治文化于17世纪初开始了重要的转折,伊丽莎白宫廷的再封建骑士化趋势被遏制,骑士文化被贵族文化所取代,战争主题被和平主题所取代,尚武的骑士价值观念让位于古典美德。英国宫廷政治文化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查理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国内外危机、建立绝对主义政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2.
明治时代,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的意识是日本精英的主流意识,存在宫中集体的"专制君主"与政府的"立宪君主"之间的对立,"立宪君主"占上风。近代日本建立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把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的象征,通过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意识,培育出国家的奉献者,这一社会形态在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易于盲目服从,当国家出现方向性决策失误时,民众疯狂地为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献身,最终结局是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13.
16至18世纪,法国近代警察制度随着中央王权的兴起而诞生,在绝对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达到巅峰,并为王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王权衰微之际,逐渐丧失了活力。在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背景下考察警察制度的发展轨迹,既是对警察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也可以为研究西方封建制度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至今存在着与他们的中国同行相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委员会的建立,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并非真的有效。英国一元制的董事会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独立董事制度问题的存在,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先秦典籍的梳理,勾勒出老子和孔子前的天道思想发展的大致轮廓,对天道的不同境遇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自从实现了"绝地天通"的神权垄断后,天道始终与王权纠缠一起,论天道之动因在于给王权一个新支点,给现实一个新秩序.对应着天的含义在自然与神灵之间的迂回,天道问题存在于树权威与反权威的张力之中.由于王权对人边界的封闭,每次王朝的更迭,王权的倾斜,都预示着天道思想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阶级社会中,代表阶级利益的各政党在政治框架下形成了政党制度。自人类历史最早的政党——英国的“圆颅党”和“骑士党”(1641—1642)诞生以来,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代表了一定政治形态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创造了新型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阶级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证明,这一政党制度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中国牢不可破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恒 《求索》2012,(1):253-256
罗马法的世俗化始肇于11世纪末,伴随着教皇革命而逐步开始的。中世纪王权和神权的斗争为罗马法的世俗化带来挑战和机遇。王权的最终胜出使罗马法在19世纪完成了世俗化的重大转变。世俗化的罗马法在婚姻、主体制度和利益等方面强烈地表现出与过去不同。作为一种形式理性的罗马法,世俗化疏远了人对神的关系,带来了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正>议会与立法与澳洲法律制度相关的一共有三个议会。这三个议会都是民主立法机构,都以各种方式包括了一个世袭的君主和两个议院(昆士兰州除外),通常被称为威斯敏斯特模式(或"西敏制",the Westminste Mode)。1.英国国会与澳大利亚议会第一个要介绍的议会是坐落于威斯敏斯特宫,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国会。普通法系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英国国会的立法权力不受限制。不过在《1972年欧共体法令》出台之后英国加入欧共体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5,(3)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一四八五—一六○三年)最后一任君主(一五五八—一六○三年)。她统治时期正值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时期。以圈地运动为典型的「生产关系革命」从根本  相似文献   

20.
潘传表 《求索》2011,(11):128-130
在汉代公羊学学者那里,“大一统”不仅仅是一套微言大义的理论,而且有一套具体制度设计与“大义”相匹配。这套制度设计重视文教道德,坚持道统高于政统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匡正和约束王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