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汪振海 《中国民政》2006,(11):44-44
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扶贫济困、帮老助残、优待抚恤等多项社会性的救助工作;肩负着关注弱势群体平衡社会收入再分配,协调社会稳定的职责;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与关怀,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任。因此,向社会宣传民政,使社会了解民政,让社会支持民政,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08,(10):52-52
山东省兖州市民政局张伟认为.新形势、新发展对于民政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地结合民政工作特点.扎实工作,积极有为.开拓创新.向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民政工作者应倡树“三风”。一是鉴于民政工作无小事.  相似文献   

3.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如何发挥民政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是摆在广大民政干部职工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民政部门必须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民政工作应当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民解困,维护社会稳定,是民政工作的实质,这是淄博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实践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01,(1):8-9
司马义&;#183;艾买提在讲话中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要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从新的高度来进一步认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许多工作内容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只有把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巩固和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6.
张九汉 《中国民政》2006,(12):28-28
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基层。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我省始终坚持把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培育南京市加强基层民政机构规范化建设这个典型.推进提升基层民政工作层次.提高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民政部门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应该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观点来创新民政工作的新理念,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知识民政、诚信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武晓平 《前沿》2012,(13):37-38
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政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人才是第一民政工作发展的第一资源,抓好民政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0,(6):47-47
有专家呼吁:中国已进入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矛盾凸显期,贫富悬殊危及社会和谐。江西九江市庐山区民政局钟梦奇认为,矛盾凸显期民政工作者责任重大,要努力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使命感:民政工作承载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武清区民政局海颖认为,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于基层民主和国防军队建设,处在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部位、执政为民的前沿阵地,最能了解困难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最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政工作只有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政治优势才能真正做好,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第一,要始终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0,(10):11-12
总结30年深圳民政事业发展的历程,经验和启示是:“一切为民”是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政之所兴,在乎民心”。民政事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讯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4]77号).《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民政管理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和工作手段现代化,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和规范的社会事务管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民政是国内行政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发展全局,是国政、德政和善政。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亲民爱民举措,通过民政工作得到最为直接现实的体现。因此,从事民政工作使命光荣,推进民政事业意义重大。新时期、新形势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只有深刻理解民政工作内涵,准确把握民政工作要义,才能站位全局、主动作为,才能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不断开创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穿始终。牢牢把握群众观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部门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一个职能部门,群众观点是民政工作的首要观点。民政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如何,应首先看他是否具有群众…  相似文献   

15.
★回良玉副总理对民政工作提出要求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洋,国办秘书三局副局长傅绍林等来我部指导,调研民政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充分肯定了民政部门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作出的积极贡献,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体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9,(1):49-49
改革开放30年来。铜仁地区民政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和进步,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万勇 《中国民政》2006,(6):30-30
新的历史时期赋于民政工作全新的职能, 如何有效履行?笔者以为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态度端正,确保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作风深入,确保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策落实。一,确保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态度端正,是履行民政工作职能的前提态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立场和感情问题, 是情为民所系的具体反映,是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勤 《警察教育》2004,(4):46-49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妨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冷处理”方法就是公安机关在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而提出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落到实处,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