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晴空一“鹤”──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发展掠影周恩政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自贡鸿鹤化工总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大西南建设的第一个纯碱制造企业和我国第一个生产二氯甲烷,填补了有机化工一项空白的厂家。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鸿化”...  相似文献   

2.
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的观点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是合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规律性的;有人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是赵紫阳“淡化党的领导”、削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的观点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但是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家们纷纷向国内外管理思想家求教。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论丛林,企业家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大思维——中国企业向谁学习》一书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成功失败的剖析,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为出发点,从管理“道”的高度, 创新地提出了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五大源头:一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它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立足之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及产品都被推上了国际大平台,我们必须从管理上认真应对,实施创新,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树立“人心”管理的全新观念实施管理创新,必须树立“人心”管理的全新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文化视角看,来自于西方管理文化的竞争思想是一种实力竞争思想,它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产品服务与市场实力的竞争。中国传统谋略以“谋人”、“谋利”、“争利”为基本特征,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之间利害关系的谋略竞争。现实地看,需要从管理文化视角讨论两种竞争认知的管理文化根源、特征及差异,以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实力竞争与谋略竞争的融合创新,使其在运用谋略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大量合资企业的兴办,使中国人看到了我国企业管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也并非只有“远方的和尚会念经”。首钢就念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绝不逊于他国的大企业管理之“经”。黑瘦精干的张彭,曾是北京管工业的老副市长,现为市政府顾问。他对首钢十分熟悉,近几年又在主管中日合资兴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基本取向表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无为而治、以德服人等方面 ,西方管理理论体现在科学管理、人群关系等学派理论中 ,经历了科学人、社会人、丛林化等阶段的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整合 ,一要以人为本 ,结合“情”与“法” ;二要因时制宜 ,把握“时中”原则 ;三要无为而治 ,实现柔性管理 ;四要以德服人 ,建设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流行,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有关企业和企业家强调“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介绍“以人为本”的管理经验。但是深入研究一下,到底“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以人为本”,恐怕大家的回答会是各种各样。因为在现有的辞书或辞典中,很难见到有关“以人为本”的词条,更缺乏完整的权威性解释。为了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之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实际,想就此谈点肤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蒋胜伟 《行政论坛》2006,(2):69-69,7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避免陷入以下误区:“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薪水留人”还是“事业、感情留人”?人是“成本”还是“资源”?  相似文献   

10.
福建晋江钻石公司是台商独资企业,其经营管理者吸取了企业处于严重亏损境地的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注意发挥工会在企业的重要作用,探索以工会为载体,建立“制度+情感”的管理机制,发挥“爱人、育人、用人”的管理效能,初步形成“工厂+学校+家庭”的管理模式,为非公经济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到传统儒家学说倡导“民本”思想,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心向背是事业兴衰的根本。在今天,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中心,充分地理解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营造开拓、进取、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人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企业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效益。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调动起工作积…  相似文献   

12.
周雷 《瞭望》2007,(25)
危机管理的精髓在于:沟通第一,将危机“靠前管理”“危机发生之前,预警能力不足,时常‘自掘坟墓’;危机发生之时,同类企业之间缺乏集体应对危机的机制;危机发生之后,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产业蒙受打击。”这是国外专家对中国危机公关整体状况的概括。目前,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虽然  相似文献   

13.
儒家“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神来源 ,它与体现经济民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成就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是我国企业管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福建晋江钻石公司是台商独资企业,其经营管理者吸取了企业处于严重亏损境地的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注意发挥工会在企业的重要作用,探索以工会为载体,建立“制度+情感”的管理机制,发挥“爱人、育人、用人”的管理效能,初步形成“工厂+学校+家庭”的管理模式,为非公经济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支人员来自南北各地、工厂地处三线、立足西南腹地的“国家队”企业,她一靠不了天时,二靠不了地利,靠的只有“人和”,靠上下同欲、励精图治。全厂职工发扬“求实、创新、拼搏、超越”的企业精神,创造了令同行瞩目的业绩,为祖国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动力,荣获了国家300多项奖励,鼎扛起了中国大型火力发电设备的三分之一天下。经历30多年的创业、发展,东方锅炉逐步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服务求扎根,以管理求效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以“产品形象、职工形象、管理形象、厂容厂貌”为内容来塑造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企  相似文献   

16.
五粮液“五连冠”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16)
1998年底,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企业信息交流中心联合举行的,1998年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调查”显示:五粮液在白酒类产品中获得了1998年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和1999年购物首选品牌“三项第一”。这是五粮液品牌继19...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内部的“硬件”水平还很低,工人的素质也不高,应首先提高企业的“硬件”水平,以人为本还为时尚早。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实际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并不排斥对物的科学管理,而是以之为前提。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也就是那些在“硬件”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企业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将极大地开发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源潜力;即使是在“硬件”管理方面尚不成熟的企业中,首先建立起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廖京 《瞭望》2004,(17)
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以电线电缆、医药、新材料为 核心业务,集投资、证券、管理咨询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产业多元化 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 公司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经济顶梁  相似文献   

19.
嘉陵集团被誉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排头兵”。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嘉陵腾飞的一条重要原因。以人为中心,是嘉陵管理文化的根本特征。“TS思想工作法”是嘉陵人在实践中总结创造的一种以促进企业发展、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着眼于发挥人的因素、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T”是“体”字的首写拼音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群体、载体”的简称;“S”是“要素”中“素”字的首写拼音字母,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莫国平 《各界》2006,(12):7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开始不断创新,很多企业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新概念,我认为是非常科学和值得推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