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刑事訴訟法律監督制度的合理性每個國家都會根據各自國家權力結構的要求,安排檢察權在國家權力中的應有地位,體現不同的國家要求。在中國,爲適應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人民代表大會政體的要求,依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這是因爲立法機關只是定期的議事機構,難以對大量的複雜的行政活動和審判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所以要設置一個獨立於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之外的檢察機關作爲  相似文献   

2.
法規速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闌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意見’要求,處理好‘放’和‘管’的關係,既要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積極培育扶持,又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其中,對於資金監管便是一個重點。‘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對社會組織資金的監管。建立民政部門牽頭,財政、稅務、審計、金融、公安等部門參加的資金監管機制,共享執法信息,加強風險評估、預警。  相似文献   

3.
Ma Jing 《中国法律》2013,(5):3-4,58
2013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再次向社會徵求對這兩部法律草案的意見。2013年4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2013年4月28日至5月31日,草案初...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2013,(5):26-30,83-85
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讓國人看到中國在推進法治和推進司法改革上的決心,也為今年第四季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了前站。從這些案件的審判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沒有回避問題,同時又在積極謀求解決問題。不論案件被告人是手握重權的高官,還是普通百姓,中國政府做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  相似文献   

5.
正司法改革是一個不斷推進和深化的過程。此歷史過程既可以通過不同路徑來回溯,也可以通過不同文本來審視。此處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文本爲中心,對法院改革歷程進行粗略地梳理,並以此爲切入口,就法院向人大報告工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提出相關建議。一、法院向人大報告工作的依據國家機構的設立、國家權力的配置均屬於國家政體的重要組成內容,均涉及國家權力的良性運行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有效保障,因而憲法及組織法等憲法性  相似文献   

6.
引言成立知識產權法院,推進中國知識產權司法改革,統一知識產權司法裁判標準,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是2014年以來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7.
2016年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9月4日進行投票。這次是香港回歸以來競爭最激烈的立法會選舉,共289人競逐70個議席(由地方選區和功能界别各選出35名議員)。新一屆立法會任期會由今年10月1日開始,為期4年。根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立法會是特區的立法機關,主要職權包括: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監察特區政府工作;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以及有權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2016年9月5日傍晚,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  相似文献   

8.
立法前瞻     
《中国法律》2015,(1):140-141
日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國家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必將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的法律制度保障。國家安全法作為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貫徹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結構合理,內容全面,基礎較好。建議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修改,加快立法進程。日前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其中,針對草案中的地方政府規章不  相似文献   

9.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3,(3):54-56,114,1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日在山東調研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中國夢,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爲建設法治中國不懈奮鬥。張德江指出,我國法制建設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把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作爲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務,繼往開來、紥實推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貢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是提高立法質量。要堅持科學立法、民  相似文献   

10.
羅慶東 《中国法律》2014,(2):26-29,88,91
刑事申訴檢察工作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其對強化檢察工作的內部監督和制約、規範檢察權的行使、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依法糾正原刑事處理決定確有錯誤的申訴300多件,提出抗訴近90件,監督法院再審改判或發回重審320餘件。通過一手抓自身辦案,一手抓辦案指導,推行刑事申訴權利告知和風險提示、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等制度,刑事申訴辦案工作不斷深入健康開展。這既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增強了司法親和力和公信力,也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申訴權利,有助於減少、避免冤假錯案。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改革的推進為刑事申訴檢察工作的發展提出了挑戰,亦提供了機遇。本期特選取最高人民檢察院羅慶東副廳長的文章,解讀刑事申訴檢察的地位和作用,闡述其在防範冤假錯案、防治司法腐敗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  相似文献   

11.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4,(2):57-60,117-123
正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3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決議指出,會議充分肯定國務院過去一年的工作,同意報告提出的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決定批准這個報告。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決定批准關於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准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表決通過了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決定批准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此次修法分別從各領域簡化、下放和取消了原主管行政機構的行政審批權,是以立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行政職能轉變的有力舉措。此次修法內容涉及取消下放11項行政審批項目和改革工商登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修改生產經營活動許可、資質資格認定核准的相關規定。修改了海關法等5部法律的12個條款,取消8項行政  相似文献   

13.
法律法规     
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佈的法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2014年3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2014年3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2014年3月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3,(6):2-2
【正】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草案,修訂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於1993年頒佈,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年來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相似文献   

15.
資訊&數據     
《中国法律》2013,(1):51-55,112,116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出2012年民主法治大事記: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總則;4月23日,中央部門2012年預算公開大幕開啟,共有92個部門公開了預算;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7月19日零時,中國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2011年決算書,當天有90多個中央部門在各自網  相似文献   

16.
法規速遞     
《中国法律》2015,(2):137-138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修改重點突出亮點包括:進一步明確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專屬立法權事項。一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明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二是根據2004年憲法修正案中‘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子補償’的規定,將立法法第八條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並對該項中的‘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增加了‘徵用’的情形。這兩處修改體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得到全面部署的司法改革再度進入公眾視野,時成為焦點。早在1997年,十五大報告已經提出,要「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從而拉開了司法改革的大幕。2004年、2008年,《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和《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先後出臺,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司法改革的具體任務。此後,執法環節受到規範,外部監督不斷加強,公開範圍越來越廣,司法改革日益縱深推進。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這議題上更進步,通過人財物統管理、審判責任制、人員專業化等安排,在去地方化、去行政化等問題上大步邁進,掀開了司法改革的新篇章。本期特選取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的文章,解讀本次三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具體方案,探討法治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進而剖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徑。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再次迎來新發展。從1991年國務院通過《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對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到1997年、1998年中國分別加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到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文本,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數個標誌性時刻,推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選舉法》等人權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進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更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原則具體落實到制度當中,在強調以司法制度保障人權的同時,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選取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周其華的文章,通過分析刑罰的目的,闡述人權刑事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2016,(4):11-12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9月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國防交通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外資企業法等4部法律的決定。修改的四部法律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最高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12日,《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修訂草案對現行《條例》做了全面修改,共8章80條,有利於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法律體系,保證醫療器械使用安全、有效,維護公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現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於2000年頒佈施行,十多年來,隨著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變化,其不適應行業發展新變化的情況突出,業界要求修訂的呼聲強烈。2006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啟動修訂工作,先後組織開展數十項課題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於2008年3月向國務院法制辦上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