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莉 《河北法学》2011,29(11):127-133
网上证据是近年来诉讼中经常出现的新的证据表现形式,通过对我国传统证据分类方法、科技发展以及法律稳定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网上证据和视听资料是电子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立法上应当确立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取消视听资料作为独立证据类型的做法。针对网上证据的特点,从当事人、法院和中立第三方三个方面论证如何收集合法有效的网上证据;以及如何从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认定网上证据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电子证据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取消视听资料的相关规定,确立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证据的法律地位。在电子证据的运用方面,应当从电子证据原件的认定、电子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我国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电子证据     
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电子证据作为一种崭新的证据形式,是这个时代法律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对电子证据都有一些立法,但是仍显不足。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的滞后状况也逐渐突现出来,笔者结合各国现存的对电子证据的立法,通过比较,对我国电子证据立法进行论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电子证据的独立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怡  王健 《法学》2004,(3):85-93
电子证据是我国证据法学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课题。一直以来 ,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概念和内涵等诸多问题颇具争议 ,司法实务界在对其适用上也较为混乱。电子证据具有独立性 ,在新的民事证据立法中应作为一独立的证据形式加以明确。在对电子证据和视听资料概念和内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两者的界清和重构 ,可以较好地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消除传统证据分类观念对电子证据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常怡  王健 《法学论坛》2004,19(1):66-7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的起草过程中,电子证据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在立足于电子证据与我国传统证据形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证据地位的各种学说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以期确定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同时也希望借此文与关心电子证据立法工作的广大同仁交流意见,互相学习,促进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的立法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事实记录的载体 ,反映了业务活动和通讯方式的重大变革 ,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1999年12月 ,加拿大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单独为电子证据制订的法律 :《统一电子证据法》。这部电子证据法是加拿大《证据法》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它以独立于加拿大《证据法》的单行法的形式出现 ,体现了加拿大立法者对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明方法的重视。近年来 ,计算机系统在我国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普遍推广。电子商务在我国也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计算机系统尤其是互联网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工具。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7.
论电子证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木珠 《法学杂志》2001,22(4):16-19
电子证据是各国开展电子商务无法绕开的一个法律问题。电子证据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有两点质疑。在分析电子证据特性的基础上 ,对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凤 《山东审判》2006,22(4):71-73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计算机犯罪、电子商务纠纷案件在近年内开始大量涌现出来,而目前我国电子证据方面的立法还相对滞后,司法实践中运用、审查和确认电子证据的规则不一,因此,加快电子证据立法、正确界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已迫在眉睫。一、电子证据的范围电子  相似文献   

9.
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活动日益增加,作为信息交换的新载体即各种数据电文被大量使用,因此而生的新类型纠纷案日益增多,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新类型,其功能也日渐凸现。本文现对电子证据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以及其收集和审查等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对我国证据立法提出初步的建议。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电子证据也称为计算机证据、网上证据,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简单地讲,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文件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研究电子证…  相似文献   

10.
立法总是滞后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虽然我国刑诉法没有对电子证据及其运用的法律规定,但是司法实践却没有停止对电子证据运用的积极尝试。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的举证和规范作一探索,并对今后司法实践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电子证据的运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电子证据法对英美传统证据规则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李静 《河北法学》2006,24(1):125-128
电子证据对传统英美证据规则的挑战主要涉及最佳证据规则、鉴证规则和传闻规则.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直接以"电子记录"和"电子记录系统"来界定电子证据,突破了传统最佳证据规则对"原件"的要求,新创设"系统完整性"标准来解决电子证据中有关最佳证据的问题,规定鉴证只需验证电子记录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即可,并对传闻规则中的宣誓和交叉询问作出了新的规定.中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讨论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皮勇 《中国法学》2003,(4):148-163
20 0 1年 11月 8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是国际社会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其主要目标是在缔约方之间建立打击网络犯罪的共同的刑事政策、一致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协助。该公约第二章“国家层面上的措施”的第二部分“程序法”规定了有关电子证据调查的特殊程序 ,为各国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制度提供了一套具有开创价值的立法模型。本文对《网络犯罪公约》中的程序法规定和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比较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刑事调查措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证据是指以其储存的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程序等电子化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纪录。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理论界的相关探讨也比较少。本文从讨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性质入手,着重对电子证据搜查、扣押的对象和范围、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及协助义务、电子邮件的搜查、扣押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并能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立法的四种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木珠 《法学论坛》2001,16(4):19-27
国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我国对网络及网上交易的立法也不完善。但人们一般都混淆系统及网络管理规定与电子商务安全规范的概念,认为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电子商务安全法律体系。本文对此提出质疑,并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立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子商务安全立法在运作、认证、结算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四种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论海上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位求偿权是海上保险中保险人的一项重要法定权利。由于我国没有采取独立的海上保险法的立法模式 ,有关代位求偿权的问题见于《保险法》、《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之中 ,需要整体综合进行理论探讨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参照国际立法经验 ,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大陆首例QQ号码盗窃案的法律适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立泽 《政法学刊》2006,23(6):47-51
通过对我国大陆首例QQ号码盗窃案的法律适用问题的分析,指出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对此类案件以盗窃罪论处缺少充分法律依据,建议通过完善计算机犯罪、侵犯通信自由罪以及建立对虚拟财产独立的法律保护体系,来应对此类新型犯罪。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婚姻法的成长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婚姻法受苏联影响成为独立于民法的一个法律部门 ,同时 ,婚姻法的原则、理论也深受苏联影响。直至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变 ,我国婚姻法在立法实践和理论上才有了挣脱苏联模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论宏观经济法中产业调节法理论及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 ,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鉴于我国产业调节法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 ,必须加强立法研究 ,建立、完善我国产业调节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拆封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万友 《时代法学》2005,3(4):98-101
拆封合同是计算机软件交易的主要形式,也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格式合同。拆封合同的出现对传统的合同法则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关拆封合同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相关立法薄弱,应借鉴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