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刑法谦抑的角度看,食品监管渎职罪在犯罪圈的划定上基本符合刑法谦抑的要求,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等表述还存在圈界模糊、柔软的问题。食品监管渎职罪在刑罚配置方面,具有刑罚谦抑所要求的刑罚正当性、合法性和人道性。但与其他渎职犯罪相比还存在法定刑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以及增设财产刑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都与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的渎职行为有关。其渎职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作为或乱作为、"马后炮"式监管、"养鱼执法"式监管等。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既有现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亦有监督立法不足和法律监督不力的因素,但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共权力失去社会力量制衡。因此,有效遏止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必须正本清源,消除腐败;密织法网,严惩重罚违法犯罪分子;建立职责边界明晰和高效率的监管体制,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创建多样化的社会力量监督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犯罪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人,侵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达到定罪量刑程度的行为。食品安全犯罪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网络化等特点。犯罪成本低,获利大,危害广。设立食品安全犯罪警察有利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有利于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有利于建立食品安全犯罪打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渎职犯罪中,危害后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危害后果是多数渎职犯罪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量刑依据,立法及司法解释均将"重大损失"作为渎职犯罪的判断标准。可以说,只有明确渎职犯罪的危害后果才能认定相关人员是否构成渎职类犯罪。以我局办理的徐某等人玩忽职守罪为例,探讨在渎职犯罪中如何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鹏举 《人民论坛》2012,(26):116-117
《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就其刑法适用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通过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造成了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而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认定需辨清本罪是在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活动中,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立法     
正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强化外卖监管据《人民日报》10月23日报道,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近日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在线订餐行业的发展现状,草案强化了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其中规定,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因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立案侦查或者提起公诉,因食品安全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予以其他治安管理处罚,被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依法作出吊  相似文献   

7.
读者观点     
《小康》2017,(23)
<正>《小康》杂志7月中旬刊有关"广东三级食药监严打肉类食品安全犯罪"的报道,披露了当前一些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值得深思。现在的城市农贸市场,其食品安全基本能得到有效监管,但是在偏远地区,监管不力、私宰滥宰现象屡有发生,这  相似文献   

8.
渎职犯罪和侵权犯罪虽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也同时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具有渎职罪所侵犯客体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部分犯罪和渎职犯罪合二为一,成形一个专属概念——渎职侵权罪。  相似文献   

9.
从严处罚!无论是定罪还是量刑,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都将如此。日前,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该院制定的《关于贯彻"两高"司法解释、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意见》的有关情况,以及近年来上海法院审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左袖阳 《理论月刊》2014,(1):110-113
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圈是否需要扩大的问题,不能在抽象层面讨论,而应从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具体需要入手。国外立法例的示范、动态保护的缺乏以及行政责任的有限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化必须以"严而不厉"的立法模式为方向和主要内容。犯罪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现有犯罪构成要件的修改,对动态保护内容的增加以及刑罚规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陈立忠 《中国人大》2010,(12):34-3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渎职犯罪,以及刑讯逼供、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不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  相似文献   

12.
虞华  陈光亚  程鑫 《中国发展》2013,13(2):52-58
由于立法理念等问题,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法律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当通过加强高位阶的立法来逐步解决。同时,应当创新监管模式,对食品安全集权监管;实现责任网格化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成本;引入"第三方监管"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分别从严密法网和严厉处罚两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实际的刑事司法、刑事执法过程中,由于难以操作、缺乏协调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犯罪人被惩罚的概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应坚持贯彻"宽严相济,以严为主"的刑事政策,并适当地引入严格刑事责任理念。  相似文献   

14.
渎职犯罪,被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揣腰包"的犯罪,主要包括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这三种基本类型,其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而导致的权力滥用。渎职犯罪危害了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的秩序,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消弱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在新形势下,做好预防渎职犯罪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单位要重点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为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公司企业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滥用公司监管职责的渎职犯罪”;“对重点线索和案件,市检察院反渎职局将派员跟踪督办”;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中国人爱吃、会吃,可近年来在吃上也显得特别纠结:一方面是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普遍困惑。任何一条跟食品相关的新闻都可能被"围观"、被放大,甚至被冠以"食品安全事件"的名头。到底我们的食品安全现状如何?食品安全监管难在哪里?有什么破解的招儿?请各位嘉宾谈谈你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良企业自然难逃其咎。但行政监管的缺失混乱,以及监管人员数量少、队伍老化、能力弱等,更难免出现"多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颗豆芽菜"的乱象  相似文献   

18.
速递     
《公民导刊》2013,(4):2-3
国务院:食品安全立(修)法将成为最重要工作3月14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政策法规司主办,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承办的"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问题,分别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修法的基  相似文献   

19.
行为主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专业知识技能缺乏,食品监管部门有效监管机制缺失,消费者知识欠缺、维权意识淡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是食品安全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三方主体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强化企业的诚信和责任意识、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全民监督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显现出蔓延之势。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表现为:在技术上具有极高的智能性;在形式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犯罪主体年轻化;管辖权确定难;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文章从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和惩处机制、加强技术控制、培养监管人才、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