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行政诉讼法》之际,我们应当检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问题。当前,我国以主观诉讼为中心的功能定位的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实践中又呈现出"主观诉讼、客观裁判"的现象。以"民告官"为形式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元诉讼模式,不仅缺失了行政诉讼在维护公法秩序方面的制度价值,而且落后于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在分析上述缺陷成因的基础上,主张区分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不同功能诉求,进而建立相应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诉讼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诉讼收费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与完善的思路,如改革诉讼费用管理体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促进收费实现公平、透明等,以期对今后诉讼收费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未将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程序等问题纳入规定,使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这一做法受到了质疑。笔者拟对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22):22-24
2014年11月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152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行政诉讼法,这部以创设"民告官"制度而著称的法律成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国家立法机关修改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修改后的法律瞄准行政诉讼实践中饱受诟病的"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问题,从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确保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5.
韩姗姗 《岭南学刊》2010,(3):47-51,83
监督政府的财政活动是规范政府运作的重要方面,纳税人诉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典范是美国,但其在联邦和州、地方层面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现实中出现的纳税人诉讼实践与美国存在若干异同:其中,原告资格认定是两者共同的难题,而纳税人诉讼中的具体被诉行为存在若干差异。应以修改《预算法》为突破口,结合现有法律资源,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方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和《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的公布,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回顾我国诉讼监督立法进程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检察监督权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包括诉讼监督意识的增强、诉讼监督内部环境的完善、外部环境的优化、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自身监督能力的提高,以期能真正提高诉讼监督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德国团体诉讼对完善我国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求索》2007,(12):93-95
德国团体诉讼制度的优点是诉讼关系简单,诉讼成本较低,诉讼效率较高并具有预防保护功能,但它也具有一些缺点。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现存一些缺点:法律规定得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内容上还存在不足;在功能上还需进一步扩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众多的证券投资者,我们应完善证券侵权群体诉讼制度。首先,我们应修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其次,我们应引进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完善我国证券群体诉讼制度;同时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证券侵权的非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没有专门章节或单独条文规定诉讼参与人,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和行政诉讼法典都设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相比,这很不协调.我国刑事诉讼法典再修改时应该用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突出诉讼参与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玮玮 《人民论坛》2015,(5):125-127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为解决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文章论证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角色、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等基础性问题入手,就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2,(17):21-21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至此,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写入了民诉法。公益诉讼作为法律制度整体构建中的一部分,一般被认为对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具有其他制度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为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且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也不尽一致,对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造成了诸多限制。对此,应该明确检察机关直接提起及调节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支持起诉方式,制定督促起诉的法律依据和实施细则,并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公益诉讼抗诉案件的指导,通过检察建议全过程监督公益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琳 《人大研究》2011,(11):26-27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进入冲刺阶段。广受关注的公益诉讼难题,成为此次民诉法修改的议题之一。环境污染、侵犯消费者利益这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被纳入公益诉讼的范围。检察机关也被此份草案赋予公益诉讼主体之责,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样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地位从特殊诉讼参与人变为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中的普遍的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蔡小娥 《理论月刊》2005,1(10):112-1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做到:扩大受案范围;修改原告的资格范围;改进费用的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的困惑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政府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专门机关,但是当政府不履行、不很好地履行职责或者政府的行为本身就损害了公共利益的时候,或者当某种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又没有特定的受害人的时候,在现有的制度下,用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这是公益诉讼在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我国应该修改相应的法律,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那慧茹 《山西政报》2009,(22):48-48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但直到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自认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也未体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相应的研究,并在民事诉讼中自认定位的前提下,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诉讼能力的具备是被告人作为主体参与诉讼的前提条件,对于刑事审判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美国于1960年通过判例率先确立了界定被告人诉讼能力的“达斯卡标准”,并在被告人诉讼能力是否具有多元性及相关程序问题上讨论激烈,形成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成果.反观我国,在被告人诉讼能力的问题上,虽然2012年刑诉法修改有所进展,但其立法仍显落后,且学界也鲜有人探讨.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法律解释补充和完善被告人诉讼能力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