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波 《行政与法制》2002,(6):9-10,8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补充和延伸,是连接国家立法与法律实施的关键一环。我国加入WTO以后,WTO规则已成为地方立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地方立法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在充分反映本地实际需要的同时,信守我国政府承诺,符合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因此,WTO规则框架下的地方立法将是一种开放式的立法,立法者必须认真研究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立法评估一直是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立法质量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但从全国的总体水平看,地方立法评估仍处于试点、探索和创新的初级阶段。为了实现地方立法评估的科学化,需要实现评估主体科学化、评估对象和内容科学化、评估信息收集科学化、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化及评估回应科学化等。除了对传统评估手段加以优化外,还需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将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引入地方立法评估以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必须以立法为基本保障。法律保障的相对滞后,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受到了制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积极构建并完善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基本思路就是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基本法的进度;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电子政务立法的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和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越来越多地方针对其辖区内世界文化遗产制定了专项保护管理法规。但由于立法权限受限、上位法制度滞后,以及立法时限与配套资源制约等原因,当前此类地方立法部分条款存在法律概念冲突、重复立法、抵触上位法、超越立法权限等问题,立法的体系性有待提升。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要求完善地方立法理念与技术,并适时加强协同立法,还要求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上位法,不断健全我国文化遗产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统一体,是对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和探索,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领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发挥地方立法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的发展需要观念思路的转变,理念思路是立法的指南,科学的理念思路是地方立法和谐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在推动政治生态绿色发展,预防惩戒腐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在网络反腐法制化的过程中,地方立法在其中的功能作用亟待发掘。网络反腐与地方立法二者之间的内涵特性既有相通的一面,也有相斥的一面,其相互作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内在需要、法律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治理的差异化需求和网络立法革新的现实呼唤四个维度。应从对立法模式的选择、网络反腐在反腐法制体系中的现实功能、网络反腐中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三个方面,探析以地方立法推动网络反腐的可行性路径,以期贯彻落实"夺取反腐败斗争伟大胜利"的精神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国家立法对地方立法起着指导和依据作用,地方立法总体上从属于国家立法,执行着国家立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相对独立于国家立法。正确认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法制体系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喻中 《理论探索》2020,(1):30-36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地方立法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立法可以通过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个中间环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真对待地方立法的政治属性,有助于处理好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与发挥地方立法的创造性、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认真对待地方立法的法律属性,有助于强化地方立法的法理基础与法治意识。兼顾政治性与法律性的地方立法,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10.
陈洪娇 《学理论》2012,(31):118-119
地方立法的地方性特征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地方社会救助立法当然也应该把握好地方性这一特征,以明确地方立法相对于中央立法的定位,防止照搬照抄上位法和同位阶法的地方"二次立法"的出现,使地方社会救助立法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得以发挥。地方社会救助立法的地方性特征应在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和立法内容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所谓立法创新,就是按照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从地方立法讲,就是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从地方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研究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出有创新意义、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具有投资吸引力的法制环境。立法创新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立法观念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内容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实体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程序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机制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技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5)
目前哈尔滨市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树立了以民生为导向的立法目标,拓宽了民主立法的途径,设立了立法专家库。当然还暴露出地方立法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一定的地方性、操作性、技术支持和监督性。以后的地方立法应该处理好和上位法的关系,突出地方的特色,使地方立法更有操作性,建立立法评估机制,加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统一立法还是地方分散立法问题,是我国当前法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的理论课题。这里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意见,求教于同行,并希冀对立法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一、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之统一而非对立有人认为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两者存在尖锐的对立,非此即彼,而旗帜鲜明地赞成前者,反对后者。“统一”强调统一立法,反对地方分散立法的理由概括而言有下述几条:①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国情,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因此,这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定的法律也必须是统一的;②我国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方的立法权限,立法法明确了地方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执行性的,即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个体规定的事项;二是纯地方事务的;三是专属立法权事项之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立法法的这一规定,比较多的同志提出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方立法创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地方立法的逐步发展,地方立法的创新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分析论证了创新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地方立法的创新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发挥领风气之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法律支持,法治是保障,立法应先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地方立法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围绕投资法律制度、人才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加速地方立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大立法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立法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大立法将更加注重科学化、民主化的新形势下,加强立法公开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加强立法公开方面的实践,就人大立法公开的理念、制度、内容、形式等,进行初步思考和研究,以期引起更多关注,共同推动人大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海洋管理保护是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必要路径.对其使用和管理进行地方立法研究是海洋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目前辽宁省海洋管理缺乏统一、明确和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立法,建议在<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的统领下,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细化海域使用管理法已确立制度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包括辽宁省海域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用海申请审核制度、确定海域使用权制度、依法监督、检查海域使用制度、违法用海行为依法处罚办法等制度的海洋管理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之确定是宗教立法的逻辑前提。我国宗教立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吸纳国际相关立法经验、符合法制统一的要求、注重法律与政策相对接。  相似文献   

20.
评价地方性法规质量高低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法律标准,即"不抵触原则";另一条是实践标准,是指"有特色"和"可操作"。不抵触原则是指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文相冲突、相违背,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相冲突、相违背。"有特色"是指地方立法要充分反映本行政区域经济、政治、法制、文化、风俗、民情等对立法调整的需求,注意解决本行政区域突出的、而国家立法未能或者不宜解决的问题;"可操作"是指要求地方性法规要加强民主立法,正确处理公权与私权、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完善有关立法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